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自来水”,再到今年初引发热议的《雄狮少年》,这几年国产动画电影经历了飞速成长,许多人对动画电影到底是怎么制作出来的产生了好奇,动画片的导演都在做哪些工作?中国动画电影真的崛起了吗?
我们特邀自由撰稿人念多金和动画人Saya聊了聊国产动画,解答一下大家好奇的问题。
念多金
自由撰稿人。猫家长,朝阳区群众,八卦爱好不传播者。
Saya
啥都会点儿的动画人,创业小团队讨饭领头人。 参与作品:《小门神》《阿唐奇遇》《猫与桃花源》《美食大冒险》《伍七六之最强发型师》……
念多金:你是如何入行动画行业,并成为一名动画导演的?
Saya:高中毕业后我就开始在剧组兼职,大三大四时因为3D软件入门的门槛较低,大家都在学习,我也跟朋友一块儿开始玩动画,主要是技术上的探索,写了一些剧本,但没有成型作品。真正入行是在2014年,我在日本读完研究生后回国,在北京追光动画入职做制片人。
念多金:入行之后你都参与了哪些作品?
Saya:作为制片参与了《小门神》《阿唐奇遇》和《猫与桃花源》,这三部是院线电影。之后我到广州易动传媒,就是做《雄狮少年》的公司,开始参与一些原创编剧和导演的工作,同时兼顾制片。我自己对自己定位的话更像是创作性制片。我做制片入行,但一方面我在做原创,做了一部漫画叫《愤怒的萝卜》。我是《美食大冒险》的编剧、制片,也负责部分市场营销,尽可能在接触动画行业的不同领域,希望找到我最合适的方向。
念多金:入行做动画,有什么故事可以和我们说的吗?
Saya:我们这一代80后是看着国外优质的动画片长大的,小时候日本动画、美国动画都能在电视上看到。那时候国内的动画也非常有名,是巅峰状态,像是《大闹天宫》《九色鹿》《舒克与贝塔》。我们是在动画发达、丰盛的环境长起来的。国内的第一代、第二代动画人,像是《哪吒》的导演饺子、《雄狮少年》的导演孙海鹏、《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的导演田晓鹏等是领军人物。对我来说,动画就是一个童年的美好回忆。
念多金:动画电影的制片主要做哪些工作呢?
Saya:会做整体的管理,动画片的整体预算,团队组建,生产流程、周期以及整体上的规划,还有一些执行保障,比如环节与环节之间的沟通,周期执行情况,出现问题怎么解决等等。创作以外的其他所有事情都需要涵盖,包括团队里艺术家的管理、沟通,影片做完之后的营销都会涉及。制片要考虑动画的工业化,它不仅仅是纯创作的事,比如追光动画就非常重视制片环节,也很重视科学化管理流程。工业化就是追光动画的目标,一年一部作品,他们也很在意各种不同数据、每一个环节的效率。这不同于其他公司,是用很多年磨一部作品的风格。同时,国内是偏向导演中心制的,更多是导演去判断很多事情,现在制片逐步接管这些工作。
念多金:成为一名动画导演需要学习什么专业?
Saya:我们行业现在什么专业的都有。首先,70后导演,大多都是从“技术”起家,很多导演会研究动画制作软件,会自己建模;其次就是“二维”,日本很多动画导演是从分镜师发展而来的,重视的是镜头语言和表演。再者就比较注重故事,可能是编剧出身,有复合行业经验,从故事出发。但从传统影视转做动画导演的,我印象中还是较少的。
念多金:一部动画的制作周期需要多久?
Saya:动画电影或者剧集的制作周期有很大的差别。剧集还好一点,因为会有一个长期连续性稳定更新的目标和压力,会有一个完善的生产流程。动画电影跟大家的想法不一样,比如追光动画就是一年出一部。从制片的角度上,一部动画电影需要平均三到四年的周期是正常的,两年是非常快速的一个时间。追光动画虽然说是一年一部,但其实整个周期是阶梯状的,梯度生产计划一部接一部,每一部从开始到完成差不多是两到三年的时间,《雄狮少年》也是三年的基本周期,但《西游记之大圣归来》和《哪吒》则是七到八年的生产周期。
念多金:什么样的题材最终会被做成动画呢?
