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奴隶贸易,很多人都会想到“黑三角贸易”。
由于欧洲奴隶商人大肆将非洲黑人卖往美洲市场,所以“黑奴”成为了当时奴隶市场的主流。
可是你知道吗,其实当时除了“黑奴”之外,还有很多“白奴”。
而更讽刺的是,这些白奴大多来自于推动奴隶贸易走上巅峰的“欧洲”。
那这些被奴役的白奴被送到了哪儿?他们是被谁奴役的?欧洲这段黑暗的岁月,是如何开始又如何结束的呢?
强盛的奥斯曼帝国
作为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大帝国,奥斯曼帝国在鼎盛时期,曾经横亘欧亚非三大洲。
一手扼着东西方贸易航线的咽喉,凭借着强悍的军事实力,奥斯曼帝国曾经能与古罗马帝国分庭抗礼。
在欧洲地区是予求于取,当时的欧洲国家大多是“敢怒不敢言”,这也为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贸易奠定了基础。
由于连年作战,奥斯曼帝国的领土迅速扩大,城市规模也进一步提升,所以奥斯曼帝国对于人口的需求一直是比较大的。
等到黑死病盛行之后更是如此,从贵族农场到外贸舰队再到皇室宫廷,都需要大量的奴隶。
而且奥斯曼帝国贵族还非常青睐白奴,这直接导致在14~19世纪之间,大量白奴被劫掠到奥斯曼帝国,成为没有尊严,只有价格的“商品”。
被俘虏之后,那些白奴的遭遇是非常惨痛的。
女奴先是要脱光衣服检验“成色”,然后像商品一样被分级,最终送到不同的地方去。
最年轻貌美的那一批女奴会被送到帝国内苏丹和大酋长的宫中做奴婢,稍次一些的女奴会被送到小贵族家中或者妓院里。
长得不好看的或是年老色衰的,则直接做最苦最累的杂工。
那些男性白奴每天要接受18个小时以上的重体力劳动,仅仅有短短几个小时用来休息。
而且吃的是发霉的食物,不管周围环境和身体状况,只要他们一睁眼就是进行体力劳动,没有休息可言。
即便你有一些手艺技术在身,也只是在生活条件上好一点。
但始终也摆脱不了奴隶的卑贱身份,不仅要时常接受监视,还要偶尔忍受打骂,前途可以说是一片黑暗。
那么这些被掠夺的白奴是否有回家的机会呢?
答案是有的,要想让这些白奴回家,只有两种手段,要么战争,要么赎买。
但那时是奥斯曼帝国鼎盛时期,欧洲人根本打不过他们,因此只能在人被抢走后再花钱买回来。
不过与美国人相比,这还算好的了。
19世纪初的时候,美国甚至要拿出财政收入的1/5,去向奥斯曼帝国交“保护费”,称得上忍辱负重。
当然,自诩为伟大的奥斯曼帝国,是不屑于做掳掠奴隶这种事情的。
这种事情他们一般都交给两个小弟,也就是巴巴里海盗以及克里米亚汗国。
奥斯曼帝国之鞭
巴巴里海盗听起来像个不入流的海上盗贼组织,可实际上这个组织却有严密的国家性质,战斗力也非常强悍。
它曾经多次击溃欧洲多国联军,打得他们抱头鼠窜,逼迫美国缴纳保护费,威震地中海地区数百年。
当然,这个组织之所以能够如此强悍,主要是因为背后有着奥斯曼帝国的支持。
早在15世纪,伊比利亚的2个国家完成合并,并开始征服其他国家。
当其消灭了最后一个伊斯兰国家格拉纳达后,很多当地的摩尔人不得不离开伊比利亚,逃往北非,最终成为了海盗谋生。
之后得到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支持,还于1510年建立了巴巴里王国,开辟了这个威震地中海数百年的海盗帝国。
而作为海盗,他们的收入主要来源于三部分。
一是逼迫一些国家交纳保护费,比如说美国。
二是对来往的船只收“过路费”。
三则是掳掠欧洲人口进行奴隶贸易。
更直白一点说,就是从西班牙、意大利、冰岛、荷兰以及英国等国家的沿海地区进行掳掠,抢到人之后送到奥斯曼帝国去。
奥斯曼帝国也没有委屈巴巴里海盗,对于他们送来的奴隶,给出了高昂的收购价格。
据说当时一个努力的价格在20~50金币之间,可以说是一本万利。
而在在17世纪中叶左右,巴巴里海盗作为忠诚的狗腿子,伴随着奥斯曼帝国一起达到了巅峰。
只不过后来随着奥斯曼帝国逐渐衰弱,巴巴里海盗与他们也是离心离德,逐渐取得了半独立地位。
最终还是欧美国家忍受不了,对其展开战争,这才将这群海盗彻底击垮。
然而除了巴巴里海盗之外,奥斯曼帝国还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小弟,那就是克里米亚汗国。
这个汗国的鞑靼人对于奴隶贸易的痴迷,比起巴巴里海盗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个国家疯狂到了什么地步呢?
