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德曾在《浮士德》中说“永恒之女性,引领吾之上升”。在当代中国,无论是在抗击疫情的医护逆行者团队里,还是在精准扶贫的战场上,处处可见女性冲锋在第一线。
什么是女性力量?
最好的力量是成为你自己,成为不被定义的女性。
本期女编辑给大家带来的是女性成长及命运书单,借用文字我们能够看到身处各个时代背景和人生阶段的她们,焕发着即便遭遇绝境也坚不可摧的女性力量。“她们”只是“她”自己。
20,女生
01
三个女人
[意]达契亚·玛拉依妮
女人间的感情每每遭遇绝境,便愈发坚不可摧。
“达契亚·玛拉依妮以敏锐的洞察力将一个个引人入胜、富有张力的故事编织成小说,其作品想象力丰富,往往比现实更加鲜活。
她为身处困境、勇敢无畏的女性群体发出呐喊。玛丽安娜、科隆巴、伊索利娜——这些不朽的角色深入人心,她们生活在男权世界里,成为被喜爱、被贬低、被倾慕,抑或被恐惧的个体。
这些女性在不利的社会氛围和陈规旧俗中追求幸福,以爱点亮我们的生活。她们竭力挣脱凝视,寻求解放,期待更多的同行者,最终改变有失公允的社会规则。”
诺奖热门提名作家玛拉依妮创作于81岁的新作。
02
《女孩之城》
[美]伊莉莎白·吉尔伯特
在女性欲望仍受到控制的今天,这是一个关于认识并拥抱自己的女性故事。
1940年,二战伊始,19岁的富家少女薇薇安从瓦萨学院退学,投奔在纽约经营莉莉剧院的姑姑佩格。
在这个华丽却摇摇欲坠的老式剧院里,薇薇安发掘了自己设计戏服的天赋,认识了一群影响她一生的女人:纵情声色,梦想用美貌征服世界的舞女西莉亚;从头到脚都严肃平庸,却是特立独行的姑姑所深爱恋人的奥利芙;视戏剧如生命的英国女演员、没有一刻不美的风格教母艾德娜;看上去荒唐透顶,却对人生很有想法的二手服装店古怪少女玛乔丽。
借由她们,薇薇安经历了一场从身体到思想的解放,在纽约尽情去体验她所理解的魅力与自由。直到一次意外的性丑闻事件发生,薇薇安仓皇逃离纽约,由此开始了迈向成熟的自我之旅……
03
《以爱之名》
[日] 姬野薰子
根据震惊全日本的真实事件改编而成。
东大学生集体猥亵事件中,备受大众指责的为何是学历平平的受害女大学生?
在横滨市郊外的普通家庭中长大的神立美咲升入私立女子大学文学部。在涉谷区广尾无可挑剔的环境下长大的竹内翼,进了东京大学理科部。横滨的节日之夜,两人相遇并逐渐产生感情。
但是朋友的嫉妒、女生的自卑感、不同学生圈子的贫富差距等因素交错,导致了5名东大生恐怖的集体猥亵事件发生……
隐藏在“猥亵事件”背景下的校园暴力、校内性别歧视、文科歧视……围绕在日本大众内心的“以学历分阶级”的意识,都是让人心痛的“超越事实的真相”。
04
《性盲症患者的爱情》
张天翼
我把整个灵魂都给你,连同怪癖。
《性盲症患者的爱情》八则故事,每一篇都恰似精彩的BBC迷你剧。通过一个个荒诞奇特、幽暗迷离的故事,我们总能“以怪癖者的际遇照见自身,照见我们内心最暗淡和暧昧之地的欲望和灵魂”。
这是一部充满蒂姆·波顿式暗黑美学的小说集,一半是童话,黑暗却闪烁希望,一半是现实,冰冷又点缀奇迹。
《性盲症患者的爱情》就是这样一扇通往幻想世界的任意门。
05
《黑箱:日本之耻》
[日]伊藤诗织
日本首位以公开长相和姓名控诉性侵的女性。
性侵的案发现场,隔绝的私密空间,被称为“黑箱”,而揭开这个“黑箱”时,暴露出来的则是调查机构与司法体系中的更为巨大的“黑箱”。
本书是日本#MeToo运动核心事件全纪实。2015年,4月3日,伊藤诗织就工作签证问题与当时TBS电视台华盛顿分局长、首相晋三传记作者山口敬之相约进餐会谈,却遭对方性侵。
之后的一年,面对媒体、社会、司法的重重壁垒,她不断诉诸法律……为何司法系统无法制裁伤害女性的人?作为弱势群体的女性,在社会不公、大众冷漠、舆论暴力兴盛的今天,应当如何生存、如何自救?
