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台讯(九江广电全媒体)九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地域文化特色鲜明,文化底蕴和历史遗存丰富,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1991年获批江西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2018年,九江以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持续推动城乡历史文化保护传承工作,从机制统筹、立法强制、规划引领、项目支撑、宣传教育等各个方面打出保护"组合拳",最终"申名"成功。
为积极推进九江市申请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这块金子招牌,在市委,市政府的高位推动下,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共计投资2.2亿元,于2020年1月全面落成。街区内既有千年历史的大胜塔、能仁寺,也有九江开埠后建设的学校、医院、教堂等西式建筑,形成了多元融合的风貌特色,成为老城内展现古城不同阶段历史的重要文化场所。
浔阳区甘棠街道党工委书记万斌霞说,按照统一规划、整体改造、典型示范、分步实施的思路,坚持保旧、复旧、饰旧,在保留传统街区格局的基础上,巧妙设计了铜雕和浮雕,充分彰显了九江地域特色文化。
庾亮南路历史文化街区分为两条街区,分别为庾亮南路和塔岭南路,其中塔岭南路全长460米,坐拥国家级、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各2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5处,是九江创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名片""地标"。
市民王先生告诉记者,塔岭南路历史文化街区改造之后,这里的周边环境得到了很大提升。九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后,作为九江居民,对于九江的历史有了一个深刻了解,也感到很自豪。
近年来,我市以项目支撑保护,主要是对中心城区内4片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改造提升。当前,大中路、九江动力机厂、老地委大院等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提升工作正加快推进。
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石峰说,一方面要以申报来促保护,促进历史文化保护的意识。第二是要坚持以管理来强保护,让保护的措施落实落地,第三个是要以利用来活保护,让保护的成果共建共享。
为成功申名,九江市以立法强制保护。制定发布了《九江市历史建筑保护条例》《九江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办法》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弥补了长期以来地方名城保护立法的不足。此外,还编制了《九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以及市域内8片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规划、8个中国传统村落的保护规划,美孚洋行旧址等重点保护修缮的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
九江,这座千年古城,从此增添了一块国家级的"金字招牌"。在城市竞争新格局下,"申名"的成功,既是担当起传承历史文脉的重任,也是彰显城市个性的客观需要,更是在新的起点上,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选择。
市住建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石峰表示,下一步,将按照国务院的批复中提出的要求,切实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进一步健全保护的机制,落实好保护的措施,让九江这座名城焕发出新的荣光,真正实现再创九江辉煌、再现九派荣光。
(来源:九江一套)
编辑:吴 晨
责编:刘新乐
审核:杨罗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