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跃今年33岁,是吉林市传染病医院一名有着丰富的护理经验的护士。3月25日前,她一直在吉林市传染病医院战“疫”。3月25日,她接到通知:进入吉林市第九方舱医院工作,并担任四组组长。
“当时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我没有带队经验。”张晓跃说,临危受命,她感到了从未有的压力。但她没犹豫,挺身带领13名护士,走进了在外人看来危险重重的方舱医院。
当时的第九方舱医院刚建完,各项管理还没完全理顺。张晓跃进舱首日,便和“战友”忙碌起来。由于部分患者紧张焦虑,导致情绪波动大,张晓跃耐心安抚每位患者。那天夜里,她记不清说了多少话,第二天早晨,她的嗓子已经嘶哑,说不出话了。
“每天在方舱医院里时间过得很快,工作也繁杂多样,方舱里老人和小孩很多,这就要求我们护士必须具备‘多面手’,分类处置不同群体的需求。”张晓跃说,有一次巡房查看病人,一个与自己同龄的女患者面带焦虑,搀扶一名老人非要出舱,去找孩子。在得到暂时不符合出舱标准后,女患者情绪更加激动。
张晓跃安抚她,有什么急事说出来,自己一定尽力解决,不能解决也会反映给上级解决。女子听后冷静下来说,自己和母亲先被确诊并转运到方舱医院,而后得知10岁的女儿和家人被隔离在另一个方舱,担心加上思念,让她焦躁不安,想到女儿的方舱去隔离。
“心情可以理解,但确诊病例转舱有严格要求,我汇报上去,尽量帮助你和孩子同舱”。张晓跃一边安抚一边请示,最终实现女患者转舱,母女团聚,女患者感动得当场落泪,同为女人的张晓跃鼻子一酸,含泪送别,祝福他们一家早日康复。
张晓跃说,在与病人交流中,最大的感受是,要与患者共情,站在患者的角度,及时解答他们的疑问。
安抚患者之外,张晓跃还要常常充当“临时妈妈”,有的妈妈带着很小的孩子确诊进方舱医院,常常去厕所或者搬行李都很担心孩子的安全。张晓跃和队员们常常替妈妈临时照管,陪着娃玩一会,哄着他们做些小游戏,让妈妈暂时安心做其他事情。
“方舱的患者多时上千人,一天产生约1000公斤的垃圾,都需要护士和志愿者一起清理转运出舱,常常累得腰膝酸软,全身被汗水湿透。”张晓跃说。不少患者看在眼里暖在心,身体康复后主动申请担当志愿者,帮助收集转运垃圾,这让她很感动,因为一场突发的疫情,医护人员和患者在方舱里彼此关怀,互相温暖,就像“一家人”一样团结。
与此同时,为避免院内感染的发生,张晓跃认真履行感控制度。每次入舱,她都认真、逐项检查每位“战友”的防护措施是否到位。每一次,她都是最后一个出舱。
如今,张晓跃依然奋战在方舱医院里。每班巡视病人,发现患者有不适症状,及时向值班医生汇报,解决患者的各种突发情况。张晓跃说,医护人员需要传递信心给患者。每当看到有患者转阴出舱,她都由衷地高兴,希望所有患者都能够早日出舱,江城早日战胜疫情。
作者:吉林日报全媒体记者 任胜章 刘佳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