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汇点讯 如今,越来越多的家长热衷于购买带有“儿童”标签的食品,认为这些食品更能满足孩子身体发育的需要。这一现象的背后是家长对孩子营养和健康的日益重视。记者走访发现,当食品穿上“童装”,价格就比同类食品高出了不少,但依旧受到家长的追捧。那么这些打着“儿童食品”旗号的食品是否真的适合儿童?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展开了调查。
市场走俏,儿童食品成“香饽饽”
果蔬五彩蝴蝶面、营养强化小馒头、儿童高钙奶酪棒、零添加有机酱油……在南京市江宁区某大型商超,色彩鲜艳、造型别致的“儿童食品”散布在食品区的各个货架上,十分显眼。
这些食品普遍在外包装上下了不少功夫:有的形同玩具,有的设计了可爱的卡通图案,同时还会印着“纯天然”“无添加”“成长助力”“宝宝首选”等字样。记者注意到,还有一些食品,虽然未在名称或标签中体现“儿童”字样,但其产品名和宣传语无不透露出其目标销售对象就是儿童,如某品牌酸奶“父爱配方”的广告语是“孩子的第一口酸奶”。
现场有不少挑选、购买此类“儿童食品”的消费者。多位家长告诉记者,购买标有“儿童”字样的商品“让人感到放心”。一位家长一下子买了三袋某品牌“儿童成长营养水饺”:“既然标明了这是‘儿童水饺’,那标准应该比一般的水饺要高,营养也更全面,所以我就经常买这个系列的,颜色丰富,小孩也喜欢。”导购员秦女士也介绍,因为这款儿童水饺没有添加剂、采用低钠盐和橄榄油,且颜色好看,最近销量不错。
而“儿童食品”价格大多不菲,如上述品牌的300g装儿童水饺,有珍味蔬菜、鳕鱼海苔、至臻虾皇等不同口味,价格在24.5元到33.1元左右不等。而在该柜台旁摆放的同品牌普通猪肉荠菜水饺,1kg装的价格仅为12.5元。分量多了不少,价格却远低于“儿童水饺”。
在电商平台,“儿童食品”卖得一样火爆。记者在某电商平台输入“儿童食品”关键词,搜索到的商品琳琅满目,包括饼干、面点、糖果等,网红品牌的月销量大多在5万以上,某品牌山楂果然棒的月销量甚至达到10万+。
此前,一项对2003名家长进行的调查显示,86.2%的受访者平时给孩子买食品时会特意关注标有“儿童食品”字样的产品,84.8%的受访家长更倾向于给孩子购买“儿童食品”。因此为了迎合消费者需求,市面上出现了各种儿童辅食、零食和调味品。那么到底什么是儿童食品呢?
“事实上,目前我国并没有设置专门的‘儿童食品’分类,‘儿童食品’缺乏专门的法律法规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南京财经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导师吴学友博士表示。从这个角度来说,市面上这些“儿童食品”,更像是一种营销策略。
标准缺失,儿童食品“鱼龙混杂”
家长追捧“儿童食品”,企业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和生产,这本无可厚非。然而,火爆的“儿童食品”是否安全、健康,还需审慎对待。
“一些所谓的‘儿童食品’,其成分不仅与普通食品没区别,甚至可能有害儿童健康。”南京市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唐维兵提醒,如一些果糕、奶酪棒含有大量糖,会干扰孩子味觉神经发育,造成龋齿、肥胖;一些罐头、蜜饯钠含量较高,会提高儿童患有高血压的风险;一些调味豆制品含有过多食品添加剂,增加儿童肝脏负担。一些标签也要辩证看待,如有些“低钠”食物,钠含量是下去了,但为了保存更久,防腐剂的含量就上去了。“很多家长其实并不了解儿童需要什么营养,只是听信商家或者跟风,去购买所谓的‘儿童食品’,这可能会让孩子摄入更多有害物质,得不偿失。”
记者走访江苏食品安全标准管理部门,了解到,截至今年2月,我国已制定公布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1419项,分为通用标准、产品标准、生产规范标准和检验方法标准四大类标准。其中,仅有针对0至3周岁婴幼儿的配方食品、辅食和特殊医学用途食品的食品安全标准,还没有针对于3周岁以上的儿童的特定食品安全标准分类。
