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宁县的“农业+”模式是基于五大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而形成的,其缘起和优势是基于不同主体已产生的成效和收益得出的,并利用多种主体和多元产业的共同作用来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模式
建宁县现已形成莲子、种子、果子、无患子、铙纸“五子登科”的产业发展格局,“一竹(笋竹)、一菌(食用菌)、一叶(烟叶)”传统特色产业也形成较强的竞争优势。
多年来,建宁县围绕政策核心内容,积极合理地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生产基地,将“农业+农产品深加工”模式落地落实。
一是建莲种植基地。推进福建莲子产业园建设,稳固建莲种植面积,保护西门莲原种,培育推广新莲种,继续实施“万亩带千亩片百亩点”基地建设,确保全县年种莲面积5万亩以上。
二是水果种植基地。以绿源果业农业科技示范为龙头,加强果园管理改造,推动设施果园和生态果园建设,将水果产业与休闲农业有机结合,提高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构建现代果园产业技术体系,优化生产布局和调整品种结构,做好新品种的引进区试点及后备品种的筛选,建设全省优质特色果业基地。
三是种子生产基地。建宁县自1976年开始杂交水稻制种,1986年列为福建省杂交水稻繁育制种基地县,2013年7月被农业部列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全国已经形成“北张掖、南建宁”两大主要农作物种子品牌格局。
“农业+电子商务”模式
电子时代的到来,为农产品销售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建宁县在“农业+电子商务”模式中,注重农贸市场建设和开展农产品产销相衔接,着力构建多元销售网络,搭建农产品销售平台,畅通农产品销售渠道,有力助推了当地的农产品销售健康发展。
服务平台方面,建宁县紧紧围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一个中心、五大体系”建设目标,着力提升闽赣省际电商产业园集聚功能,通过与电商平台合作,多举措推动乡、村两级公共服务站点的建设。
电商销售方面,福建省启动“互联网+”区域化链条化试点工作,建宁县的“互联网+建莲产业”就被列入全省9个试点项目之一。建宁先后引进65家电商企业入驻电商产业园,实施“互联网+特色水果”“互联网+建莲产业”等项目,“农业+电子商务”助力全年电商交易额突破16.01亿元。
创业就业方面,注重开展常态化多形式的电商人才培训孵化,通过营造良好的电商发展环境,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
融合宣传方面,建宁县积极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打造里心镇、均口镇电子商务示范基地,为农产品上行打造多渠道、多平台。与此同时,建宁县政府与各地政府、企业合作,积极组织开展展会、展览促销,开拓国内外市场,充分发挥当地贸促会组展优势,取得很好的实效。
“农业+乡村旅游”模式
利用特色产业资源禀赋,通过“农业+旅游”,充分挖掘农特产品的观赏和文化内涵,精心打造特色农业、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融合发展的典型样板。
“农业+社会化服务”模式
建宁县在农业产业融合逐渐成型之后,注重构建农业发展服务体系。这是因为社会化的服务体系能够为当地农业发展提供极大的助推力,也正是社会治理格局中社会协同的一大要点。
社会化的服务具有民众基础,容易获得舆论支持,可以用组织化的行动影响社会和政府关于“农业+”问题的政策和决定,发挥作为参与者和监督者的作用。这让建宁县的“农业+”发展得更完善,也为乡村振兴工作添砖加瓦。
“农业+双创”模式
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是农民,同时也需要政府的引导。政府是农业发展中的总舵手,指引着农民在发展农业中的前进方向。农民的发展离不开就业,新时代的农村农业发展也需要创新,通过农业的发展提升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拉动创业就业。
在创新方面,建宁县积极与合作高校、科研单位、企业、社会组织等展开产业创新、技术创新、程序创新的合作工作。“农业+双创”模式的初步试行效果喜人,也因此,建宁县入选首批全国100个农村创业创新典型范例县,三个园区(基地)被评定为福建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基地)。
(产业社群平台——农侠会、资源对接、入群申请)
(申请进【农业行业观察】粉丝群)
如果觉得本文不错,请别忘了动动手指分享到您的朋友圈!
点击图片,看往期精彩原创及创新活动
别忘点个“在看”“点赞”
最好的支持是转发朋友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