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4月1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至3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7%,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13.8%,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降22.7%,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19.6%。多项房地产核心指标疲软,反映出中国房地产市场处于需求萎缩不振、投资信心不足、预期不断转弱的多重压力之下。
近年来,坚持“房住不炒”的政策基调,使中国房地产市场逐渐回归理性,制度改革迎来机遇期。但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演变和反复为稳定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平添了诸多不确定性,恒大、融创等代表性房企不断爆雷,更是引发了社会关注,整个房地产产业链面临巨大经营压力。有关部门及时调整了相关政策,尤其是3月份以来,各地房地产政策普遍呈宽松态势,除了房地产税改革试点推迟,放开限购限售、降低公积金使用门槛、加快购房贷款审批等应急方案等,各种松绑措施可谓应有尽有。而郑州、哈尔滨分别通过放松房贷限制和解除区域限售等针对性措施,保障了合理需求,也促进了理性消费,成为“因城施策”的典型范例。再结合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不难看出:“房住不炒”仍然是整体基调,满足理性住房需求是目标,住房市场稳定发展是趋势,合理政策松绑是重要手段。
房地产市场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其野蛮生长阶段已黯然落幕;满足理性住房需求,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时代所需。在“房住不炒”的基础上,人口老龄化趋势意味着住房对出行、医疗和养老等相关配套设施的需求激增;大城市中年轻人的职住分离现状意味着住房对工作通勤的配套需求激增;城中村和老旧危房问题意味着住房对现代城市基础设施的配套需求激增。找到住房问题的矛盾、厘清理性住房需求,将提升住房市场匹配效率,将粗放型增长转变为“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高质量发展模式。
国内经济追求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国际形势变幻莫测、形势复杂,“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是防范危机、提振信心的必要保障。正如《经济日报》3月27日刊文所述:“房地产行业的支柱产业地位没有变,规模大、链条长、牵扯面广,在国民经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地方财政收入、金融机构贷款总额中都占有相当高的份额,对于经济金融稳定和风险防范具有重要的系统性影响。”对于现阶段的中国住房市场来说,“大起”容易滋生投机炒作、产生泡沫,“大落”则容易挫伤信心并产生连锁危机,唯有稳定是最佳选择。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值疲软期,亟待理性回归,期待回暖升温后的稳定增长。
千呼万唤始出来,合理松绑效率高。限制性政策以及施加的住房购买管制对房地产市场融资去杠杆,减少系统性风险,消除炒房投机需求,总体取得了稳健的成果。而今年进入疲软期以来,在原有政策基础上为住房供给和需求两端提供的保障和便利不胜枚举,政策松绑并未否定以往的限制性政策,而是通过合理修正,使政策能辅助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避免走入一正一反两个极端。除了限制性政策合理松绑,“因城施策”的房地产长效机制也在稳步推进:坚持租购并举,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不仅能缓解人口压力,也能优化城市治理模式。
总的来说,今年,中国将借助合理松绑来优化政策布局,在逐渐回温并稳步增长的趋势中,实现住房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根据市场主体的需求及时调整政策,有助于构建理性有序的住房市场体系。而住房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有利于切实改善民生,有助于解决新时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