“食品安全标准作为强制执行的国家标准,以保障公众身体健康为宗旨,依据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制定的。污染物限量、致病菌限量、食品添加剂、营养强化剂使用量等食品安全标准中指标值的设定,已经过严格风险评估,充分考虑到包括儿童在内的所有人群的食品安全和身心健康。”江苏省卫生监督所食品标准处处长李力介绍,只要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都可以放心食用。食品安全标准是食品营养、安全、卫生的基本要求,“儿童食品”可执行推荐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也可制定企业标准,来丰富一些特征性指标,但无论执行什么标准,都应以食品安全标准为基本框架并严格遵循。
记者梳理某电商平台在售的标注为“儿童食品”的产品发现,某品牌小兔山楂棒执行的产品标准为Q/SDXY 0001S、某品牌山楂果然棒执行的产品标准为GB 14884、某品牌儿童面条执行标准为Q/ZBD 0008S、某品牌儿童小面条执行标准为Q/ZWS 0004S……儿童牛奶多以调制乳为主,执行标准为GB 25191,这是国家生产调制乳的标准。
“这些产品在宣传上都带有‘儿童’字眼,但是从生产执行标准来看却并非是针对儿童。”吴学友表示,多款产品执行不同的企业标准或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并存,可能无法保证生产出来的产品一定适合儿童的成长状况,也容易造成产品品质参差不齐。
各方努力,儿童食品“不容儿戏”
儿童处于身体发育的关键期,对营养成分有不同于大人的需求,对问题食品也更为敏感。让“儿童食品”成为一种类别,并赋予其更高的标准,这样做既科学又契合社会期待。“标准是企业生产的依据,也是监管审查的依据,对商家研发更适合儿童的产品也起到一定领导作用。”吴学友坦言,“儿童食品”往哪个方向发展,标准是重要的决定因素。
2020年5月,中国副食流通协会联合良品铺子等企业制定的《儿童零食通用要求》团体标准正式发布,该标准对儿童零食的原料要求、感官、营养成分、微生物指标、食品添加剂等做出了明确规定。“企业推动发布团体标准,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国细分行业缺乏国标的现状。”吴学友表示,此类团体标准不具备强制性,如何保证所生产的产品是健康、安全的依旧是待解的难题。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出建议提案,应建立健全“儿童食品”标准体系,引导“儿童食品”产业从发展中规范到规范中发展。有关部门也关注到“儿童食品”的健康标准问题。3月23日,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营养标准专家研讨会召开。会议透露,2022年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员会的重点工作就是推动青少年儿童身体健康营养标准的制定。
记者了解到,新推出的标准将根据青少年儿童的年龄,划分为0到6岁、6岁到13岁、13岁到18岁几个阶段,将从安全营养成分、感官、理化、微生物、污染物以及真菌毒素等7个方面来规范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的具体要求。
中国青少年儿童健康安全食品管理委员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未来我国将建立儿童食品检验中心,对涉及儿童食品安全的食品及相关产品,包括饮料、糖果、罐头及食品包装材料等进行分类检验,“通过检验的产品将获得具有防伪标识的安全认证书,为消费者提供权威参考。”此外管委会还将联合公安部第一研究所、国家轻工业食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等单位面向全国食品生产企业进行大数据采集,对涉及青少年儿童的食品进行分类检测。
不过,也有业内专家表示,从专业角度很难提出“儿童食品”与普通食品不一样的安全指标。目前设置相应的“儿童食品”标准可能也会限制企业研发一些特色商品,相关指标可以通过推荐性标准去实现。“重要的是,家长需要增加儿童饮食的健康知识,学会分析食品背后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科学、均衡搭配孩子饮食。”
新华日报·交汇点记者 王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