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关于广东省第二届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十大范例评选结果暨通报表扬一批生态修复工作单位和个人评选结果的公示》在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网站发布,广州市从化区良口镇生态设计小镇建设暨鸭洞河治理工程在该评比中荣获“生态修复设计奖”。
从化区拥有小河流199条,总长1275公里,水库82座,年水资源总量28亿立方米,是广州市面积最大的山区,有“广州后花园”的美誉。
以第一批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为契机,从化系统解决了河湖有体量缺连通、有生态缺融合、有资源缺统筹等问题,将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与流溪河碧道示范段建设同向发力,实现了流溪河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的水生态协同治理。
紧紧围绕流域山水生态格局与特色小镇规划理念,从化构筑“一轴二廊六域八节点”总体空间布局,构建出集生态保护、观光体验、绿色产业、文化传承于一体的树状生态经济文化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生态核心区、广州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阵地、主战场,碧道建设是从化展现高水平幸福美丽生态之城、奋力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创新“绿谷”、生态“智谷”的核心要务。
从初期的河道单一治理,到后来的岸线双向治理,再到如今的以水为链、以碧道为纽带,从化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等生态要素,实行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综合系统治理,有机串联起从化区内20个特色小镇,累计建成碧道111.8公里。
“产业因水而兴,城市因水而美,市民因水而乐”的大湾区水美乡村从化样板已初见成效。
广东省水利厅厅长王立新介绍,广东省实施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试点建设以来,治理河道长度330.1公里,水系连通长度24.2公里,水源涵养116.1平方公里,受益人口达91.1万人,充分释放碧道综合效应,建成乡野型、自然生态型碧道1200公里,建成了广州流溪河碧道等一批乡村地区碧道精品工程、亮点工程,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
在2021年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12万平方公里的基础上,水利部印发的《2022年水利乡村振兴工作要点》指出,围绕乡村生态宜居,开展水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重点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实施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力争完成水土流失治理面积1万平方公里。二是加强河湖保护治理,落实“河长制”“湖长制”,纵深推进脱贫地区河湖“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持续推进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三是开展水美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元、河流为脉络、村庄为节点,支持具备条件的脱贫县开展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打造一批山清、水净、村美、民富的水美乡村。
鸭洞河上的生态探索
鸭洞河治理工程位于生态设计小镇畔,分两期建设,总长11公里,其中一期碧道长1公里,在2019年建成;二期碧道长10公里,在2021年建成。一期工程注重水安全、水景观建设,虽然只有短短的1公里,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应,迎来了世界生态设计大会的永久落户。
2020年,以鸭洞河碧道为样板助力从化成功入围国家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试点县。
在充分吸收借鉴一期工程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二期工程进一步优化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生态协同治理,着力打造水产业、水生态、水文化相融合的宜居、宜业、宜游的系统风貌,以保护自然风貌的原真性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天然卵石与生态砌石结合造型等办法,融入宾格石笼和生态框等工艺,增强河岸、水土的契合交融,把曾经杂乱不堪、洪水泛滥的河道升级改造为绿岸滩涂、生态湿地和亲水碧道,大笔绘就一幅人水和谐共生的优美画卷。
综观鸭洞河碧道,从化区将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贯穿建设全过程,积极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综合治水从化样板。
政企村共建共治共享,筑碧水安澜
政企村共建,是鸭洞河治理工程的特色亮点。
如何打造政企村共建?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关键在三个方面:一是强化政府主导建设;二是带动企业完善配套;三是激发村民参与热情。
其中,在强化政府主导建设上,从化以水安全为导向,开展疏浚清障、堤岸建设等基础工程,彻底解决防洪排涝等基础功能萎缩问题,防洪标准提升到20年一遇,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有力促进水系生态涵养,维育生态平衡。
在带动企业完善配套上,鸭洞河治理工程由生态设计小镇运营企业实施河道景观微改造,结合“一河两岸”生态设计产业发展布局,配建亲水驳岸、湿地栈桥、文化长廊等10余个景观节点,打造河畅、水清、堤固、岸绿、景美的小镇“迎客厅”。
另外,在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上,鸭洞河治理工程通过建设碧道并发展周边产业,招聘村民就近入职,实现“就业就在家门口”,既为村民增收,保障了生计,也减少人员流动,利于企业管理,同时极大改善了村庄人居环境,成为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实在在的好事,赢得村民群众的认同赞许并踊跃参与到建设中,为项目的后续发展夯实坚定的群众基础。
共建之后,还需共治,方能让鸭洞河秀水长清。
目前,从化实行治水网格化,以河长制为抓手,建立“政-企-村”三方联防联治机制,划设21个治水网格,区、镇、村三级河长、企业河长、民间河长、网格员全部入格管理,凝心聚力推动河道管护常态化。
同时,通过打造优美水生态环境基底,进一步发挥沿线企业内生动力,促使企业更为积极投身发展生态产业,同时村民在生态红利的持续释放下,自发自觉当好“守河人”、护好“母亲河”,从而有效降低后期河道管护成本,减轻财政压力,形成可持续的河道管护机制,确保河湖健康、功能永续,从而推动治水长效化。
政企村共享,保优水民生
鸭洞河碧道建设以生态修复为主,维持河流天然形态,避免过度人工化,实行水域、岸线并治,集中连片建设,实施生态护岸,将雨洪管理、水系统生态修复、在地绿植系统修复及滨水景观系统结合起来,避免河流两岸水土流失,维持河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稳定性。
生态功能的提升成为振兴乡村经济的“底气”。通过鸭洞河碧道建设大大提升周边生态环境系统质量,小镇筑得良巢引凤来,省工业设计研究院、高校团队、设计师村、高端酒店等先后入驻,所在村集体年收入由30万元提高到90万元。目前,生态设计小镇已进驻生态设计企业84家,建成全国首个生态设计产业集群,预计年产值50亿元,年税收2.5亿元。
以水为媒,河流的人文内涵、历史文脉与现代文旅相融合,一体嵌入特色小镇战略,打造了民俗文化展示、本土特色餐饮、乡村民宿经济等丰富业态,为广大市民游客营造娱乐健身、观光体验、亲水游憩、乐享田园的公共空间,把“蜻蜓点水”式的观光旅游转化为“沉浸式”的休闲度假。
碧道建设赋予小镇全新的生命力,成为辐射粤港澳大湾区新兴的网红打卡点。
产业因水而兴、小镇因水而美、民众因水而乐,通过鸭洞河治理工程建设样板,从化区充分发挥水利工程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获得了良好的人民满意度和社会美誉度。但治水非一日之功,不能一蹴而就,更不是一劳永逸,需要系统发力、久久为功。
从化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继续守稳筑牢粤港澳大湾区北部生态屏障,纵深推进龙潭河、罗沙河、莲麻河等约46公里碧道工程,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成事做好事。
【撰文】余妍玲 郑慧梓
【通讯员】赵雪峰
【作者】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