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烈士罗屏汉青少年时期在这里生活和读书,并曾经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此从事革命活动。
作为革命老区,大坪镇蕴含浑厚而光荣的革命历史。
十二肩岭古驿道曾是中央苏区重要的交通线、补给线。
罗屏汉、张瑾瑜夫妇坚守苏区,带领留守红军坚持南方游击战争,为革命事业双双壮烈牺牲。
当地重视古驿道沿线小节点的打造。
一座座古朴的故居,无声地述说革命烈士抛头颅洒热血的衷肠;一条历经沧桑的古驿道,记录着一段隐秘而伟大的地下斗争;一个个乡村产业基地,将“红色+非遗+生态”有机结合起来,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在梅州兴宁市的西北部,一个以红色为底色的革命老区小镇,正焕发新生机。
近年来,大坪镇不断挖掘浑厚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充分保护利用红色文化,打造红色小镇,着力构建以红色文化核心区、非遗美食体验带、生态农业发展带为“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围绕“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建设红色旅游线路。同时积极发展“红色+”产业,将农旅基地、美食资源串珠成链,以红色文化引领乡村振兴,取得初步成效。
传承红色基因
加快推进
烈士故居修缮工作
“潘洞起程去会昌,郞点蜡烛妹烧香,两人跪下发过誓,革命永不变心肠。”在大坪镇屏汉村罗屏汉故居内,一首慷慨激越的山歌,道出了革命烈士的赤胆忠心。这正是罗屏汉当年调往会昌时所吟唱的。
土黄色的外墙、蓝色的瓦片、约有150年历史、占地面积约500平方米……这座外墙略显沧桑而内部修葺一新的瓦房,安静矗立于此,诉说着这位中央苏区的重要建设者、红军长征的“送行人”、南方游击战争的领导者及其妻子张瑾瑜的故事。
1926年,19岁的罗屏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走上了革命道路。
1934年冬,在中央主力红军长征后,罗屏汉奉命在闽粤赣边开展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任中央分局后方留守处主任,在一次突围战斗中身负重伤而壮烈牺牲,年仅28岁。其妻子张瑾瑜任中共赣南省委白区工作部部长,在一次突围战斗中壮烈牺牲,年仅23岁。
2017年,当地启动罗屏汉故居修葺工作,并于第二年完成史迹布展。修葺一新的罗屏汉故居,逐渐成为当地红色教育基地,也成为了当地的一张响亮名片。
“活化利用红色资源,让革命精神代代传承,是烈士故居新的使命。”大坪镇党委书记刘渊告诉记者,自罗屏汉故居修缮重新开放以来,吸引了各级单位和社会团体900多个、游客6万多人次前来参观学习。
罗屏汉故居先后获评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研学基地、“梅州红十景”、梅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党员教育基地、兴宁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荣誉称号。此外,以罗屏汉夫妇革命事迹为题材的电影《生死坚守》入选了全国全民国防教育重点推荐影片。
“红色是大坪镇的底色。”刘渊说,作为革命老区,大坪镇蕴含浑厚而光荣的革命历史。在土地革命和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涌现了许多革命先烈,除了罗屏汉,还有原中共上海中央局书记黄文杰、中共兴龙县委书记蔡梅祥等100多人,以及一批无名英雄。
以红色文化为核心,大坪镇加快推进烈士故居的修缮工作,积极传承红色基因。
在罗屏汉故居对面,其出生地久安围目前正在紧锣密鼓地修复中;在上大塘村,黄文杰故居已完成土建墙体工程和桁架制作安装,正进行外立面装修和屋面贴瓦;蔡梅祥故居旧址修缮规划正在申报中……
活化利用烈士故居,是缅怀,是传承,更是将革命精神化为乡村振兴的无穷动力。
“村民的精气神总是满满的,向上向善的正能量得到了弘扬。”谈到故居对村庄的影响,屏汉村党支部书记罗新运感触颇深。据罗新运介绍,罗屏汉故居内设有讲堂,通过授课、播放影片的方式向参观的群众及村民讲解革命历史。在潜移默化间,烈士的革命精神感染了人们,“大家更有动力去动手创造美好生活了。”
