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美食卧虎藏龙。
有人为九江的肥肠垂涎三尺,也有人为乔一乔的鸭唇魂牵梦萦,独好这一口。为人津津乐道的老字号之外,也不乏惹人提箸的隐世美味。
它们沉淀多年,多数仅仅是店主个人爱好,不单为养家糊口。它们可能掩于你某一脚油门疾驰而过的一栋老楼,可能埋在你蓦然回首的一条窄巷,也可能匿于茶馆喧嚣背后的某个院落……
今天我们要说的,便是地道双流人饭桌上的那些撩人胃、勾人魂的所在。世间只此,绝无仅有。
机场菌子店 唐卡博物馆
大概是怕太过声张,很多双流人都爱管这家店叫“机场菌子店”。听起来没有具体名字,也不知具体点位,只“菌子”二字,鲜美好吃已是昭然若揭。
去之前就听说这家机场菌子店不简单。老板两口子一心沉迷收藏唐卡,他们家的唐卡搁到一起,随随便便撑起一家博物馆。
艺术遇上美食,到了他们家,便是店门口并不算打眼的两块牌子——一是养生汤锅,一是艺术馆。谁也不耽误。
店主黄姐是个热心肠。她一边带我上楼,一边介绍,说这里的餐食一直是她妹妹在全权打理,“她是个会弄吃的人”。
餐厅只占了整层楼的一半,四个包间,订餐制。连服务员大姐都深谙:不是你今天想吃就能吃。
食材,都是依着时令选取入菜,以菌子入汤,确保新鲜。人还未上桌,桌上一人一口的小石锅已经围好一圈,汤汁咕嘟冒白烟。
黄姐的妹妹黄炼,一说起“吃”,她简直不歇气。比如面前这口锅,就是她专门从西藏当地盘回来改良过的。她说,这是当年松赞干布用过的锅。
天然皂石打造,往大了说,含有大量微量元素,能耐2000°的高温。往小了说,它和紫砂锅的逻辑一样,吸味儿。
专用煮鸡汤,时间久了,这锅便沾染了浓浓的鸡汤味儿,混着这锅新鲜的鸡汤再煮,老火浓汤双倍加持,无需任何调味。
煮菌子的时间正合适拿来啃兔头。黄炼弄的兔头分香辣和火锅两味,一盘盘端上来,个个饱满,青花亮色。
兔头必须当天现买,拿回来挨个洗净、修面之后方才入料烹制。兔肉的肌理吸饱了火锅汤料,只需一抿,它便软烂化渣,满口生香。
来不及沉迷于这一口馥郁的火锅兔头,松茸香肠悄然上了桌。纹理红黑相间,大约两寸长,表皮油亮透光。黄炼做这香肠的时候,依照枣子的大小,肥瘦六四分,还不能用刀切,确保一口一个。
油脂蔓延的阵仗,像极了待字闺中的小家碧玉。如风吹花落一般,一点点地浸润唇齿、舌尖,抵达上颚后回旋于颅内,久久不散。
此时的松茸刚刚好,带着本身的鲜,又浸泡了鸡汤的鲜,吃一朵菌,喝一口汤,快活似神仙。谁承想,48小时前,它还远在林芝的山上。
黄炼虽口口声声说自己做吃只是喜欢,但在吃这件事上的严苛和挑剔,她几近疯魔——
土豆必须是西藏的土豆,大个。佐了牦牛排骨炖汤,蘸上藏式海椒面儿调制的蘸水,赶口。毛肚必须是配了切得一样大小的黄瓜片,一片脆,再来一片脆上加脆。
包包子的馅儿要自己宰,涮菌汤的牛肉要取吊龙,拌枸杞叶须得用藏葱,缠丝兔儿里面要裹花椒……鸭舌烟熏酱香,她会悄悄跟你说:要下二两酒。
