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担任吉利汽车董事长的李书福,在13年前被称为“汽车狂人”“汽车疯子”,可谁又能想到他的名字将永远留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史上,作为中国第一个轿车私营企业家,李书福为何能够带领吉利从一个小公司成长为国际知名汽车品牌巨头?他的经历到底有何传奇之处?今天就一起来看看吧。
1963年,李书福出生在浙江台州,家中一直以务农为生,小时候的李书福很是顽皮,对学习没有太多上进心。高中时期,李书福看到同村人外出打工挣到了不少钱,他就开始急躁了,对学习完全失去了兴趣,也不在去学校了。
因此,他的父亲多次打骂他,李书福不得不继续上学。到了1982年,李书福终于熬到高中毕业,他就坚决不再上学了。父亲见他确实不是学习的料也就不再勉强。
而李书福却向父亲张口要了120元钱,他买了一台照相机,骑着家里的破自行车就来到城中公园给人拍照,开启了他的创业人生。在公园给人拍照,李书福算是当时的第一人,因此也赚取了不少钱,不过在当时照相这种职业粟裕特种行业,李书福没有营业执照,经常性被警察抓住,处以罚款。
不过这种挣钱方式让李书福不想舍弃,顶着被罚款的风险,他开起了一家照相馆,赚取了他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将近一万元。
再后来,李书福的照相馆经常被罚款,让他感觉有些不值,他也开始另谋出路。在他洗照片的时候,偶然发现洗照片的药水能够将废品中的金银等贵金属分离出来,李书福发现了另一个商机。
改革开放初期,家电市场火爆,回收旧家电也逐渐发达,李书福发现这些废旧家电里有许多贵金属,于是李很舒服又开始做起了回收家电的行当。关闭了照相馆,他又开起了旧家电回收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开始炼金,分离金属,很快又大赚了一笔。
不过这个行当,李书福并没有做多久,因为这项技术被别人学会了,越来越多人的开始回收家电,提炼金属,也让利润越来越低,成本越来越高。看到了这个行当的未来后,李书福决定再次转行。
1984年,冰箱开始大规模进入百姓家中,李书福认为这是个机会,于是,他跟朋友合伙创办了黄岩县石曲冰箱配件厂,他担任厂长。这件事被李书福自己认为是他创业的开端。
在做了一年多的冰箱配件后,李书福的工厂已经掌握了冰箱的关键部件——蒸发机。李书福大手一挥,决定自己造冰箱。1986年,李书福将自己工厂的冰箱取名北极花,开始对外销售。
依靠低价,优良的品质,北极花冰箱很是畅销,在短短3年期间,李书福的冰箱工厂产值就突破了千万,每天都工厂拉货的车子都排着长队。
1989年,才26岁的李书福已经是名正言顺的千万富翁了,但也是在这一年,因为工厂越做越大,内部的分歧也越来越多。权力不足,无法解决问题的李书福决定退出。于是,他将工厂送给了当地的政府,头也不回的离开了。
不过,李书福没有选择立即创业,在前几次创业中,李书福明白了知识的可贵。自己虽然能够赚到钱,那是因为自己的运气足够好,而如果要想赚到大钱,赚到长久的钱,就必须要有充足的知识和认知。
所以,李书福进入哈尔滨理工大学深造,后来有进入燕山大学,在取得硕士证书后,他才决定继续创业。
1993年,李书福看到国民代步工具逐渐由自行车转变到摩托车,于是,李书福又开始要造摩托车。可是他一点经验都没有,更重要的是他还没有许可证。
李书福跑到北京,找到机械部,对他们说:“生产摩托车的许可证,是不是这里批的?”李书福就像一个傻小子一样,当然碰了一鼻子灰。没有批下许可证,李书福并不放弃,他又找到一家濒临破产的摩托车国企,花了一些钱,买到了一张许可证,终于可以开始自己的创业了。
李书福将自己的摩托车命名为吉利,当时李书福也不会想到这个品牌将会成长为国际汽车行业的巨头。吉利摩托车的质量很好,又赶上国民消费水平提高,吉利摩托车根本不愁卖。