“在日本,女性公开承认遭受性侵不可想象,我并非勇敢,只是别无选择。”
06
《女孩别怕》
田静·女孩别怕团队
所有女性都用得上的安全经验(教你如何鉴别渣男,告诉你什么叫沉默成本、损失厌恶、贴现效应)。
真实世界里,善良和危险并存。在我们看不见的角落,有人正在经历暴力、骗局和伤害。
本书梳理并呈现了年轻女性正在面对的纷繁复杂的安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如何带着取证的意识,收集录音证据;警惕PUA情感操控术;独居租房,要注意什么;职场必备的基础法律指南…
我们想要陪伴和帮助读者增强安全意识,对女性安全的方方面面有所了解——摸索出一种识别伤害的能力,勾画出适合自己学习的安全知识谱系,并逐渐形成自己的女性安全观。
07
《喀耳刻》
[美]马德琳·米勒著,姜小瑁译
一切勇敢和无畏,都为活成自己本来的样子。
在太阳神赫利俄斯的神殿中,喀耳刻是古怪至极的孩子——既不像她的父亲那样神性完满,也不像她的母亲那样魅惑诱人。
她出生时没能得到祝福和喜爱,连亲生兄妹都排挤她,被众神拒之门外的喀耳刻只好转向凡人世界寻求理解和陪伴。在与凡人的接触中,她逐渐发掘自己的天赋——巫术,其威力甚至能威胁到众神。
喀耳刻的一生,黑暗又深邃,但她并不是那绝望黑暗的一部分,而是其中奋力逃脱,以期掌控自己命运的生物。
这位被弃绝的女性,灵魂如金子般闪耀,迸发出灼人的炽热和光明,用一生谱写了一曲普罗米修斯式捍卫自由的慷慨悲歌。
30,女人
08
《我居于无限可能》
[加]多米尼克·福捷
散文诗般的文风,探索并重述狄金森的一生。
这是一场如散文诗般的记述,比“传记”更具精魂。
艾米莉·狄金森将脑中的浩瀚宇宙和体内的熊熊烈火包裹在冰封外表之下,忠诚于阅读和写作,对自然万物怀抱深爱。她半生闭门不出,只将孤独写成诗,然后带着近1800首诗长眠。
追溯狄金森一生的同时,作者也对自我进行了追溯。她与狄金森仿佛是隔世的相知,跨越时空抵达理解的彼岸:一个天才的灵魂努力隐藏自己,而另一支天才的笔将她勾画出来。
09
《我和自己结婚了》
[英]索菲·坦纳
婚姻、体面的工作、房产、孩子:如果没有这些,我们的人生还成立吗?
克洛伊35岁了,刚刚分手,升职失败。
一切好像都不对了。
同学聚会,别人拖家带口,她孤身一人,只是逗了逗身边的小孩,便收获了一桌子同情的叹息;公司团建,优秀员工和部门经理的职位都旁落他人,她盘算着涨不上去的工资,掐灭了买房的念头;忙不迭找到新的约会对象,迎接她的却是更大的暴击……
流了很多眼泪、喝了很多酒之后,克洛伊做出一个决定:
和自己结婚!还要办一场盛大的婚礼!
改编自2015年风靡英国网络的真实事件:
本书作者索菲·坦纳走上街头,宣布与自己结婚,
在好奇、质疑和祝福中,她把向日葵捧花抛向蓝天。
10
《所有的风只向她们吹》
刘汀
四名女性的人生故事,绘就我们的时代幻梦。
本书包含四篇中篇小说,分别写了20、30、40、50岁的四位当代女性。作者用“梅兰竹菊”给她们命名,她们生而多艰,却以柔软与坚强抵抗现实,在时代的狂潮中沉浮挣扎,也乘风破浪。
她们的故事里有人性的温暖,也有时代的残酷。她们跨越了城乡,跨越了身份,也跨越了年龄,她们站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时代的女性群像——她们就在我们每个人身边,拥有难以解释的倔强和野蛮能量,在夹缝中腾挪辗转,每个都“活着,且活得盛大”。
11
有恨意但不离婚的妻子们
[日]小林美希译者:阿夫
15位活生生的女性婚姻遭遇,帮避开婚姻悲剧!
小林美希用跨十年的追踪调查、案例、数据,描摹婚姻真实的裂痕,透过15位采访对象的遭遇,持续追问:夫妻是什么/婚姻是什么/家是什么。
原貌记录女性视角,同时补充男性观点,省思固化观念的同时,也向职场文化、社会环境提问,给各年龄段读者一次深入思考婚姻和个人、社会和家庭的机会。
12
《人生由我》
[加]梅耶·马斯克(Maye Musk)著,代晓译
虽然人生困境重重,但成功的蜕变依然有法可循。
她15岁次登台,22岁结婚,31岁成为破产的单身母亲,随后辗转于3个国家的多个城市开展自己的事业,独立培养出3个出色的子女,同时获得了两个硕士学位。
60多岁的她重返模特舞台,在头发变白的时候走红,69岁时,她的形象在美国时代广场独占4个广告牌。她是72岁的“网红”,是众多女性眼中的励志偶像,也许她最出名的标签是“硅谷钢铁侠”、特斯拉公司创始人埃隆·马斯克的母亲,但她更是自己人生的女王,她是梅耶·马斯克。
13
《成为波伏瓦》
[英]凯特·柯克帕特里克
“迄今为止最好的波伏瓦传记!”
