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制钱里独爱跑马钱,虽然直径、厚度和重量相对不大,但铸造还是蛮精致的,其面文是示祯角头单点通尔宝,与崇祯背旧、新、忠、清忠、共、青等面文接近,但跑马还是有它的专属面文,张林杰老师编著的《崇祯通宝钱谱》里做了很好的总结,祯字的示字旁的第一横右边都延伸到贞字上边,通字甬的上头第一笔横折,入笔向下,顿笔之后转向横着写,而且横向走笔很长。 崇祯通宝跑马钱有一定存世量,且大部分常见江南一带石灰坑,其坑口令其币面布有白灰包浆。
崇祯跑马钱到底是何时铸造,哪个局铸造,马的图案又代表什么,是否是花钱,钱谱里没有给出明确的阐述,园地里泉友也做了多次讨论,做了很好的论述。本次引用了各位老师的观点,并对各种观点做个汇总,在此基础上提出个人浅显的看法。
贾波老师在《明代中晚期制钱考》中指出,崇祯跑马当朝制钱,为南京户部制钱体系。
台湾王纪耕的《崇祯泉谱》之中没有对跑马崇祯作出明确的解释,只是讲了几个典故。综合其它典故,有如下几种:一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称李闯王,闯字是门中有马,一马闯进门,其后不久闯王李自成发动农民起义,一举倾覆了大明王朝;二是,背有马的图案,一马乱天下,联想到清兵破南京时,南京为兵部侍郎马士英所失,当时人民对现状不满,特别恨马士英,有所谓“扫尽江南钱,填塞马家口”之语。民间还有另一无稽之谈,传说:“孕妇手握此钱,有助生产”。传说终归传说,但也蕴含了人民的幽默,也和历史事件巧合,种种原因让“跑马崇祯”充满收藏魅力。
古代制钱在钱币上的动物不多,乾元重宝上面的瑞雀是行用钱,其次就是崇祯上的跑马,都是少见之作。贾波老师、张林杰老师已有钱谱中均明确该钱是制钱,为南京制钱,并非压胜钱。对于该钱铸造年代和南京哪个铸局,还未有定论。
一、关于铸造时间和背马图案意义
对于铸造时间,各钱谱里没有明确界定,我个人觉得应在崇祯末年(1642年)。原因如下:
1、推测铸造时间可能是崇祯十五年,即1642年,为壬午年,世称“午马”,可能为生肖纪年钱,该年也是崇祯天干钱未铸造的一年,上一年为崇祯背辛,传世很少,天干钱情况可看本人关于崇祯天干制钱的帖子,中间是否有关联,不得而知,如果跑马钱面文是川版天干面文就更好解释了。
2、崇祯末年,各地起义日盛,1642年,李自成攻陷河南,张献忠攻陷襄阳,清军攻下鄂尔多斯。崇祯朝需要更多的经费,马在当时代表武器,就如现在的坦克,因此,在钱币背上铸上跑马,是否也有鼓励将士之意,这也和传说有点吻合。
3、跑马钱总体上较薄小,早期可能有精致的跑马钱,但直径一般也不超过24.5毫米,超过的相对较少,大部分在24毫米以下,重量也仅在2.5克左右,大部分还不到2.5克,换算成崇祯时期的重量,还不足七分,这与崇祯早期规定的制钱重量不符,而和后期制钱减重有关。
综上,崇祯跑马钱可能在崇祯十五年,亦即1642年之后铸造,背马的图案寓意是当年的生肖,同时也有鼓励将士之意。
崇祯通宝背肥马
二、关于铸局
douwaya老师在2010年的园地里提出,南京太仆寺铸!有明一代,有三都:北都北京;中都凤阳;南都南京。南都的建制皆同北都,亦设太仆寺,太仆寺管马政,而崇祯朝战事连绵,对马的需求量很大,太仆寺征马于四方,必定需要大量的开销,因此,铸跑马崇祯以资军用。可能此钱专用于购买马匹,专款专用,必然要在钱币面文上有所表现,而作为太仆寺象征的“马”必然会成为钱背图案的首选。或者依旧为南都某钱局所铸,专款专用,用于征马。此说尚需进一步研究和定论。
从跑马钱面文来看,贾波老师已在书中明确提出为户部制钱体系,但具体户部哪个钱局,我觉得可能为户部新厂,一是面文类似;二是背新后期钱也有很多减重钱,直径在24毫米以下;三是该局存在时间很长,在崇祯晚期一直在铸造,顺治二年,清军攻陷南京后,铸造了顺治背新,为崇祯背新的改范钱,面文和跑马钱的面文也基本相同。
崇祯通宝瘦马
此文古泉园地出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