3 月14 日,生态环境部向社会公开碳排放报告数据弄虚作假等典型案例(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披露了中碳能投、中创碳投、青岛希诺、辽宁东煤4 家机构在的篡改伪造检测报告、制作虚假煤样、报告结论失真失实等突出问题。从这些案例透露出的情况看,碳排放数据存在明显失职、造假现象,这次曝光为碳市场数据造假行为敲响了“警钟”。
碳排放权交易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准确可靠的数据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规范运行的生命线。在“双碳”目标下,“碳”数据造假案格外引人注意。鉴于我国碳市场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法律法规亟待完善、相关参考案例较少,笔者对碳排放数据报告与核查过程所涉情况的的法律性质及责任进行分析,以期对规范我国碳市场秩序有所裨益。
全文共:10338字 预计阅读时间: 25分钟
MRV所涉主体
我国碳市场的框架体系主要包括:碳排放配额分配和清缴,碳排放权登记、交易、结算,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等活动,以及对前述活动的监督管理。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的情况来看,前两项内容的基本建设已完成,对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与核查成为碳市场的发展重点。
温室气体排放的监测(Monitoring)、报告(Report)、核查(Verfication)制度简称“MRV”体系,是碳交易体系对数据控制的关键环节,是碳排放配额分配和交易的基础。全国碳市场是建立在碳排放数据基础上的交易市场,严格的MRV体系才能保障碳排放数据的真实性、准确性与完整性。
根据我国《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二十六条的相关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每年均应当编制上一年度温室气体排放报告并报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对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核查,核查结果应当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配额清缴依据。其中,重点排放单位可以委托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对元素碳含量等参数进行检测,也可以委托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编制报告;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亦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技术服务机构提供核查服务。
因此,我国碳排放MRV体系主要涉及三方主体:承担报告义务的温室气体重点排放单位,承担核查职责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以及承接检测、编制报告及核查服务的第三方机构。
碳排放数据造假的法律性质
根据《管理办法》及我国《民法典》《行政处罚法》《刑法》及各试点省市的相关规定,重点排放单位、第三方机构及主管部门实施碳排放数据造假行为的,可能涉嫌行政违法、民事违约,乃至刑事犯罪。
行政违法
对于排放单位进行碳排放数据造假的,可能构成行政违法,依据《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应当受到相应的罚款处罚。即“重点排放单位虚报、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或者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的,由其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设区的市级以上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北京、上海、深圳等碳排放权交易试点省市也分别制定了相应的碳排放权交易试行规定,对碳排放数据造假规定了数额不等的罚款处罚。
对于第三方检测、报告和核查机构进行碳排放数据造假的,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虽未规定相应的罚则,但上海、深圳、福建等试点省市均对此进行了明确,规定了相应的罚款处罚。如《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管控单位和核查机构相互串通虚构或者捏造数据,核查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报告严重失实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对管控单位和核查机构处与实际碳排放量的差额乘以违法行为发生当月之前连续六个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平均价格三倍的罚款。”
此外,如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有关工作人员进行碳排放数据造假,实施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等行为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以下简称“《条例草案修改稿》”)新增了“信用惩戒”的规定,要求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建立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主体和核查技术服务机构的信用记录制度,将相关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
民事违约
对于因第三方机构原因,导致检测、报告或核查结果错误的情形《管理规定》并未对第三方机构的责任进行明确。根据《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如果第三方机构因自身过失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检测、报告或核查结果错误的,属于“履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违约行为,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同时《草案修改稿》也填补了现行《管理办法》的漏洞,规定“违反本条例规定,给他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试点省市如《福建省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也明确规定,第三方核查机构给重点排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民事赔偿责任。
