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抗疫,你会囤些什么食品?
不少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速冻饺子等速冻食品,面条、方便面、火腿肠等方便食品。巧合的是,在本轮上海疫情防控中,政府派发的面条、火腿肠等食品频频“现身”,为居民宅家提供保障。
图片来源:微博网友展示政府发放的物资
家庭餐桌上,居民囤囤囤,政府发发发,而二级市场上相关公司的股价则涨涨涨。今日,速冻食品龙头三全食品再度涨停,收获2连板,其他食品股如克明食品、双汇发展、安井食品等近期股价也有不俗表现。
“这些公司股价上涨确实和疫情影响囤货需求有关系,但能否够真正反映到二季度的业绩报表上以及持续性如何,还有待观察。”方正证券食品饮料首席分析师刘畅表示。
4月20日,三全食品打头阵,公布了速冻食品行业首份一季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3.43亿元,同比增长0.49%;净利润2.61亿元,同比增长48.36%;扣非净利润2.40亿元,同比增长39.92%。
值得一提的是,就净利润而言,2.61亿元堪称三全食品上市以来最强的一季度净利润水平,略高于2020年一季度的2.57亿元。回顾可知,2020年疫情初次暴发,速冻食品供不应求,三全食品实现业绩大跃进,一举打破过去数年一季度净利在0.5亿元左右徘徊的局面。
与2021年同期相比,三全食品的营收虽然只是微增,但得益于毛利率提升和销售费用下降,净利润增长显著。
三全食品4月20日晚间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当天,公司接受了兴业证券、广发基金等逾200家机构调研。当问及疫情对公司的影响时,三全食品表示,公司属于与民生相关的保供单位,在疫情期间,公司在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做好内部防控工作的同时,确保内部生产经营的稳定,保障民生需求。同时,公司合理调整各生产基地的生产节奏,提高产品交付效率,确保市场供应。从长期来看,速冻与冷藏食品的市场需求也在快速提升,公司通过自身的产品延展、大单品的投放及新渠道的不断拓展,趋势向好。
开春以来,全国多地疫情零星散发,上海等地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在防疫抗疫的过程中,不少居民的消费心态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囤货”已有成为新一代消费行为的趋势。
“家中有粮,心中不慌”,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表示,将囤足至少一个星期的食物以备不时之需。更有甚者,放言将囤够2个月以上的食物储备。而近期冰箱冰柜热销断货,也佐证了居民的囤货热情。
在社交网络上,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囤货的心路历程,它关乎“安全感”、“社交价值”等。
而翻看网上流行的囤货清单,各种冷冻肉类、速冻食品、方便食品已成为必选项。
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认为,在疫情不断反复的情况之下,囤货是一个正常的消费思维及消费行为。主食类、速冻类食品都是囤货的重点品类,有利于相关公司的业绩增长。
但在刘畅看来,疫情会催化囤货行为,但只是短期的,并不会真正成为消费习惯。速冻及方便食品的发展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行业自身的逻辑,如持续的产品创新等。
编辑:全泽源 责编:张晓光
校对:冯雯君 制作:张 巘 图编:赵雁旎
监制:浦泓毅 签发:潘林青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