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少碳排放对于改善全球气候变化以及维护世界环境的积极作用众所周知,低碳和可持续发展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过去的几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生物多样性受到的威胁只增不减;而连年来,新冠疫情的暴发则让全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挑战,也让我们再次深刻意识到可持续发展对于全人类和仅有一个的地球的重要性。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不落“塑”套》海洋生态保护概念艺术装置正在佛山开展,引来观展者深思。这是可持续发展设计师陈湖以实践打造的海洋生态保护概念艺术装置。
这组海洋生态保护概念艺术装置——不落“塑”套利用生活塑料作为原材料,经过艺术化加工处理,以点、线、面的结构,呈现三幅海龟、海狮、海豚的立体剪影,以此勾勒海洋生物被垃圾重重包围的生存窘况。设计师陈湖希望,以此引发公众思考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呼吁公众在日常生活中减少使用一次性塑料制品、落实垃圾分类,共同守护地球家园。
该项展览于2022年3月26日“地球一小时”行动当天开展。近一个月中,展览引人深思,掀起了大家对“塑料”的反思,对可持续发展生活的思考。
日常生活和生产中,人类大量的生活垃圾进入海洋,对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已经造成了严重的威胁。设计师陈湖说:“创作灵感其实从10年前去瑞士读书之前就已经有了,那时非常关注保护海洋的内容”。在沟通中,岭南天地对于“海洋环保”的问题也十分重视,年轻的企业家对于低碳的实践是对社会责任的作为。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将10年前的想法“装置”而出。
展览现场,《不落“塑”套》的色彩尤为抓人眼球,且海洋生物的形象逼真,令观众不禁凝神屏气、驻足观看。商家再辅以“自带杯挑战、旧物改造及旧衣回收等多项绿色行动”,可更有效地让受众将绿色、低碳、环保的可持续生活方式进行到底。从看展览到“共情”限塑,这种认知逐渐形成生活习惯,带到日常之中,一场有意义的“环保”沉浸之旅便于此展开。
一件塑料,从被丢弃到完全分解,至少需要50年以上或更长时间。在陈湖的理解中,“可持续发展模式”就是在不影响当下的生活质量的同时,也不能影响后代的生活品质的一种发展模式。
因此,“限塑”不是环保的终极目标,要“可持续”地生活需要令其“重生”。早前,陈湖主导的“破茧成蝶”环保艺术装置成功“破圈”,就是采用了一种可塑性极高的再生纤维材料——再生涤纶。这种材料具备了极强的再塑特性,可多次重复回收利用,从而实现“循环利用”的地球可持续实验。此次展览同样用多元化、年轻化、趣味化的社交参与方式,跨越艺术、材料学和色彩心理学的原创环保装置作品让观众自如地穿行其中,真切感受地球之美。
观点
学画是童子功 “可持续发展”是底色
2011年,陈湖于瑞士伯尔尼应用科学大学可持续发展建筑硕士毕业;对国际先进的低碳理念和技术进行了全面系统地学习后回国,一直从事“有态度”的建筑空间设计,其中,他提出“城市生态圈”的可持续生态规划理念,倡导打造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并和暨南大学共同成立“可持续社会设计研究中心”,通过更多的规划建筑项目的设计实践,总结建构可持续的城市生态系统,同时更好地为项目输出国际化先进的技术解决方案;总之,对他来说,作品或设计手法“可持续发展”是底色,是贯穿始终的坚持。
在陈湖的诸多作品中,还有《城市造像——陈湖的老广印记》系列手绘作品,他表示,“学画是童子功”。陈湖建议,小孩子从小学画是“艺术童子功”,对于毕生的“可持续发展”大有裨益,从小处讲,学画后对穿衣、审美等有帮助;从大处来说,学画对自我陶冶是极高雅的精神享受。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肖阳
更多“世界地球日”报道
详见B04-06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