与此同时,各省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也尝试制定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对相关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如安徽省生态环境厅2022年1月5日发布《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和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第十一条明确指出,第三方机构因自身过失导致报告或核查结果错误,给重点排放单位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责任。
刑事犯罪
《管理办法》第四十一条指出,违反本办法规定,涉嫌构成犯罪的,有关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草案修改稿》第三十一条进一步明确,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各试点省市出台的试行规定也强调,涉嫌犯罪的,应当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虽然相关管理办法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衔接条款,但在实践中,碳排放数据造假等违法行为很少涉及刑事法律评价,尚未有相关的刑事案例。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推行,未来监管将趋向严格。参考重点排污单位篡改、伪造在线监测数据构成污染环境罪、破坏计算机系统罪的判例,重点排放单位及第三方机构篡改、伪造数据行为将来可能会被纳入相应的刑事法律评价。
对于第三方机构虚构、伪造数据的,根据具体情形,可能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受贿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犯罪。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的,还可能构成受贿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罪名,从一重罪论处。
同时,对于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在碳排放权数据核查过程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根据《刑法》规定,可能构成相应的刑事犯罪。
重点排放单位的责任承担
根据官方公布案例,目前碳排放数据作假案被处罚的主体主要还是重点排放单位。从目前可查的行政处罚案例来看,目前在碳排放报告与核查过程中,重点排放单位容易招致行政处罚的行为包括未及时申报或虚假申报年度报告、不配合核查等。
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的法律责任
《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要求,重点排放单位应当根据生态环境部制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技术规范,编制该单位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载明排放量,并于每年3月31日前报生产经营场所所在地的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同时,企业还应当将排放报告所涉数据的原始记录和管理台账至少保存五年。北京、上海等试点省市也制定了相应的碳排放权管理办法,要求重点排放单位承担年度报告义务,深圳市由于中小企业多、间接排放量大等原因还要求季度报告。
对于未按要求履行报告义务的企业,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与北京、上海等地规定的处罚有所不同。根据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规定,重点排放单位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的,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还可以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未改正的,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测算实际排放量并作为配额清缴的依据。而北京、上海等地试行办法则要求相关企业限期补交,逾期未改正的,才会被处以罚款,其中北京市规定的罚款数额为五万元以下。
生态环境部《条例修改稿》也注意到了现行《管理办法》处罚金额较低的情况,该《条例草案修改稿》第二十四条对未按要求及时报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或者拒绝履行温室气体排放报告义务行为的罚款幅度有所调整,上调至五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
【北京大钟寺国际广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未按期报送第三方碳排放核查报告案】
案情简介:2019年7月,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北京大钟寺国际广场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进行现场检查,该单位是2018年北京市重点碳排放单位,根据《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关于做好2019年重点碳排放单位管理和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京环发〔2019〕6号),该单位应于2019年5月15日前提交2018年度碳排放报告及第三方核查报告,但逾期未提交。2019年7月16日向该单位送达《责令改正违法行为决定书》,要求其在5个工作日内改正,2019年7月26日再次检查时仍未改正。
查处情况:根据《关于北京市在严格控制碳排放总量前提下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决定》第四条规定和自由裁量基准,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对该单位做出了处以两万元罚款的决定。目前该单位已按时缴纳罚款,并完成整改,按期履约。本案是北京市生态环境部门对碳排放企业监管后的首个处罚案例。
虚报、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法律责任
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了重点排放单位保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真实性、完整性、准确性”的义务,各试点省市试行办法也明确了相关企业如实报告的义务及相应的法律责任。
对于虚报、瞒报或拒绝履行报告义务的企业,现行各管理办法主要的处罚方式为罚款。关于罚款数额,目前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规定范围内处罚,另一种则是根据与实际碳排放的差额及市场配额平均价格进行倍率处罚。生态环境部和北京、上海、福建等大部分试点地区都规定为一定数额范围,只是生态环境部规定在责令限期改正的同时还可以处以罚款,而根据北京、上海等地试行规定,逾期未改正的,才会被处以罚款。深圳则采取倍率处罚方式,规定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与实际碳排放量的差额乘以违法行为发生当月之前连续六个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平均价格三倍的罚款。