Saya:这个行业还没有形成很成熟的产业链,我个人观点觉得,项目的开始很有可能是运气,比如一个员工的点子被做成测试片,然后一边找平台一边继续做测试片。测试片就有七八个,数据比较好的,被平台看上就能开发。甚至可能是一个形象火了,都有可能被开发出来。可以这么说,大部分动画导演的起步不一定是他们最想做的那个,比如田晓鹏导演,他内心一直想做《深海》,但在《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之前他没有机会,所以《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火了之后,他首先不是做续集,而是选择做《深海》。不过,这是我个人观点,不代表导演本人以及行业意见。还有一部分项目是平台提出内容需求,这时候动画公司成为输出内容的产能角色。现在B站、腾讯也都在开发自己的一些产业链条。
念多金:动画片导演和影视剧导演的工作有什么大的区别吗?
Saya:动画导演会更加偏向融合各个环节的配合,他们需要懂每一个环节里面的知识和内容,需要去做选择。动画导演作为协调者角色,完善内容上的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会为作品加分,他们每天的工作就是“我想要什么?我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各环节发挥、创作完之后,动画导演再来做选择。
念多金:剧本创作会有套路吗?
Saya:日本有很多模式化的创作套路,一个是没头脑的热血少年,还有就是不高兴的高冷少年。国内做二维的很多会遵循日本的套路,做三维的则崇拜好莱坞。但是经过了一些失败之后,国内也开始走上另外一条路,就是中国故事、古风,一个憋屈的角色突然成长、爆发。《雄狮少年》的出现,我觉得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尝试,它直接把很现实的故事用实拍的剧本放到动画中来,并且证明了是行得通的。在所有人都在探索动画剧本套路的时候,《雄狮少年》做了另一种没人验证过的尝试并且成功了。
念多金:这也证明国产动画的创作水平提高了。
Saya:比前几年好了非常多。我刚做动画的时候,就是“大圣”前时代和“大圣”后时代,之前是影视剧编剧不太进入到动画领域的,大部分的剧本都是导演或者老板自己写。经过这十年的发展,很多影视剧编剧开始愿意放下身段在动画领域中探索,研究“动画剧本到底应该怎么写”。之前影视剧编剧不愿意写动画剧本,也是因为动画真的太穷了,给不了很高的酬劳。
念多金:动画人才也越来越多了。
Saya:对,往前看20年,中国动画都在给日本、美国做“代工”。随着制作水平差异缩小,导演、美术、编剧这些核心创作团队的人才也慢慢被培养出来了。之前那种导演兼编剧的情况可能会慢慢有所改善,开始有了专业的动画导演、动画编剧。但我们和国外比还是有很大差距的,尤其在内容输出上。皮克斯、迪士尼都有很成熟的团队和创作底蕴,我们还远远比不上。
念多金:你觉得中国动画正在崛起吗?
Saya:我个人觉得崛起还远远达不到,至少得需要够几个标准吧,比如工业化、稳定输出、商业化、IP开发、周边授权等等,能形成源源不断的产业链才能算真正的崛起。现在搭着资本顺风车形成表面繁荣,但背后逻辑一旦改变,可能整个行业都衰败了。国内动画如果可以保持一个固有水平,稳定输出下去,这个才是真正崛起了。目前来看,国内还没有出现大量的这样的作品,观众对现在作品的支持和夸赞是有滤镜的,大家都觉得不容易,能容忍其中的缺点,只看优点。我们的观众是非常可爱、善良的,但我们作为从业者,非常清楚差距在哪儿,把这些当作是鼓励自己继续前进的一种动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