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费孝通《乡土重建》有感
探索城乡关系是费孝通一生的研究课题。阐述了费孝通城乡关系研究的历程、观点,认为先生立足于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富民为主旨,从农村到小城镇再到区域发展,反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的特征,皆以城乡关系为主线,农工相辅、城乡融合是时代的主旋律,这对当今下仍有重要的启示。当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城镇己成潮流,追溯其最早的理论支持者应为费孝通先生。早在20世纪30年代,费孝通就致力于城乡关系研究,不同时期的文章反映了他不同的城乡关系思想,回顾费孝通的城乡关系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对费孝通城乡关系的思想进行梳理和评述。一、费孝通城乡关系思想的历史脉络费孝通先生在《江村经济》中首先提到小城镇对周边乡村的影响,他认为小乡村的发展依赖于周边城镇的供给。他在对震泽镇周边农村调研时候,发现农民购买商品可以直接在外部市场购买,也可以通过中间商直接运输到农村,这些中间商有小贩、零售店和航船。特别是轮船,它是连接城市和乡村的纽带。城镇是农村与外界交流的中心,航船是连接城乡的纽带,农民通过中间商购买城市工业产品,同时将农产品卖给他们。当时先生所描述的村庄所依托的镇,便是震泽镇,在城镇和农村之间的贸易,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费孝通先生在《云南三村》提到街子是农村主要的贸易机构。他在对禄村调研时候,发现大部分农村都是依靠农田生存,职业分化很简单,偶尔依靠他的副业来增加自己的收入。先生提到的街子是发生买卖的贸易场所,每个街子,每隔一段时间会开市一次,但是它区别于店铺,它是间断的,又区别于小贩,不是流动性的,它出现在一些交通不便的地方,流动的街子往往比固定商铺的客源丰富很多。所以在乡村不容易发展起来城镇,贸易结构以街子为中心。街子间贩货的资本要求很低,任何人都可以去贩运货物,因而成为禄村人的副业。费孝通先生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到四十年代才提出发展乡村的工业,改造乡村,即先生在《乡土重建》中提出的重建乡土,在人多地少的农村,发展副业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农副产品相辅相成。在《乡土重建》中先生就城乡关系相成还是相克进行了论述,他认为只有城乡资源双向流动,才能提高中国人的生活水平。在城乡互动中,都市对乡村进行了双重反哺:都市消费了乡村剩余的农产品,客观上为农业的发展注入了资金;都市的工业制造品反哺给了农村,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附加值。城乡相成论认为,城乡的发展在于城市这个引擎,城市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的经济。随着西方产品的进入和大都市的发展,中国传统手工业受到冲击,地租、高利贷等现象逐渐出现。原来城乡资源的双向流动被农村的单向输出所取代,而城市中的西方产品没有流入农村,直接流入城镇被地主消费,而农村人则被无法消费。乡村供奉着城市,城市克着农村,乡村没有城市是件幸事,而城市离不开农村。西洋产品农村人没有享受到,但是城镇人用于换洋货的土产却是全部由农村供奉着的。费孝通先生在《中国乡绅:城乡关系文集》中分析了城乡关系如何走向对立。费老提到了街子与集市、镇与城的关系,他认为:士绅阶层在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作用。在城寨里,有收租、放高利贷的阶层,还有一些主要为城里人生产商品的工匠,而城市交换是以农村为基础的,这是一种剥削的城乡关系。通商口岸的出现,加剧了剥削的城乡关系。绅士们不知道,一旦农村工业萧条,他们的生命就会失去源泉。他们悠闲地消费西方产品,过度剥削农民,这将动摇他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农村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还流失了大量人才。不合理的教育体系未能使中国走上道路现代化,但它让小康家庭的孩子流入城市,但城市并不能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费老提出了重建农村工业,吸引绅士回乡。费孝通先生在《小城镇·大问题》中,分析了大城市与小城镇的关系,他从具体的小城镇入手,认为要对不同的小城镇进行分类,他将城镇与乡村的关系比喻成细胞核与细胞质,相辅相成,结合成一个细胞体。小城镇作为各类商品的汇集地,其商品的流通程度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相互影响。费老十分注重农民的管理和市民化问题。城市的生活方式、生活水平和更多的就业机会吸引着农民进城。然而,农民融入城市的问题依然存在,如何安置农民工需要从制度层面进行设计。费孝通提出了小城镇模式的概念,这是小城镇研究的新的突破点,为区域研究奠定了基础。二、费孝通城乡关系思想的主要内容(一)集镇在城乡中的功能和地位1982年以后,费孝通的研究领域扩大到城镇,称其为城乡的结合部,是城乡生产要素集散地,促进了城乡资源的优化配置,实现了小城镇自身的发展,同时带动周边农村的新发展。小城镇是农村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如果国家只发展大中城市,不重视小城镇的发展,农村的发展就没有立足之地。人们把这片既滋润着小城镇又接受小城镇反哺的乡村取名叫“乡脚”。每个小城镇的“乡脚”是以同心不同半径的圆所构成,“乡脚”的大小决定了小城镇的发展层次及其对农村发展的辐射作用。由于客观条件不同,发展小城镇要“因地制宜,不同模式”,后来又增加了“随势应变,不失时机”的动态思想。先生认为,在发展小城镇的时候,既要强调各种模式的特色,又不能忽视共同的发展基础和共同目标。小城镇发展了农村经济,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提出了“离土不离乡”“离乡不背井”的两条路径,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蓄水池。费老认为,中国应该走富有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城市——小城镇——农村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大中城市无法吸纳全部的农民,小城镇在城乡关系中起到枢纽的作用,农民可以就地城镇化,人民的生活离不开小城镇,同时发展小城镇需要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补足后劲。