需要注意的是,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第三十九条还规定,重点排放单位虚报、瞒报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的,对虚报、瞒报部分,可以等量核减其下一年度碳排放配额。
未按规定接受核查、抗拒监督检查的法律责任
在碳排放权交易过程中,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及其委托的第三方核查机构有权对重点排放单位提交的碳排放年度报告进行核查,重点排放单位有义务予以配合。
虽然生态环境部公布的《管理办法》尚未规定不配合核查的法律责任,但北京、上海、深圳、上海、福建等试点省市的试行办法均对此予以了明确。比如,上海规定,“纳入配额管理的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第二款的规定,在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工作时提供虚假、不实的文件资料,或者隐瞒重要信息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正的,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无理抗拒、阻碍第三方机构开展核查工作的,由市发展改革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以3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深圳则规定,“市场交易主体、核查机构违反本办法的规定,阻挠、妨碍主管部门监督检查的,由主管部门处五万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十万元以下罚款;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值得注意的是,在生态环境部起草的《条例草案修改稿》中已经对现行《管理办法》的漏洞作出了填补,明确“对于抗拒监督检查的重点排放单位,相关主管部门可以责令改正并处以2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罚款。”
重点排放单位和核查机构相互串通
虚构、捏造数据的法律责任
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在第七章“罚则”部分仅规定了对重点排放单位及相关主管部门、交易机构、登记机构的处罚,并未规定核查机构的责任问题,北京、上海等试点省市也未对此做出规定。《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则明确规定,对于管控单位和核查机构相互串通虚构或者捏造数据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对管控单位和核查机构处与实际碳排放量的差额乘以违法行为发生当月之前连续六个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平均价格三倍的罚款。
由于现行《管理办法》在对核查机构追责方面存在缺漏,因此对于核查机构造假或者核查机构与排放单位串通造假的情况,现有案例仅对排放单位进行了行政处罚,并未追究核查机构的行政责任。
【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
案情简介:2020年12月30日,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委托的中碳能投科技(北京)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碳能投”)将2019年排放报告所附的2019年全年各12份检测报告中部分内容篡改后,虚报给自治区生态环境厅委托的第三方核查机构进行核查。2021年6月5日,经自治区生态环境厅执法人员调查核实,该公司委托的中碳能投将2019年排放报告所附的两个分厂的2019年全年各12份检测报告中“报告编号、样品标识号、送检日期、验讫日期和报告日期”内容进行了篡改,并删除了防伪二维码,但该公司负有主体责任。
该公司的行为涉嫌违反了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重点排放单位应根据国家标准或国务院碳交易主管部门公布的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核算与报告指南,以及经备案的排放监测计划,每年编制其上一年度的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由核查机构进行核查并出具核查报告后,在规定时间内向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提交排放报告和核查报告。”的规定。
查处情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第二十三条和原《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四十条第一款“重点排放单位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省级碳交易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未改的,依法给予行政处罚:(一)虚报、瞒报或者拒绝履行排放报告义务;……”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于2021年6月5日,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下达了环境违法行为责令改正决定书(内环责改〔2021〕4号),责令该企业限期改正违法行为。
第三方机构的责任承担
在MRV体系中,碳排放数据的检测、报告与核查主要涉及三类第三方机构,包括:(1)重点排放单位委托对元素碳含量等参数进行检测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2)重点排放单位委托编制碳排放报告的咨询服务机构;(3)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委托核查排放报告的技术服务机构。在重点排放单位温室气体排放的收集和报告核查过程中,如果第三方中介机构缺乏客观性和独立性,可能会出现数据失实的情况。对此,第三方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可能要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行政处罚及刑罚的后果。
检验检测机构编造虚假检测数据的法律责任
《检验检测机构监督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检验检测机构不得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检验检测机构出具的检验检测报告存在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虚假检验检测报告:(一)未经检验检测的;(二)伪造、变造原始数据、记录,或者未按照标准等规定采用原始数据、记录的;(三)减少、遗漏或者变更标准等规定的应当检验检测的项目,或者改变关键检验检测条件的;(四)调换检验检测样品或者改变其原有状态进行检验检测的;(五)伪造检验检测机构公章或者检验检测专用章,或者伪造授权签字人签名或者签发时间的。”