在奴隶贸易最盛行的时候,这个国家的主要财政收入居然就来自于对周围的劫掠以及奴隶贸易,离开了奴隶贸易,甚至连自给自足都很困难。
根据历史记载,克里米亚汗国第1次对周边实行大规模突袭,是在1468年的加里西亚。
那一战他们就俘虏了18000人,再将这些人当作奴隶卖到奥斯曼帝国后,他们获取了丰盈的回报。
于是在接下来的220多年时间里,这个国家几乎每年都要去周边地区打打秋风。
而根据历史文献显示他们至少有65次满载而归,其中最大的受害者就是波兰和俄罗斯。
更令人气愤的是,这些国家不仅遭到了侵略,而且被奴隶的人民还要作为商品,被人们指指点点。
在当时的鞑靼人看来,当时各个国家的女人,由于身体素质的区别,可以贴上不同的标签。
比如说德国人和匈牙利人,身材瘦高柔弱,不适合进行重体力劳动,因此自然卖不出高价。
与此同时,来自于德国与俄罗斯的女性,在当时同样是“廉价的商品”,但在他们看来前者是因为身躯僵硬,缺乏女人味,不适合送到奥斯曼帝国填充后宫。
后者则是因为被劫掠得太多了,不符合“物以稀为贵”的属性,与此同时斯拉夫人也是这个道理。
真正称得上昂贵与优秀的,应当是当时生活在俄罗斯西南部的切尔克斯人,这个民族的人很少。
而且大多性格温顺、身材匀称具有美感,也因此其价格极为高昂,售价至少在斯拉夫人的4倍。
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的覆灭
不过随着跨大西洋奴隶贸易被禁止后,以英国和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就开始了向奥斯曼帝国施以压力,想要废除这个国家的奴隶贸易。
与此同时,在奥斯曼帝国内部因为奴隶制带来的问题也日益加重。
所以外部诱因与内部需求相结合,最终推动了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的覆灭。
1830年,奥斯曼帝国宣布那些自被奴役后仍旧保留信仰的基督教徒,将得到释放、获得自由。
1846年奥斯曼帝国又关闭了伊斯坦布尔的奴隶市场。
那么这些行为是不是标志着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贸易已经结束了呢?
当然不,俗话说得好,百足之虫死而不僵。
数百年来,奥斯曼帝国已经尝尽了奴隶制的甜头,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将其彻底摒弃?
再者说了,奴隶贸易牵扯到了当时奥斯曼帝国的方方面面,没有这么容易就被彻底废除。
甚至因此当时侵犯人权的情况还进一步增加了,为了能够谋取利润,那些奴隶贩子开始利用黑市进行贸易往来。
虽然最后,奥斯曼帝国的奴隶制被彻底废除,但这个国家的衰败也得到了一定的遏制。
可能有人会问,奴隶制这么罪恶的、充满原始野蛮的、违背现代价值观的东西。
为什么会让奥斯曼帝国如此痴迷,且始终不愿意废除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当时奥斯曼的奴隶制是受到伊斯兰法律的管辖的,而当时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者,同样也是伊斯兰教的忠诚信奉者。
在他们看来,被他们所奴役的奴隶并不是鲜活的生命或者独立的个体,而是可利用的自然资源。
并且客观上奴隶制也帮助奥斯曼帝国逐步走向了鼎盛,符合他们的“预期”。
如此一来,想要废除奥斯曼帝国的奴隶交易、奴隶制度自然就是艰难万难了,并且那些奥斯曼帝国人民也不会为此而感到丝毫羞愧。
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的延伸
虽然巴巴里海盗和克里米亚汗国同样都是奥斯曼帝国的手下,但是这两方还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前者更多的只是简单的求财,而后者就不一样了,不仅求财而且还要命。
克里米亚汗国的白奴贸易不仅是为了满足奥斯曼帝国贵族的需求,同样也是为了实现它自己的目的。
也正因如此,它极具破坏性,并且这个国家自己也盛行奴隶制,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试做奥斯曼帝国奴隶制的延伸。
根据17世纪中期俄国使节报告显示,一名普通的鞑靼人就拥有10~20个奴隶。
至于级别更高的鞑靼人,拥有的奴隶就更多了,动辄便能达到百人以上。
这些白人奴隶被奴役后,大多要承受极为繁重的工作,有的人用于农业生产。
整日整夜地在克里米亚半岛南部地区进行跟踪,有的人被用于畜牧、工业,一边放牧牲畜,一边挖掘水井。
在自己家的奴隶多到用不完的情况下,那些奴隶主甚至会将自家的奴隶出租给基督徒做工。
等到牟取足够的利润,无法压榨出更多的价值后,再转手将其出售出去。
另外,针对奥斯曼帝国的奴隶贸易,欧洲人也没有太多立场去指责。
一方面他们自己也进行黑奴贸易,把非洲的黑奴贩卖到美洲地区,在黑三角贸易中累计使非洲丧失了1亿以上的青壮年劳动力。
另外一方面很多欧洲国家也是奴隶制度下的“客人”。
比如说意大利就曾经从克里米亚汗国买过不少奴隶,如此一来,他们自然也就难以指责巴巴里海盗劫掠他们。
至于意大利这些欧洲国家,其实也是有苦难言,在黑死病肆虐各国人口都疯狂削减的情况下,各国都非常缺乏劳动力。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还要忍受巴巴里海盗的侵袭、连年战争的损失, 他们不购买奴隶就很难维持国家的发展。
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当时许多欧洲国家,会出现一方面被劫掠、一方面又去购买他国奴隶的尴尬情况了。
那在奴隶贸易的鼎盛时期,奴隶到底有多么的常见呢?
我们这里以奥斯曼帝国的经济重镇波尔萨为例来说吧,据历史学家统计,当时这个镇子将近有25%是奴隶。
还有额外15%的居民,在被解放前也是奴隶,另外还有一些居民是奴隶的后代。
因此如果硬要区分的话,恐怕真正的当地居民连50%都占不到。
而这还只是奥斯曼帝国大大小小城镇乡村中的一个缩影,此可见当时的奴隶贸易是多么的盛行。
当然,从现代价值观的角度来说,奴隶贸易肯定是充满血腥与罪恶的,是应当受到抵制与谴责的。
不过好在1783年俄国兼并克里米亚后,当时白奴贸易最主要的奴隶供应商鞑靼人就消失了,这才给黑暗的奴隶贸易画上了一个句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