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偶然读到《古诗十九首》中的此句,心里瞬间受到极大的触动。
壹
《古诗十九首》记下的年月,在汉朝,又或者是更为邈远的时节。那时候,佛教才刚刚进入这中土世界,还未站稳根脚。
可谁又知道,在若干年后,这样的思潮会席卷神州,士大夫阶层竞相以谈禅为上,若不会参禅逗机,多半要受同侪的揶揄和耻笑。然而,历史的命运在因缘际会中,又显得是如此的孱弱和飘零。
一切仿佛是偶然的初生,偶然的消灭,但“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切都有因有源。这一切的原因在何处呢?
佛陀的教导里,把这交给了每位众生。使每位众生平等觉悟,成了这教导中的宏大愿求。虽不能至,心向往之,望着那道路尽头伟岸而寂静的背影,我亦步亦趋。
太白在《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中吟咏到,“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每个人在时间的洪流里,都是一场不断趋向于必然的旅行。说到旅行,我又要出门了。
在整理自己的行李时,不经意间,几张火车票从背包里掉了出来。俯身拾起,本想随手扔掉,凑近一看,不觉回忆涌现。
车票上的几个地点,有成都,有苏州,还有河北, 也有云南。这样的车票,要是被同一个人捡到,大概会感慨一下,这都是什么人呀?为什么这么奔波和折腾?
虽然生命在某些时候在于折腾,然而,当我开始一点点地拼凑这些零散的记忆的时候,有那么一条线索,是如此分明在眼前,那就是对生命最终意义的探寻。
贰
人在童稚时,大多数的时候是浑噩蒙昧的,而我也不例外。幼稚的自己虽然对于宇宙人生的道理有心想去探寻,但总是仿佛雾里看花。随着年岁的推移,对人事稍有认识,也开始接触了些哲学宗教之类的读物。
这其中,有小说,有散文,也有讲记和回忆录之类。读来亲切,常常会默默感动。然而,读的书越见丰富,心中的纠结或者困恼,却也是与日俱增。因此,总想着要去找一种方法或者路径,来解决这切身的困惑。
看书照常,但收效已甚微,因缘巧合,在漫无边际的网络中闲逛时,“禅修”与“夏令营”这样的字眼。开始在眼前频繁出现。我想,这人生真是奇妙,在想睡的时候便有了床,而在想改变的时候,便邂逅了禅修。
对于“禅修”,或者“佛法”,现今的都市男女,大都能就此说上一二,毕竟,中士这个国度,可是大乘气象所笼置的境域。而身处其中的我,自然不能例外。而这禅修之旅的开启,便是从苏州开始。
苏杭有天堂的美誉,为了在禅修的时候,还能一睹这山川的秀丽多姿,特地选了这样的去处。名不虚传,在江南水乡的可爱里,禅修都变得诗情画意起来。
饮茶,观影,看舞台剧,让人对这方外的道场也生了依恋,不想离开。可是佛教里常说聚集必散,相遇注定要分开,这真是一种决绝的明悟。然而,试问芸芸众生里,如金刚一般坚决的智慧,又有多少人能够断然发出呢?
不过,在这诗意的映衬下,佛教的修行便轻松了起来 。一花一木,无非般若;一颦一笑,岂无玄机?因着这种种的方便,得以入了佛门的"高峻”,而又在每日的熏修里,走向了对神圣性不可知的痴迷,匍匐在佛前,却不知佛在天边。
叁
初历禅修的滋味,现今已不大能清楚记得。或许是兴奋欢喜,又或是痛苦兼有放松,总之。在这种身体的规训里,有一种快乐慢慢地滋生。食髓知味,渐渐地开始更为广泛地接触禅修的夏令营和组织。
在各种各样的禅修法门中进出,让人深感八万四千法门或许真有其事,只因为,人的想象力总似天马行空,各种奥妙也就层出不穷。然而,在这其中逗留了许久,也与大多数的人渐行渐远。
如《永嘉证道歌》中说到“常独行,常独步,达者同游涅槃路”,而今又有多少人在这路上呢?我是不知的,其实也不必知。因为,就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佛陀这位两千五百多年前的觉者所教导的法,永远是“自证”的,是“不假他求”的。
因而,我从那一个个团体中抽身,只是在内心的深处,塑起了庄严的城。城门开了四面,有旌旗飘摇,有力士护法,层层无尽,一次次地叩问。听到的是那古老的门,在时空的波动下,反馈着那彼岸之彼岸的声影。以色传心,色空真不二:假心了色,心色妙难伦。
由此,一开始的懵懂未开,借多闻的熏习,引出了内心中的种种力用。这或许便是船子和尚 所说:“垂死千尺,意在深潭”的所指吧 。船子和尚最后掀翻船底而隐迹此生,一丝不挂,真像那满船的明月,江上的清风,同归与寂然的生动。
肆
猛回头,不禁想到:我这手中的车票,还能否搭上这孤明历历而又渡人渡己的小船呢?我心知,这是不能的。
因为,车票的渡人与船票的摆渡是不同,车行的道与那船行的路亦不同。既然是车票,那就坐车好了。羊车,鹿车已不可取。不妨试试火车,乃至于高铁,动车一类的吧。
身在这时代,不该也得与这时代深入的契合么?正如《禅与摩托车维修艺术》这本书中所说“佛陀或是耶稣坐在电脑和变速器的齿轮旁边修行,会像坐在山顶和莲花座上一样自在。如果情形不是如此,那无异于亵渎了佛陀,也就是亵渎了你自己。”
每个时代的觉者或先知,都与其所处的岁月紧贴在一起,而又飘浮于其上,引领着时代的脚印。
诚如俗语中所说“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一代代的觉者,在这人间世里,给人以信心,感人以前行。而这所谓的车票,不过是一种凭证罢了,凭着这小小的车票,便能开启可至的旅行。然而,当我们上车以后,车票该如何处置呢?
行囊已好,车票放回原处,这人该上路了。
本文节选自《空林佛教》
文中内容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作者|天心 图片|传媒中心
美编|妙能 编辑|梦觉
来源|《空林佛教》2017年第三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