对于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编造虚假监测数据、提供虚假检测报告等行为,该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了相应的处罚措施:“检验检测机构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法律、法规对撤销、吊销、取消检验检测资质或者证书等有行政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法律、法规未作规定的,由县级以上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3万元罚款:(一)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出具不实检验检测报告的;(二)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规定,出具虚假检验检测报告的。”
此外,承担环境影响评价、环境监测等职责的第三方机构工作人员故意提供虚假证明文件,情节严重的,可能构成《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规定的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在涉及公共安全的重大工程、项目中提供虚假的安全评价、环境影响评价等证明文件,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如果检验检测机构工作人员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排放单位出具不实检测报告的,还可能构成受贿罪或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等罪名,依照处罚较重的规定定罪处罚。
【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涉嫌编造虚假检测报告问题】
案情简介:2022年3月14日,生态环境部公开了2022年第一批突出环境问题。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开的信息,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辽宁东煤”)为集中补测元素碳含量的重点排放单位出具虚假分月报告,帮助企业规避使用缺省值。主要问题包括编造虚假检测报告、伪造原始监测记录等。
辽宁省东煤测试分析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伪造样品检测委托书
2022年3月30日,生态环境部召开3月例行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部新闻发言人刘友宾表示,今年,生态环境部、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将在全国继续开展打击自动监测数据弄虚作假环境违法犯罪专项行动,重点查处不正常运行自动监测设备、篡改自动监测数据或者干扰自动监测设施,以及第三方监测单位提供虚假证明文件等环境违法犯罪行为。
咨询服务机构伪造碳排放报告
授意指导碳排放单位造假的法律责任
生态环境部《管理办法》及各试点省市试行办法对于第三方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碳排放数据造假的行为,均未明确规定相应的处罚条款。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尝试制定第三方机构管理办法,加强对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如安徽省生态环境厅出台的《安徽省温室气体排放报告编制和核查第三方机构管理暂行办法》探索通过社会公示服务评级的方式,对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约束。该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核查机构对各报告机构的报告编制质量进行评价,将存在明显问题的报告机构清单提供给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评价结果按“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四档次分级,一并向社会公开。对于出具虚假、不实的排放报告的,服务评价结果为不合格。
根据现有案例来看,对于咨询服务机构进行碳排放报告造假的行为,主管部门可采取的处罚手段多为实施信用惩戒,如在“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虚报碳排放报告案”一案中,针对中碳能投伪造12家涉事企业煤样检测报告问题,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公共信用信息管理条例》相关规定,决定将中碳能投纳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信用信息平台,实施诚信惩戒,并在内蒙古自治区生态环境厅网站公开曝光。
此外,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来看,咨询服务机构如对排放报告进行篡改或伪造,同样可能涉嫌提供虚假证明文件,可以依据《刑法》第二百二十九条相关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相关工作人员如同时涉嫌职务犯罪等其他犯罪的,从一重论处。
【中碳能投篡改伪造检测报告,授意指导制作虚假煤样等弄虚作假问题】
案情简介:中碳能投注册地址位于北京市西城区。经查,中碳能投篡改伪造煤质检测报告数据及关键信息,指导企业制作虚假煤样,碳排放报告质量失控,数据造假问题突出。主要问题包括篡改伪造检测报告、授意指导企业制作虚假煤样送检、碳排放报告编制不实等。
中碳能投篡改内蒙古鄂尔多斯高新材料有限公司检测报告
(左图为真实报告,右图为篡改报告)
中碳能投使用可编辑的模板篡改检测报告
核查机构失职
造假的法律责任
从目前已公开的处罚案例来看,尚未发现相关主管部门对第三方核查机构核查履职不到位的处罚案例,现行《管理办法》也并未规定第三方核查机构的法律责任。《条例修改草案》明确设置了“违规核查追责”条款,规定了解除委托关系、信用惩戒、行业禁入等处罚措施:“接受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委托的核查技术服务机构弄虚作假的,由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解除委托关系,将相关信息计入其信用记录,同时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向社会公布;情节严重的,三年内禁止其从事温室气体排放核查技术服务。”
