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日里话读书
作者:刘绍辉
最美人间四月天,正是读书好时节。4月有两个日子和读书有关。
4月2日是国际儿童图书日,也是丹麦儿童文学大师安徒生的生日,每年的4月2日,他都会在全球无数小朋友的阅读中重生。1967年4月2日,国际儿童读物联盟把安徒生诞生的日子确定为“国际儿童图书日”,以唤起人们对于读书的热爱和对儿童图书的关注。
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这一天是西班牙作家塞万提斯和英国剧作家莎士比亚逝世纪念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是: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都能尊重和感谢为人类文明做出巨大贡献的文学、文化、科学思想大师们,都能保护知识产权。
读书是全世界的共识。
2006年“世界读书日”前夕,中宣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倡导并发起了影响深远的全民阅读活动。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和推动全民阅读已连续九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从“倡导”到“大力推动”、“深入推进”,阅读不仅是一种个人爱好,而是一种政府行为,国家意志。从政府工作报告的表述,我们可以把阅读的功能和作用概括为: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科学精神;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建设学习型社会。
那么,人为什么要读书?读书到底有哪些好处呢?
一、书是进德之基
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钱穆在《读书与做人》中说,做人,这须自年幼时即学做,即使已届垂暮之年,仍当继续勉力学、努力做。所谓“学到老,做到老”,做人功夫无止境。学生在学校读书,有毕业时期;但做人却永不毕业——临终一息尚存,他仍是一人,即仍该做,所以做人须至死才已。为什么读书便能学得做一个高境界的人呢?因为在书中可碰到很多人,这些人的人生境界高,情味深,好做你的榜样。假如我们诚心想学做人,“培养情趣,提高境界”,只此八字,便可一生受用不尽。
好书是伟大心灵的宝贵血脉。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二、书能改变人的气质
曾国藩说:人之气质,本难改变,唯读书则可以变化气质。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遇见更好的自己。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说:“人如三日不读书,则义理不交于胸中,对镜子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书不是胭脂,却会使人心颜常驻;书不是羽毛,却会使人飞翔。人生最浪漫的事,莫过于与阅读长相厮守。
余秋雨在台湾演讲时说,阅读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他说,平庸是一种被动而又功利的谋生态度。平庸者什么都不缺少,只是无感于外部世界的精彩,人类历史的厚重,终极道义的神圣,生命含义的丰富。而他们失去的一切,光凭一个人有限的人生经历是无法获得的。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空间和漫长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
三毛说: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能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了过眼云烟,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气质里,在谈吐上,在胸襟的无涯,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里。
三、读书可以拓展知识,学习技能
高尔基说:“热爱书吧——它是知识的源泉。”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书籍是在时代波涛中航行的思想之舟,他小心翼翼地把珍贵的货物运给一代又一代。”他还说,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有修养,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因家贫而辍学,在家乡金坛县初中毕业,当时年仅15岁,且腿因病致残,在店铺里打算盘、记账,一有时间就看书,代数、几何、微积分,他用5年时间自学了高中和大学的数学课程,还发表了一篇论文。清华大学数学系的主任了解他的情况后,推荐他到清华图书馆帮忙。他利用这段时间刻苦学习,4年后成为清华讲师。通常初中到大学毕业要用8年,而华罗庚从初中毕业到当清华大学教师,前后用了6年半时间。他说:“我走的是自学的道路。自学嘛,就得靠自己勤奋努力。”他的读书经验是,先把书读厚,把背景知识、论证过程、中间经历的曲折等等,一系列知识都了解清楚,既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然后再把书读薄,把知识之间的联系弄清楚,总结归纳,抓住关键,形成自己的逻辑。靠着刻苦读书学习,他最终成为中科院院士,中国解析数论创始人和开拓者,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
四、读书会让寂寞变成享受
梁晓声说,阅读的习惯对人究竟有什么好处?最后一条是:“可以使人具有特别长期的抵抗寂寞的能力。”谁都不要错误的认为孤独和寂寞这两件事,永远不会找到自己的头上。现代社会的真相告诉我们,那两件事迟早会袭击我们。人啊,一旦具备了这种能力,某些正常情况下,孤独和寂寞还会由自己调节为享受着的时光呢!