黄姐说,这一桌的珍馐还只是黄炼美食宇宙中的一隅,她们家在美食上搞的板眼儿,还多。
说到自己的喜好,黄姐便领我走进了这层楼的另外大半——她的藏品世界,涌动着这家店艺术一脉的血液。
从佛像画的三庭五眼,讲到唐卡描绘的度量经。黄姐讲起她这满屋子的艺术品,简直是如数家珍,个个都是心头肉——
黑金唐卡,掩映黑曜石之璀璨,红金唐卡散发朱砂之华彩,二者相映成趣,或清秀婉约,或丰满壮丽。笔触所及之处,皆精美细密。
走下楼梯间,一幅四瑞图跃然眼前。黄姐说,这幅唐卡就像是我们新年贴的福字一样。大象代表财富,猴子代表智慧,兔子代表敦厚,羊角鸟则预示吉祥。
我说这家“机场菌子店”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博物馆,黄姐倒谦虚了——
美食也好,唐卡也好,都是她和先生的共同爱好。这里只是她打造的一个交流平台。
接触唐卡和油画十多年,黄姐希望把更多西藏的文化带到双流来,用独到的眼光,与人共享更多稀世美好。
咖啡店里烹羊排 古色古香伴肉香
黄甲镇上的这间老房子,大约能追溯到1983年。店主小张,曾在望江宾馆做了12年的饮品,如今为了小孩回到双流,他说这就是自己小时候的家。
等飞机和下飞机的人们走这儿门口过,都会在这别有洞天的院落山房中小坐。点一杯咖啡,或泡一壶茶,在静谧中消磨等待的时光。
双流最开始且唯一的庭院式咖啡——这是小张对这家店的概述。拿铁、摩卡、卡布奇诺……这些舶来的洋名,经由鬃毛软笔,款款落于红色纸张。
老旧之外,氤氲着古色古香。抬头便是唐代的碑刻拓片,能让人窥探,开元五年,双流的模样。
堂屋正中,“甲第宏开”四个字尤为瞩目。这是目前双流地区最大的一块牌匾。甲第宏开,寓意金榜题名的大门为你敞开。
旁边的老照片上,黄甲镇上的黄桷树葱郁蓬勃,小张说,“你现在去看,那棵黄桷树都还在那儿,还是这个样。”
堂上的古门边挂着一块小牌。这是前几年修空港花田时,小张从一个猪圈里的柴火堆前收来的。牌子原本是一对:鸿禧,迎祥。
小张14岁就喜欢收藏,从那时家里的五六枚铜钱开始。而如今店里所见的,仅仅是他藏品的五分之一。他说收藏品往往会透露一些古代的信息,这是他和历史对话的方式。
话音差不多是和他手中拉花的咖啡一同落下的,坐在黄甲镇这座老院子的落地窗前,咖啡香、木质香、曲奇小点和阳光的份额,刚刚好。
小张是个讲究人。搞收藏讲究,做咖啡讲究,他们家的羊排火锅美名在外,自然也就成了顺理成章的剧情。
在黄甲镇上搞羊肉,虽近水楼台,但也不见得卖得赢二十步以内的阮家老幺、老大。
小张选的是半年大的羊子,正值青春期,肉质绝佳,骨头也不算太硬。取下羊排,用秘制酱料码味,再使刀子,把里脊和后腿的部分次第片下。
羊肉细,羊排嫩,羊血滑,还有粉蒸羊肉和烫皮羊仔肉……和镇上绝大部分清汤羊肉不同,小张做的是羊排火锅。
双流人一年四季都吃羊肉。小张说,比如你前一天要是喝了酒,第二天上午,喝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汤,真的,活过来了!