夕阳斜照,大坪镇的烈士故居如同一位位历经沧桑的老人,静静地沐浴在阳光下,散发着革命荣光。硝烟已远,但昔日先辈的革命精神已融入当地群众的血脉之中,逐渐汇聚起乡村振兴的磅礴力量。
活化红色古道
打通乡村发展
“绿色通道”
走进大坪镇金坑村,罗岗河环绕山脚静静地流淌;往大山深处眺望,绿树掩映中,一条蜿蜒的石铺路延伸至远方。揭开历史的尘封,古老的驿道和驿站遗址向世人展现了那段峥嵘岁月。
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位于大坪镇金坑村至罗岗镇福胜村之间的翻山小道,为山地型古道,由块石拼砌而成,全长约1.9千米,曾经是广东兴宁客家人挑盐、担货去江西的必经之路。
这条古驿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时长超过350年,因古代往来担货挑夫经过此山岭,需要歇肩十二次,故称为“十二肩岭”。
“十二肩岭曾是中央苏区重要的交通线、补给线。”兴宁市退休教师李宣泉是土生土长的金坑村人,在他儿时的印象中,荒废多年的古驿道杂草丛生,其由来如同一个谜题般萦绕在他心头。经过长期研究古驿道历史,李宣泉终于了解到脚下古道承载的历史记忆。
兴宁北线古驿道是毛泽东在《寻乌调查》中提到的粤赣干道之一,在明清区域社会发展以及中央苏区反围剿时期发挥过重要作用。
李宣泉告诉记者,红军曾沿着这条路北上战斗,许多物资通过这条路运去支援江西红军,这条古驿道遍布红色足迹。
“古驿道附近有一处李俊祥伙店遗址,那里曾经是革命联络据点。”李宣泉说。
据梅州市人民政府地方志办公室编著的《梅州古驿道》记载,李俊祥伙店位于金坑村黄渡水自然村内,占地数十平方米,设有店面、客房、厨房,主要是为过往商旅提供饮食和住宿服务。
大革命时期,金坑村李俊祥夫妇是共产党的地下交通员,他们以自家伙店为掩护,建立起革命联络据点,为苏区革命队伍传递情报、输送人员物资。
“红色基因为古驿道的活化利用注入了灵魂。”金坑村党支部书记曾国军告诉记者,近年来,当地政府落实上级工作部署,高度重视古驿道修缮工作,深入挖掘历史底蕴,梳理文脉,全面活化利用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
2018年,兴宁北线古驿道被列为南粤古驿道活化利用首批重点项目之一。兴宁市坚持修旧如旧的原则,以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为重点线路,投入1300多万元完成古驿道本体修复、连接线、标识系统建设以及沿线节点提升工程。
如今,古道焕新颜,藏于典籍的历史场景得到活化。据曾国军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古道、伙店、茶亭等得到修缮,村庄入口铺上了沥青路,同时还修建了一条2300米的绿道。
“我们还重视古驿道小节点的打造。”在曾国军的指引下,记者沿着古驿道前行,在沿线的古榕树下注意到一块圆圆的石磨盘静静地躺在路旁,周围是古朴的石凳坐椅,仿佛在述说着尘封的历史故事。
古驿道也成为了带动乡村发展的“绿色通道”。在打造红色文旅的过程中,金坑村加强了房屋外立面改造,有机结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并发展乡村旅游和休闲运动等,激发了乡村振兴新动力。
发展“红色+”产业
串珠成链
促乡村振兴
在大坪镇潭坑村,绿油油的稻田一望无际,一阵微风吹过,禾苗随风起伏似绿浪连波。
“今年1200多亩丝苗米的播种任务已经早早完成。”润丰农业合作社理事长罗新辉告诉记者,时值春耕生产的重要节点,他们大力发展订单农业,向种植户提供优质种子、农资、技术等,“今年带动农户新种了3000多亩田地。”
对于今年水稻的生产,罗新辉充满信心。罗新辉介绍,大坪镇高度重视粮食安全生产,出台奖补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和复耕复种,确保粮食生产面积只增不减。去年底以来,广州天河区驻镇帮镇扶村工作队还为润丰农业合作社带来了100多万元的丝苗米订单。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近年来,大坪镇积极发展红色产业、打造红色小镇,着力构建以红色文化核心区、非遗美食体验带、生态农业发展带为“一核两带”的发展格局。