《岛上书店》的作者加布瑞埃拉·泽文说:“我们读书,因为我们孤单,我们读书,然后就不孤单,我们并不孤单。”热爱读书的人,无论被置于何种孤单的境地,都不会丧失最后一个交谈伙伴,那就是自己。
读书,是属于一个人的寂静时光,一本好书,一杯清茶,此刻,四下俱静,嘈杂远去,一颗心也变得波澜不惊。书籍是最好的陪伴。
五、读书传家久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是中国大多数家族推崇的经典家训之一,常常以楹联的形式出现于居家的门厅中,对人们的心灵进行着潜移默化的启迪、规范、教化和塑造。
中国古代社会大家族的家庭教育做的非常好,有家教,有家风,有家传。《钱氏家训》缔造了中国历史上一个绵延千年的家族,成就了这个家族中数以百计的科学家、文学家、政治家,成为一个家族长盛不衰的神奇秘决。这部家训的制定者是钱镠,临终前给后人留下了这部《钱氏家训》,分为个人、家庭、社会、国家四大部分,对钱氏子孙立身处世、持家治国的思想行为进行了全面的规范和教诲。家训说,“子孙虽愚,诗书须读”,这是钱镠对每一个后世子孙的明确要求,并以义庄的方式保障了每个人读书的权力。1895年钱穆出生,12岁时他的父亲撒手尘世,虽孤儿寡母,家境贫困,但在母亲的坚持和家族义庄的资助下刻苦学习,辛亥革命后他就读的学校停办,他坚持自学。他的侄子钱伟长1928年考取苏州中学高中部,入学才一个月,父亲就得急症去世,钱穆此时已在一所中学教书,得知此事后表态,要资助侄儿读书,直至送入大学。1930年坚持自学的钱穆被顾颉刚推荐为燕京大学国文讲师,第二年钱伟长也考入清华大学,最终钱穆终成一名国学大师,钱伟长成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应用数学之父,正是家族的读书传统,成就了这对叔侄精彩辉煌的人生。近代钱家出现了人才“井喷”的现象,除了钱穆、钱伟长叔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钱玄同、科学界“三钱”当中的另外两位钱学森、钱三强,学贯中西的钱钟书、诺贝尔化学奖得主钱永健等,都是钱镠后人,有人评价钱家是“一个诺奖、两位外交家、三大科学家、四个国学大师、五位全国政协副主席、十八位两院院士”,可谓子孙鼎盛。
读书,是门槛最低的高贵,是一个家族走向兴旺的起点。
六、读书可以强壮一个国家和民族
犹太人被誉为世界上最爱读书的民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项统计显示,作为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民族的国家,以色列人均年读书64本,居世界第一。犹太人怎样爱书?孩子小的时候,母亲会把蜂蜜滴在书本上让孩子舔,于是孩子从小就知道书是甜的;在祭奠死者时,他们也会在坟头放一本书,因为他们认为,灵魂是会读书的;在安息日,所有的商店关门,公交停运,唯有书店照常营业。他们把喜爱读书当成习惯和美德。以色列人口在926万人,约占世界的0.2%,1947年建国,几十年中与巴勒斯坦纷争不断,且干旱缺水,资源匮乏,但靠着聪明的智慧,发展成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2020年GDP约为4000亿美元,人均超过4.2万美元,科技水平举世闻名,计算机、生物技术、电子通讯等快速发展,军事化程度世界第一,诞生了14位诺贝尔奖得主。有人统计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60多位犹太人,占总数的24%。
读书既是个人行为,也是社会责任。华罗庚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可以成才;钱家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可以兴家;以色列的故事告诉我们,读书可以强国。读书是一种生活方式,捧一本书,享受读书带来的惬意,生活更充实,更富诗意;读书是责任和义务,读书可以构建出和谐的家园,全民阅读才能建设成学习型社会。
本文作者系2019年度全国推动读书十大人物
END
获取更多精彩资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