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货美妆及护肤品成为直播带货中主播们最为青睐的品类,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增速最高、网红单品最多。但与此同时,产品真伪、使用效果及宣传等方面的问题也层出不穷。
随着2021年1月1日起《化妆品监督管理条例》正式实施,从原料与产品、生产经营、监督管理、法律责任四个方面对化妆品生产经营活动及监督管理予以规范。值得注意的是,随着行业各类新销售渠道和方式的兴起,不少消费者仍旧对相关产品的选择“雾里看花”。
随着社群团购的兴起,以社群和小程序为阵地的团购也成为美妆和护肤品的新销售渠道。
记者注意到,部分团购平台上经常会出现“大牌低价”的团购活动,吸引了消费者纷纷“掏腰包”。例如官方399元的国货品牌眼霜,在微信公众号、快团团等团购小程序中,则被打出正品团购199元三支的低价。
有消费者提出质疑——购买到的商品是否经过品牌授权?产品的真伪是否有保障?在下单前应如何甄别真伪?若买到假冒伪劣商品应如何维权或索赔?
【品牌声音】
安德普泰品牌总监黄丹指出,“低价引流”确实是美妆及护肤品品牌营销中常见的方式之一,这种方式不仅能够满足消费者想要“占便宜”的心理,同时也能为品牌或平台带来更多流量。但需要注意的是,消费者们看到的所有“大牌低价”的产品中,未必都是出自品牌或正规经销商的官方行为,其中也可能存在造假售假等非正规渠道。因此对于消费者而言,其根本“避雷”法则,还是要学会甄别,选择更为可靠的渠道进行购买。
经采访记者了解,一般正规的国货美妆及护肤品都具备各自的官方防伪方式,因此消费者应提前了解想要购买品牌官方渠道发布的验证方法等信息。例如玻尿酸生产巨头华熙生物旗下润百颜,以及安德普泰旗下的芙青、芙芙等品牌护肤产品,均贴有官方防伪二维码,可通过扫描后登录官方平台进行验证;而国货顶流美妆品牌花西子,为了让用户进一步了解如何鉴别产品真假,专门将假货鉴别方法做成系列视频,更将全线产品防伪进行升级,在不同层面增加识别方式和一物一码功能,通过数据平台实现生产、企业、消费者的紧密衔接,有效实现防伪溯源。此外,其更开设假货举报通道,让消费者共同参与品牌的打假维权工作中。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假货”不仅使消费者权益受损,也扰乱企业在市场的正常经营。目前,护肤品行业造假已形成较为成熟的产业链,从内料制造、包装、销售、营销推广、防伪体系的突破(假授权、假发票、假防伪网站等),造假团伙善于在法律管辖的尺度边缘打“游击战”。其次,造假团伙深谙各平台店铺管理规则及流量玩法,从而通过汲取品牌自身流量去获得更大利益。例如一些品牌的明星产品极易遭遇假货打击,造假团伙可以大大节省宣传成本。从监管层面而言,监管部门通常都有较强的属地管辖职责划分,在处理电商且跨地域打假工作时,面临较大掣肘之处,让品牌打假的成本、难度更高。
对此,相关企业共同表示,对于消费者,应建立对价格和价值的认知,对假货保持敏感;而企业应该严防死守,建立严密的防假机制,共同抵抗假货侵袭。同时,多家企业更呼吁并期待,从国家层面、行业层面、以及市场监管等部门层面,共同建立一个部门协作更流畅的、符合当下市场情况的、长久可持续的打假机制,不给假冒伪劣生存的空间。
【律师观点】
对此,中华志愿者协会法律服务志愿者、京都律师事务所梁雅丽律师表示,低价团购的本质离不开价值决定价格的基本原理,消费者应当注意并警惕其低价的原因。有些平台打着团购低价的幌子,实际上出售的都是低成本的化妆品小样、赠品或试用装,以及不允许售卖的样品或试验品,甚至假冒伪劣产品。消费者购买后,可以通过各类鉴别平台以及官方渠道进行鉴定,例如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官方发布的“化妆品监管”App。当发现自己买到假冒伪劣产品时,应当了解妥当且有效的维权或索赔途径。
首先,根据我国《产品质量法》第40条规定,出售假货的行为给消费者造成损失的,销售者应当立即退货并赔偿损失,同时由当地的工商管理部门对经营者进行处罚,没收违法所得并且可以处违法所得3到5倍的罚款。其次,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51、56条,销售者出售不符合产品宣传标准或不符合产品质量状况的假冒伪劣产品,不仅要承担一系列民事责任,例如人身损害赔偿、精神损害赔偿,受害人还有权要求所受损失二倍以下的惩罚性赔偿;同时,还要接受行政部门相应的处罚。
此外,在我国《刑法》第三章第一节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中,专门规定了第148条生产、销售不符合卫生标准的化妆品罪,“造成严重后果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根据司法解释,造成消费者容貌毁损或皮肤严重损伤,器官组织受损导致功能障碍等严重后果的,应当对生产、销售者立案追诉。即便没有造成上述后果,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的,也可以《刑法》第140条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追究其刑事责任。
该律师指出,化妆品与消费者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但化妆品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亟需加大对化妆品领域的打假及监管力度,减少制假售假现象,同时,消费者也应认清低价陷阱,理智消费,及时挽损,依法维权,逐步净化化妆品市场的环境。
本文原载于2022年4月14日《消费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