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胡天姣 北京报道英资大行巴克莱银行(Barclays)2021年始再度加码亚洲业务,中国市场尤是。
2021年10月,英国巴克莱银行任命刘洋(Angela Liu)担任该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该任命之前,刘洋曾常驻纽约工作。上任后,刘洋走访巴克莱伦敦及新加坡交流经验。她说,尤其是在伦敦,遍地是巴克莱的ATM机,单是金丝雀码头(Canary Wharf),就有两栋巴克莱大楼。她说,“这归属感非常强”。
赴任中国前的时间空档,刘洋将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走了一圈,希望联合全球各个部门,使全球客户能够经由巴克莱在中国的平台,了解、学习,与投资中国市场。
“即便是在战略重组时期,巴克莱也从未退出中国。”巴克莱银行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刘洋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独家专访时说,巴克莱在中国市场的发展的决心非常坚定。巴克莱在中国的第一步,是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扩大对海外和国内客户的覆盖度。
刘洋强调,在中国,巴克莱做的是长线生意,需要将根基打结实,每天都要有成长。“(按计划)巴克莱必然最先会带着其最核心的、最耐打的产品,进入中国。”其中包括结算服务、结构性产品与衍生品业务等。
目前,英国巴克莱银行在华设有上海分行和北京代表处。刘洋表示,着力在资产管理领域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解研究,未来希望能够参与或加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业务。但目前,其仍处于研究、了解阶段。
巴克莱中国区首席执行官刘洋/图为受访者提供
“巴克莱从未退出中国”
《21世纪》:如何评价近年来巴克莱在亚太区域及中国的进展?
刘洋:巴克莱于1981年在中国设立了代表处,2005年建立了分行。期间,确实有一段时期,巴克莱对整个亚洲及其他市场进行了战略重组。但我想要强调的是,即便是在战略重组期,巴克莱从未退出中国。
诚然,对比其他一些地区,我们如今在中国的布局小了些,但在我就任的这段时间内,巴克莱在中国进行了很多努力。
首先,2021年中及2021年底,巴克莱增加了7.1亿元人民币的运营资金,并计划在今年与明年继续增加运营资金。
其次,巴克莱一直在打造其中国团队,吸纳了许多优秀人才,例如将增骋人员发展全球市场业务,我们也计划扩大在上海的办公面积。过去几个月间,从巴克莱银行行长郭婉怡、到包括中国的利率与汇率产品在内的销售、交易人员,再到投行业务领域;从资本金到人员,巴克莱一直在积极布局,补齐短板,并旨在吸引更多的人才。同期,在对合规经营风险控制、资产管理领域的探索及研究中,新人员会以不同方式参与至其中。
上述细节意在证明巴克莱从未撤出中国,我们的承诺此前一直在。未来,巴克莱在中国不仅是一个承诺,还有一个更长期的信心:在中国进行更多的投资与业务拓展,将整个业务做得更好,达至一个破局的发展。
《21世纪》:巴克莱未来在中国市场的战略方向是什么?又是如何规划的?
刘洋:整个巴克莱集团对未来在中国的业务发展非常支持,予以很大期望。巴克莱在中国的整体战略定位有三个重心。
首先,巴克莱对自身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决心非常坚定。基于“要在中国市场长期发展”的这一信念,我们正进行新的布局,希望获得长足的发展。
其次,作为全球第六大投行,也是最大的非美投行,不论是从亚洲,还是全球视域出发,巴克莱都有一个共识,即看多与做强中国。在我看来,这也恰是巴克莱与其他银行相异的一点。带着300多年的历史感视角,在当前宏观经济环境(较为)复杂的时期,巴克莱希望为中国的金融开放,社会福祉的提升,与更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发展等促力。
再次,我们希望在未来一两年内,将巴克莱在中国的平台做大、做活、做好,扩深对客户——欲要进入中国市场的海外客户与想要进入海外市场的中国客户-的覆盖度。
巴克莱全亚洲的各个前、中、后台的最高层领导,每星期都会聚在一起探讨其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情况,努力解决问题。这种沟通的频率和规模我在其他地方未曾见过。
长线布局中国
《21世纪》:巴克莱如何制定在华增长策略,包括全球市场、投资银行、企业银行等领域?