具体而言,当地在重点打造罗屏汉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的基础上,结合“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和复耕复种工作,大力发展丝苗米、零食豆干、梅州柚、高山油茶、高山红薯、鹰嘴桃等现代化农业产业,以及本地特色美食餐饮、非遗文化体验等。
“大坪镇以红色文化资源为依托,积极发展红色产业,着力在‘红色+’上下功夫。”广州天河区驻大坪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长曾令红告诉记者,去年7月,工作队入驻大坪镇,便马不停蹄地对镇、村情况展开调研,为提高村集体收入出谋划策。
如今,在罗屏汉故居前,当地已完成200亩田地流转,将统一规划打造丝苗米示范区、莲花观赏区、水果采摘区。大坪镇丝苗米基地、沙田柚基地、油茶基地等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企业、种植大户入驻,壮大了村集体收入。
“大坪镇拥有丰富的非遗资源,将其与产业发展相结合,有利于形成‘红色+文旅+特色’的格局。”刘渊说,布骆包子豆腐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打马灯、黄粄等为梅州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可观的产业发展前景。
基于此,当地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梅一客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并联合布骆包子豆腐制作技艺传承人组建技术团队,打造豆制品生产加工和销售推广的现代化企业,共同推进大坪豆制品产业发展。
将非遗技艺发展成产业的同时,大坪镇还积极利用豆腐、黄粄等传统美食背后丰富的文化打造“美食非遗体验带”。
眼下,以“罗屏汉故居—黄文杰故居—南粤古驿道”为主要节点的红色精品旅游线路已然基本完成,并将串联起丝苗米基地、梅一客零食豆干厂、坪洋湖生态旅游区等农旅基地以及鱼生、黄粄等美食资源;同时探索“红色旅游+绿色农业+美食体验+休闲民宿”的全产业发展模式。刘渊说,串珠成链,大坪镇将全力打造“红色大坪、古道客邑、美食之乡”。
■大坪镇红色名片
罗屏汉故居
罗屏汉(1907.2—1935.7)、张瑾瑜(1912—1935.5)夫妇是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烈士。罗屏汉故居约有150年历史,是一座底层约500平方米二层砖木四角式瓦房。罗屏汉青少年时期在这里生活和读书,并曾以教师身份为掩护在此从事革命活动。该故居已被授予广东省红色革命遗址、苏区精神(广东)研究中心研学基地、梅州市中共党史教育基地、梅州市红十景等荣誉称号。
黄文杰故居
黄文杰(1902—1939)出生于大坪镇上大塘村,1925年考入黄埔军校,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黄文杰奉命回国,在上海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历任中共上海临时中央局代理书记、书记,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南方局四人领导成员。他在1939年逝世,终年37岁。黄文杰故居始建于清朝,坐南向北,依山而建。原建筑占地面积800平方米,为三栋二横泥砖瓦结构。
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
十二肩岭南粤古驿道位于大坪镇金坑村至罗岗镇福胜村之间的翻山小道,全长约1.9千米,曾经是兴宁客家人挑盐、担货去江西的必经之路。该古道是南粤古驿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使用时长超过350年,因古代往来担货挑夫经过此山岭,需要歇肩十二次,故称为“十二肩岭”。现存主要遗迹有石阶路约300米、凉亭1座、伙店遗址2处。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陈泽铭通讯员刘海阳黄凯波周笑力摄影:陈泽铭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