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
是一个感谢母亲的节日,
让我们铭记和感谢这样一位伟大的母亲。
她一生未婚未育,
却亲手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
被尊称为“万婴之母”,
她就是林巧稚。
林巧稚(1901—1983),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妇产科主任及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女学部委员(院士),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新生儿溶血症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是中国妇产科学的主要开拓者、奠基人之一。
做祖国和人民的良医
1921年,20岁的林巧稚以优异成绩考上了北京协和医学院。1929年,林巧稚成为北京协和医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成绩优异的她放弃了热门科室,选择了当时最冷门的妇产科当助理住院医生,仅半年,就被破格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总住院医生。
林巧稚曾接诊过一位结婚六年才怀孕、却被查出宫颈肿块的孕妇。当时最好的办法是切除子宫,但林巧稚不忍见病人的母亲梦就此破碎。在反复检查和专家会诊之后,她大胆推断这可能是一种特殊的妊娠反应,会随着怀孕过程自行消失。林巧稚顶住压力决定暂不切除子宫,只需每周按时复查。事实证明了她的推断,孕妇如愿生下一个6斤重的女孩,并为其取名“念林”。
在上个世纪,有很多小孩被起名为“念林”、“爱林”、“敬林”、“仰林”,这些名字的背后都是对林巧稚深深的感激之情。林巧稚亲切地说,这些都是她的孩子。
没有什么比病人更重要
林巧稚家里的一部电话,数十年来一直牵动着她的心。无论何时,接到从妇产科打来的电话,林巧稚总是仔细询问,给予具体帮助,有时甚至直接撂下电话赶往医院。如果没有把处理的结果及时打电话告诉她,她一夜都睡不好觉。
外出开会回来,林巧稚首先去看的是病人。“大夫的时间不属于自己,而是属于病人。”当林巧稚说出这句话时,她早已照此执行了多年。
在林巧稚的心里,没有什么比病人更重要。北京妇产医院建成后,林巧稚担任第一任院长。1962年,她为一名曾因新生儿溶血症失去三个孩子的孕妇接生,很不幸,第四个孩子也患有同样的病症。在当时医学并不发达的年代,新生儿溶血症存活概率几乎为零,危难之时,林巧稚当机立断给孩子“换血”,输进去的每一滴血量都进行严格把控,最终成功挽救了这名婴儿,同时也开创了中国第一例换血成功的案例。这个由她首创的“换血疗法”,之后将无数新生儿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
从医60年,林巧稚接生了5万多名婴儿,吴文藻与冰心的孩子、梁思成与林徽因的孩子也都是由她接生的。而这5万名婴儿中,还包括后来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林巧稚曾说:“我这一生最喜爱的声音,就是婴儿的第一声啼哭。”今天,让我们铭记和感谢这位为了数万产妇和孩子奉献一生的伟大母亲。
内容、图片来源整理:
1.https://mp.weixin.qq.com/s/GOpm9ta-7ZR-4gxjfa7tPA2.https://mp.weixin.qq.com/s/BZjRYU3-D0h6pB3h-ZdeaQ3.https://mp.weixin.qq.com/s/-wmVJYeDTPB6Vx1rnPebKQ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