《成为波伏瓦》是根据近几年新曝光的波伏瓦信件、早期日记等材料撰写的波伏瓦全新权威传记。
“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成为的。”波伏瓦如是说。
这本开创性的传记引入波伏瓦此前从未被出版的日记和信件等全新材料,把她从萨特的阴影中拉出来,使她站在属于自己的聚光灯下。
这本传记将为读者呈现一个更为真实立体的波伏瓦,也让我们重新看待波伏瓦和萨特的关系。
14
《晚婚》
辽京
如摄像机镜头下的亲密关系实录。
刚过30岁,年龄、婚姻、家庭……甚至你自己,非得把你从自我中拖出来,提醒着:妻子/丈夫的角色,轮到你了。
用城市适婚女性的典型困境,分解现代人无孔不入的孤独
一段年龄、阶层、家庭背景均有差异的亲密关系,从无到有,到出现裂痕,再到平衡牢固。
离现实很近,比现实深比现实暗,辽京给残酷的内核外面涂了一层奶油。
40,母亲
15
我本不该成为母亲
[加拿大] 阿什莉·奥德兰
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一个活着但冷漠的孩子,一个温暖却死去的孩子。母职焦虑,信任崩溃,亲情断裂……成为母亲,究竟面临多少困境?
为什么幼儿园的孩子对女儿避之不及?游乐场的意外到底是怎样发生的?在其他人眼中如天使般的孩子,为何只让身为母亲的布莱丝觉得如此邪恶……一切都在揣测和未知中前行,直到小儿子的死,给了她致命的一击,击碎了婚姻,击碎了生活,也击碎了她对女儿的所有信任。
这本小说透过布莱丝的眼睛,讲述了一个紧张的、扣人心弦的心理悬疑故事,而布莱丝成为母亲所经历的一切,与她所期待的完全不同。
16
我是个妈妈,我需要铂金包
[美] 薇妮斯蒂·马丁
纽约精英妈妈有多拼?
每个城市都有一个“上东区“,那是精英阶层居住、社交和购物的专属社区。
当耶鲁人类学博士温妮斯蒂•马丁和丈夫一起带着孩子搬到上东区时,她对那里的生存规则还一无所知。
从物色公寓、购买学区房、给孩子申请私立校开始,她打响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战争”,其紧张激烈程度绝不亚于竞选美国总统。
这场”战争“持续了六年,为了让孩子迅速实现阶层跃迁,她又排除万难买到了爱马仕的铂金包。
17
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
[阿富汗] 法齐娅·库菲(FawziaKoofi)
阿富汗首位女性国会议员写给孩子的信仰之书!
法齐娅•库菲,阿富汗唯一一位女性国会议长,自童年开始便亲眼目睹阿富汗人民的苦难与悲惨,立誓投身政治,面对质疑,诽谤,不公正的政治环境,一次次的暗杀与迫害,她始终坚定地与所有反对力量抗争,也幸运地躲过了一次次死亡的威胁。
她有一个 “我永远不会站在你和你的祖国之间”的丈夫和一段凄美至极的爱情。她代表阿富汗最贫穷地区的利益,代表正义的力量,她每一次走出家门都是充满危险的未知旅程,都无法保证自己能否平安返回,于是她只能在每次出门前给最亲爱的两个女儿留下一封信:如果她不在了,女儿们要怎样面对生活。
尽管生命充满苦痛与辛酸,但这本书里的每一段悲痛的情节都能让人见到希望的阳光。信仰超越了死亡,岁月沉淀了从容,绽放出最夺目的光彩。
18
女儿的选择
丛虫
我们与父母和解,就是与过去的自己和解。
三个从外省来北京闯荡的女儿,各自打拼奋斗,结婚生子,于是引出三个从外省来北京看女儿同时帮女儿带孩子的妈妈,引出三个女儿的丈夫,三个妈妈的丈夫,引出六个家庭内部的冲突与和解,悲欢与离合,相爱与相杀。
天下家庭,各有各的温情,各有各的矛盾,各有各的悲剧,也各有各的幸福。
妈妈们都是上一代人里的女中豪杰,拳打工作,脚踢家务,含辛茹苦培养女儿成才。长大后也当了妈妈的女儿却越走越远,与妈妈互不理解,冲突不断,或者暗自隐忍,或者激烈爆发,有时剑拔弩张,有时抱头痛哭,所有的冲突其实都来自两代女人对女性身份的不同体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