刘洋:巴克莱在中国的第一步,是在做好产品的同时,扩增对客户的覆盖度。
外资银行肯定要重点着手两个客户:关注中国市场的海外客户,和对海外市场有兴趣的中国客户。
海外客户群方面,巴克莱作为全世界最大的投行之一,对此群体的覆盖率良好。我们现在要做的是,将这些客户引入中国市场。对于中国客户群,我们一般将其分为三个部分:企业客户、机构客户与个体客户。
中短期而言,企业与机构客户为主要发力点:先是机构,再到企业。
巴克莱将发挥自身强项,在中国主打其全球龙头产品,尤其是结构性贷款、结构性信用产品、衍生品服务,与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它们将于一、两年内推出。此外,巴克莱还将探寻在资产管理方面的发展空间。
《21世纪》:中国正在加快金融业双向开放,巴克莱在华有无获得新的金融许可牌照的计划?
刘洋:巴克莱会根据市场的发展与机遇的表现,着力在资产管理领域对中国市场进行了解、研究。
未来,巴克莱希望能够参与或加入到中国的资本市场业务,从而构建其在中国的综合战略布局。但于我们而言,目前处于一个研究与了解的阶段。
我们在内部已做了很多前期准备工作。在中国长线的综合化战略布局中,巴克莱会观测不同的产品线所能带来的机遇,不会拒绝考虑任何一条产品线。
《21世纪》:在中国境内发展时,外资银行如何利用其自身优势或特点?
刘洋:巴克莱业务包括三个次产品线:投行、企业银行,与整个全球金融市场。
结算服务、结构性产品与衍生品业务是巴克莱的业务亮点,巴克莱在这些方面享有绝对优势。
中短期内,巴克莱要将龙头产品引入中国,即结构性贷款、结构性金融产品与宏观销售交易,前两类也是巴克莱在美国和欧洲的标杆产品。
引进海外产品与风险监控的经验之上,结合对中国市场特色的洞察,巴克莱会推出的更为贴合中国客户偏好的产品。
此外,作为一家外资银行,也需将中国国内的产品介绍于海外客户。中国的利率与汇率产品将持续对全球客户具有吸引力,巴克莱将拓展此方面的产品种类,优化销售与交易团队,进一步与全球市场接轨。
我们希望将上述三类产品升华为最具竞争力的产品,通过它们的成功推出与壮大,吸引更多的中国、海外客户。
差异化竞争策略
《21世纪》:外资银行今年均将跨境业务作为发展重点,巴克莱的独特优势是什么?
刘洋:跨境业务是双方之事,也是一件在双向开放的过程中必须要做的业务。
巴克莱希望比其他外资银行做的更好的一点是,更好的联动其海外各平台。我们希望联合集团的全球其他部门,使全球客户得以通过巴克莱在中国的平台,以了解、学习,与投资中国市场。
这也是为何在就任巴克莱中国CEO之前,我花费了约一个月的时间去往巴克莱一些海外驻地的原因。
《21世纪》:作为外资银行,巴克莱有无针对中国等新兴市场制定专门的风控计划或安排?
刘洋:巴克莱对中国风险的认知,与其他外资银行或不太一样。
我一直认为,若一家外资银行无法以一种中国特色的视角看待中国市场,反而是照搬美国及其他地方的经验,可能会多一些碰壁。在符合中国监管的前提下,巴克莱要做的,是将任何业务运营的风险视为三点:利率风险、信用风险(更细为对手方风险)、杠杆风险。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三类风险在具体区域表现出的特质与类型,巴克莱会采取不同的策略,着力于提升金融服务基础的建设,与相应的风控管理。
合规管理方面,我们希望加强在中国的全面风险识别能力与管理能力,并将对全球风险管理的认知深化为具有中国特色的风险管理认知,优化各方面的风险政策,同时加强风险与业务拓展的紧密对接。
《21世纪》:外资银行在华的机遇与挑战?巴克莱在中国拓展业务的需要突破之处?
刘洋:不论是全球哪个地区的客户,如果未能对其形成价值,就无法做成一个长线、可持续的生意。
中国内地的银行体系规模很大,巴克莱肯定要开展不一样的业务,且要比其他外资银行做的更对口。巴克莱要把自身最好的产品带进中国,实现长线发展,并以深耕中国市场的态度以制定战略布局。
巴克莱需要对客户群与增长点有长期价值。在与监管的交谈沟通中,双方对中国市场目前需要什么存有共识。由此,巴克莱将为中国客户带来我们最能打的产品。
似孩童长牙一般,巴克莱在中国发展期间不免会有成长的烦恼。巴克莱的中国团队里,对于任何产品线,对于前台、中台与后台,我秉持的观念是,在中国,巴克莱做的是长线的生意,需要将根基打结实。每天都要有一点点的成长,无论其有多微小,也无论期间会否有挫折。
(作者:胡天姣 编辑:辛继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