除此之外,部分省市也根据本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了不同的处罚措施。深圳市规定,核查机构出具虚假报告或者报告严重失实的,“由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分别对管控单位和核查机构处与实际碳排放量的差额乘以违法行为发生当月之前连续六个月碳排放权交易市场配额平均价格三倍的罚款。”浙江省生态环境厅2020年7月29日发布的《浙江省重点企(事)业单位温室气体排放核查管理办法(试行)》,探索建立核查机构环境信用评价体系,采用扣分制,总分为1000分。其中,对于核查机构和核查人员存在“核查报告关键数据出现重大错误、出具虚假核查报告”等违规情形的,将被扣除100-400不等的分值。核查机构的环境信用分为A-E级5个等级。对A级和B级的核查机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可以按照有关规定给予一定激励措施。对D级和E级的核查机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予以通报,并约谈核查机构负责人,取消已享受的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给予的激励措施。
【中创碳投核查履职不到位,核查工作走过场问题】
案情简介:生态环境部公开的信息显示,中创碳投投受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委托核查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工作,但在核查过程中,其存在工作程序不符合规定,核查履职不到位,核查结论失实等问题,具体包括:(1)编制企业核查报告时,签名人员不参与实际核查工作,报告“挂名”现象突出;(2)项目审核管理制度形同虚设,技术复核把关不到位,核查报告质量差;(3)对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中存在的检测报告造假、机组“应纳未纳”、参数选用和统计计算错误等明显问题“视而不见”;(4)对于重点排放单位将初始碳排放报告元素碳含量缺省值改为实测值的重大变化,不核实数据来源及真实性,工作流于形式,履职不到位,核查报告结论失实。
【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核查程序不合规,核查结论明显失实问题】
案情简介:根据生态环境部公开的信息显示,青岛希诺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青岛希诺”)受地方生态环境部门委托核查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工作,但在核查过程中,其存在工作程序不合规,核查工作走过场,核查结论明显失实的情况,具体包括:(1)未落实《企业温室气体排放报告核查指南(试行)》要求,在现场核查时主要是走一走、拍拍照,未对环评、排污许可等重要文件进行核实,核查工作走过场;(2)核查报告“挂名”现象突出,核查报告签名人员与现场实际核查人员不符;(3)对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报告存在的机组“应纳未纳”、检测报告造假、参数选用和计算错误等明显问题“视而不见”,工作流于形式;(4)在重点排放单位没有煤质检测原始记录的情况下,虚构核查报告内容,写明已核对原始检测记录;(5)针对企业碳排放报告使用入厂煤数据的情况,出具了“已核对入炉煤数据、确认无误”的结论;(6)在明知重点排放单位2019年部分时间未检测低位发热量的情况下,出具了“企业按照规范方法每日开展监测”的结论,核查报告内容与企业实际情况明显不符。
主管部门的责任承担
根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具有组织开展碳排放核查工作的职责。如果环境主管部门自己作为核查主体的,虽然《管理办法》没有对失职、造假行为直接规定相应法律责任,但是依据相关行政、刑事法律、法规,环境主管部门也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于生态环境部、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设区的市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的有关工作人员,在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的监督管理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上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并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相应的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可以预见的是,随着监管力度的增强,监管法律法规会不断完善,严密法网,对失职、造假行为的处罚力度会不断加大。
需要注意的是,《深圳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第七十九条还特别规定,对于“主管部门、相关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人员不依照本办法规定履行职责,在碳排放权交易管理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给他人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规定了主管部门的民事赔偿责任。
结语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一项长期任务。而保障碳市场有效运行、兑现我国双碳目标承诺的前提和基础,正是碳排放数据的准确、真实和有效。为此,必须要建立健全MRV体系,完善和落实重点排放单位、检验检测机构、核查机构、咨询服务机构以及相关主管部门等各方主体的法律责任,加大监管力度,规范碳市场秩序,让法律为双碳目标实现赋能。
作者介绍
王兆峰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主任
邮箱:zt@zhoutailaw.com
王兆峰律师是中国最优秀的辩护律师之一,中国人民大学法学硕士、法学博士,长江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擅长处理复杂疑难的法律问题,主办了国内多起有重大影响力的刑事案件及刑民交叉案件,具有处理重大刑事、民商事纠纷、刑事危机应对等丰富经验,在社会上享有广泛盛誉。在其代理的一系列重大案件中,客户的人身权益和经济利益都争取到了较为满意的维护。获ALB2015年中国十五佳诉讼律师、西城区突出贡献人才奖。
王兆峰律师曾组建强有力的诉讼律师团队,其成员绝大多数拥有国内外知名高校法学专业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且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精熟的法律知识,在王兆峰的指导之下,团队在诉讼领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最大程度地维护了客户的合法权益。2020年7月,王兆峰律师发起创立了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致力于就重大、复杂法律事务为客户提供综合性、高质量解决方案。
李瑞雪
北京周泰律师事务所
实习律师
邮箱:zt@zhoutailaw.com
周泰律师事务所实习律师,北京大学法学学士、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学士、北京大学刑法学硕士,曾参与办理过多起国内较有影响力的诉讼案件。
图片 | 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官网、中国新闻网
欢迎关注周泰,欢迎点“赞”和“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