然而吉利的红火,也引来了对手的眼馋,大批大批的效仿者加入到制造摩托车的行业里来,市场上充斥着不良竞争的现象,摩托车的价格越来越低,品质也越来越差。
迫不得已,李书福决定带着吉利转型,避开摩托车行业,升级生产汽车。1997年,李书福宣布要造汽车,不过依旧是许可证的问题在困扰着他。当时国内的汽车全都由国企制造,民营企业要想制造汽车几乎不可能。
不过这个难题,依旧难不住李书福,他还是弄到了汽车生产许可证。不过他的这张许可证是从一家监狱中得来的,原来那家监狱下辖一家汽车厂,李书福通过购买汽车厂的股权,成功得到了当时第一张民营企业造车许可证,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头一次。
2001年,政府批准了民营企业造车的公告,吉利汽车终于可以公平自由的参与国内轿车行业的竞争。在二十一世纪初,大家差不多还是万元户的时候,一辆桑塔纳就要二十多万,就这样昂贵的价格都还要排队托关系才能买得到。
吉利轿车的出现,打破了国内轿车的稀缺局面,也让国产汽车找到发展的突破口,李书福曾说:“造汽车有什么难的,不都是四个轮子,两排沙发,加一个铁壳子吗?”
对于他的这种言论,汽车行业的人士都在笑话他,说他一定是疯了才以为汽车很容易。李书福没有再跟他们瞎扯,而是用实际行动来回击他们的嘲笑。
2006年,吉利汽车已经跃升到国内汽车行业的第七名,吉利的强势发展让各家轿车厂商不得不降价销售,来迎合市场的发展,李师傅带着吉利成为了国内轿车行业的“搅局者”,其实很是“破局者”。
低价销售汽车虽然为吉利敲开了汽车行业的大门,但随之而来的质量问题也让李书福皱眉。他知道如果只是以价格取胜,那么企业是走不远的,必须还要有质量保证,只有拥有技术优势才有未来。
所以这一时间段的吉利一直在进行战略转型,可是新产品的研发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虽然吉利已经拥有了两千多项发明专利,但对于要造出优质轿车还是不够的。
李书福就想着先收购国外轿车公司,积累技术,再发展自己的技术,这样才能最快完成转型,于是李书福看上了被福特收购的沃尔沃。
2007年,李书福透露出要收购沃尔沃的时候,大家都嘲笑他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痴心妄想,不过李书福没有放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福特遭受了巨大的打击,于是,李书福再一次向福特提出收购沃尔沃的想法。
福特公司也开始认真考虑要不要出售沃尔沃。
为了让福特看好他,李书福从银行贷款30多亿元,又从香港股市调集20多亿元,再向各个配套商们借款60多亿元,凑出了100多亿的资金,勉强拿下沃尔沃。
李书福也背负了100多亿的债务,不过李书福并不担心,凭借着沃尔沃的技术和吉利的资源,形成资源互补,良性循环。沃尔沃也起死回生,从收购前亏损147亿克朗,到收购后盈利140多亿克朗。
吉利轿车也完成了技术跨越,销售业开始逐年上涨,迈进年销量百万的门槛。激励和沃尔沃合作打造的领克汽车,瞬间在国内火爆,还凭借沃尔沃的渠道,挺进欧洲市场。
十几年的时间,吉利就从一家不知名的小厂,成长为了国际知名大厂,摇身一变成为了知名的民族品牌。李书福从白手起家,搞过多次创业,他之所以能成功,依靠的是他敏锐的市场察觉和敢打敢拼的气魄,从拼上身价也要收购沃尔沃的事中就能看出来这种气魄。
而李书福在商海沉浮中,也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汽车梦”。吉利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从一隅走向世界,跑出了中国汽车行业的姿态实属不易。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