小张每天都穿梭于这方白墙青瓦之下,调好一杯咖啡,备好一份小点,再看看时间。下午5点,他慢悠悠走到斜对门的幼儿园,接孩子回家——一个双流黄甲人的生活,悠然简单,让人艳羡。
下关沱茶需慢饮 云泽杨柳现春光
漫影堂,即在漫漫的浮光掠影中慢饮。下午的彭镇宁静闲适,只有漫影堂的厨房里,呈现热火朝天的匆忙。
店主刘姐正在备菜。我问她莫不是这间茶铺还有隐藏美食可追寻?她连连摆手:朋友要来,随便弄几个小菜。
姜蒜宰细,和海椒、酸菜一起摆盘,码得整整齐齐,看这备菜,大致可以推测,若是刘姐家的餐食流传出去,不晓得有好多人愿意在茶盏之外,踏破门槛。
要说喝茶,刘姐欢迎之至。她独爱下关的普洱,清丽脱俗,回味醇浓,正如彭镇老街的气质一样,氤氲着温润安然的市井气。
下关普洱出汤快,更香醇。8g的茶叶经泡,也耐喝。若是茶汤淡了,就用茶盖闷一会儿,熟茶回甘,越陈越香。
慢慢饮茶之后,便可慢慢踱步至隔壁小街上的私房菜。云泽轩三个字,仿佛预示着,这一程必须瘫软在纯白绵密的云朵之上。
这是一间坐落在厂房之下的小院,钢筋水泥的背景,典型的川西风格民居,佐以原木青石的点缀,墙边的泡菜坛,浸泡着繁花青草香。
店主老夏说,来这里的人很多,但都是喝茶的,很少有人留下来吃饭。这些人大概是不知道,自己错过了多大一场味觉盛宴。
院内仅4个包间:杨柳、春波、烟云……彭端淑笔下的双流古八景,在彭镇的老建筑下,再现神韵——或清风徐来,或水波荡漾,或山间草色乍现春光。
既是私房菜,须得至少提前一天预订。你只消说你几个人,什么餐标,有无忌口,剩下的就交给厨师。
上桌的菜色,自是与彭镇相辅相成。
炒虾用的是铁观音,偶尔也会用茉莉。前者淡雅,后者清香,让人想起阳光下老茶馆的白烟弥散,彭镇百年茶文化,自在安逸。
茶叶炸至金黄,入口香脆。搭配着鲜虾的弹韧,复合型的口感,大快朵颐。
另一种“茶”,恐怕得是装着红烧肉的茶碗。毛氏红烧肉的传统做法,红扑扑,亮晶晶,颤颤巍巍,一碗一个,一个一口,一口原地升仙。
老夏说,在彭镇吃饭,就得是地道的彭镇味儿。桌上的土鸡、鱼、竹笋,都是彭镇本地的,是厨师当天清早去市场上买的。
酸菜鱼里的酸菜,是春天里青菜上市的时候泡的,空口吃不酸,也最是清爽。
拌笋子的烧椒细碎如尘沫,水果黄瓜里是三文鱼牛油果拌的沙拉。就连鸡豆花儿里的瓢儿白,都是最里层的嫩芽芽。初尝鲜甜,再尝清脆。
老夏说,在彭镇上做这样一家店,要的就是这样烟火气里的城市感。
他院子里的腊梅和金银花,都是几十年的老桩,直到他接手时,方才把它们修剪、移植、归置。在他眼里,这些花草树木和他一样,浸润着彭镇阳光的暖,和茶汤的香。
民以食为天。食,往往隐于市。
蜀人的食之美学,是“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亦是““丰湖有藤菜,似可敌莼羹”。到了双流的地界上,就是东升镇上,那七八钱的丝滑兔头肉,是黄甲锅灶前,那一汪羊馔鲜汤。
双流的味道,始于兔头,始于羊肉,始于肥肠,有热情的人间烟火,也有温润的古朴茶香。隐,自有它的秘密之处。隐秘之外,双流人在美食、文化上所花下的巧思,也同样值得钦佩、珍藏。
双流有什么好吃?以上四家店,是我们作出的第一份答卷。且待下一期,我们再来回答:双流,还有什么好吃?
今日编辑 | 热爱双流的门牙少女
拍摄 | 李合格
本文系谈资“成都Big榜”官方稿件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文章、不得使用文中图片
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