形成以小城镇为主,大中城市为辅的城镇化之路。(二)相成相克的城乡关系费孝通认为都市在城乡关系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仅为乡村提供了工业制造品,同时吸纳了乡村中剩余农产品,使剩余的农产品的价值得到充分的实现,都市成了乡村的大市场,市场越大,粮食的价值越能实现最大化。从城乡相克论出发,先生研究发现,在历史上中国都市的发展其实并没有带动农村经济的发展,相反都市兴起和乡村衰落在近百年来像是一件事的两面。先生以抗战时中国经济为例,发现城乡的关联度越低,农村经济却获得了发展,佐证了城乡相克理论。费老一生志在富民。从微观的农村出发到小城镇大中城市再到宏观的区域的研究,使费老萌发了全国一盘棋的思想。中国工业的发展是在农业繁荣的基础上,走的是农工相辅,城乡一体化的道路。在20世纪30年代,进入开弦弓村进行实地调查,农民自己办工业引起了费老的关注。在《江村经济》一文中指出中国农村存在的问题是解决农民饥饿问题,费老认为农村需要发展乡村工业使农民脱贫致富。50年代时,农民手里有粮无钱,市镇上的经济不景气,小城镇的发展也受到了限制,费老鼓励村民发展副业和小型工业来致富。80年代,社会学重建之后,费老立足于中国国情,认为企业应该下乡,而不是集中在几个大城市中,工业下乡增加了工业的比重,同时避免大量人口向城市汇集带来的城市病。农民就地城镇化,亦农亦工兼业。
(三)区域经济在城乡关系中的地位
上世纪90年代,费孝通从沿海与沿边的农村经济发展中发现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由西向东呈阶梯状上升,现代工业由东向西逐步延伸,城乡区域经济发展是城乡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先生从香港对珠三角的辐射作用,联想到了上海对长三角的辐射作用,超越行政区划而形成的经济区域,中心地对腹地的辐射作用。提出了以上海为领头羊,江浙为两侧,长江为骨干,以南方丝绸之路和阳关欧亚大陆桥西部为尾部的构想。以上海浦东新区为研究起点,从珠三角、长三角、黄三角等区域开发的层面,为宏观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出谋划策。上世纪90年代后期,先生不断修正自己的城乡关系理论,农村发展离不开城市的支持,面对中国庞大人口的合理布局,费孝通认为,要吸纳中国人口,必须以大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丰富了费老对于中国城乡研究的内容,费孝通先生的研究从微观的角度发展到宏观的层面,也是费老对城乡内容研究的逐步丰富的过程。
三、费孝通的城乡关系思想对当今的启示(一)费孝通的城乡关系思想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具有不同的内容在探索城乡发展的新路径时,费孝通先生不断地进行反思,有些思想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过时,因此费老不断地进行修正。无论小城镇的发展,还是区域思想的发展,对当今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费老认为,发展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并举,城镇工业的发展要兼顾农业的发展,走城乡一体化道路。在《发展乡镇企业》一文中,费老提到小城镇的发展带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加速了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小城镇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如环境污染问题比较严重,工业排放的污水、固体废弃物、废气、噪音污染等严重破坏了原有的生态环境。在发展小城镇之前,要统筹规划,将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发展经济。当然,费孝通先生对小城镇的研究只限于苏南地区,缺乏对全国的了解,无法推论到全国小城镇的发展。各地应该发展特色城镇,避免全国发展一个模式。从发展区域经济角度出发,先生也认为小城镇遍地开花是不可取的。发展小城镇要因地制宜,东西部差异巨大,小城镇建设应根据腹地的具体情况,合理规划,不能走一条路子。农村的发展必须坚持内生和外援相结合的模式,因为农民价值观念相对落后,完全靠农村自身的发展,很难走上现代化的道路。(二)费孝通的城乡关系思想对当今的启示中国城镇化建设,一方面要农村依靠自身发展,实现现代化。另一方面城市要帮助农村,实现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我国近期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就是快速推进工业反哺农业。此项战略将农业放在优先发展的重要位置,致力于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一战略的制定是建立在工业己经发展成熟的基础上,换言之,这个时候的工业己经发展到足够反哺和支持农村的阶段。乡村振兴战略里,国家在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方面提出了很多的政策。尽管政府意识到了这一政策的重要性,向农业进行政策倾斜,但是从目前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我国工业反哺农业政策的实施仍然存在这许多的不足之处。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如何让工业反哺农业的相关政策落到实处。费孝通先生的城乡发展思想对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也具有借鉴意义。工业反哺农业,最重要的是少取、多予,进行深入的改革。首先是国家要做出相应的财政支持,现在的改革主要是调整利益关系,因此没有相应的财政支持,改革就无法进行。其次是政策的倾斜,国家要提供公共服务,为农业发展提供基本保障。最后就是深化体制改革,给予农民公平待遇,包括科技、教育医疗生态环境方面的保障。工业文明以来,城市是利益的既得者,如何让其放弃己经获得的利益,来帮助农村发展,是问题的关键。这个时候就需要国家政策从中调节,使城市真正做到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
(作者系湖南师范大学中国乡村振兴研究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