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十九):英诺森六世
90.英诺森六世
英诺森六世(Pope InnocentVI,1282年—1362年9月12日),法兰西籍教皇(1352年12月18日—1362年9月12日在位),原名艾蒂安·奥贝尔(Etienne Aubert)。在位期间限制教士职禄,规定主教必须驻守本教区并整顿当时驻在阿维尼翁的教廷。
(1)准备迁都
1352年12月6入教皇克雷芒六世死后,法兰西教士奥贝尔当选为继承者,他执掌教权后,限制职禄,规定主教必须驻守本教区。他本人也着手对当时教廷驻地阿维尼翁教会进行整顿。但教皇本人生活放荡,生性贪婪,公开承认的私生子都有7个,都官居要职,以至于走到大街上分不清谁是私生子,那个是良家子弟。他的这种整顿当然不可能有什么效果。
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在阿维尼翁长大成人,与历代教皇保持友好关系,他并不反对教皇制度,也不反对教皇本人,但他无情的揭露教廷的腐败,长期的阿维尼翁生活,使他得出教廷是“各种罪恶的巴比伦,各种谎言的熔炉,阴暗的牢狱”的结论。他说阿维尼翁教廷是“地球上的地狱、罪恶的深渊,世界的阴沟,世界上所有的丑行和罪恶,都荟萃于此。”1353年,彼特拉克离开阿维尼翁,致力于把教廷迁回罗马的工作。
英诺森六世继位之初就释放里恩佐,此人原是罗马护民官,因发动叛乱反对神圣罗马帝国而被前代教皇定为异端分子,处以绝罚,并被布拉格大主教埃内斯特监禁。英诺森把他放出来,就是想利用他支持教廷国代替主教阿尔伯诺兹,恢复教廷在罗马的势力,以期日后教廷自阿维尼翁迁回罗马。但两年后的1354年,里恩佐死于罗马暴乱中,英诺森的打算落空。
(2)政治活动
英诺森继承前代教皇克雷芒六世的政策,与波希米亚国王,日后的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保持同盟关系。经过他的斡旋,1360年英格兰与法兰西签订布雷蒂尼和约,结束百年战争的第一阶段。但查理四世皇帝却在1356年颁布《黄金诏书》,规定皇帝只能由七大选侯产生,从而杜绝了教皇干涉皇帝继位的种种理由。
英诺森晚年积极筹备十字军并谈判罗马教会与东方教会恢复统一问题。但没有取得多少实质性进展。
死后继任者为乌尔班五世。
91.乌尔班五世
乌尔班五世,乌尔班五世在阿维尼翁继位,参与恢复意大利和平的努力,并着手整顿教廷。1365年不顾法兰西国王政府的反对,决定将教廷迁回罗马。同年与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查理四世会见,获得其大力支持,表示愿意派兵保护,不久他就为查理四世加冕,1367年乌尔班五世回到罗马,此时罗马已经破烂不堪,他开始重建被毁的教堂。
拜占庭皇帝约翰五世年幼继位,政局不稳,为了对付奥斯曼帝国的入侵,呼吁教皇给予援助,1369年,约翰五世前往罗马会见了教皇,表示愿意接受罗马教会所规定的教义,并将拜占庭教会置于罗马教会之下。但是拜占庭教士和世俗人士都不赞同皇帝的决定,声称宁愿在君士坦丁堡看见土耳其人的头巾,也不愿见到教皇的三重冠。使得协议无法履行。同年约翰五世回国的时候,在威尼斯共和国以破产债户名义被抓,希腊与罗马教会的分裂继续。
1369年,英格兰与法兰西的百年战争战火重开,罗马及教皇领地纷乱又起,乌尔班五世在罗马只待了3年,于1370年再次将教廷搬回阿维尼翁。
乌尔班五世重视并支持学术研究,修复了很多位于蒙彼利埃、图卢斯和巴黎的大学,并将自己的俸禄作为奖学金发布给学生。他更是大力地推动了朗格多克-鲁西永地区的宗教发展:芒德大教堂、盖扎克教会和贝杜教会等等。乌尔班五世以虔诚而著称,1870年被宣福。
死后,格列高利十一世终于再次将教廷迁回罗马。
92.额我略十一世
额我略十一世(拉丁语:GregoriusPP. XI;1336年-1378年)原名博福尔的伯多禄·罗热尔(Pierre Roger de Beaufort),1370年12月30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翌年1月3日即位至1378年3月26日为止。
他生于法国利穆赞,承继乌尔巴诺五世的教宗之位。
在他的统治期间,对抗德意志、英国和部分欧洲兴起的所谓“异端邪说”,使额我略十一世发表了各种各样的修士规条改革,于1373年以十三篇文章谴责英国宗教改革家约翰·威克里夫(John Wyclif)的十九点提议。
意大利道明会修女,锡耶纳的圣加大利纳的言行刺激了额我略十一世,使他将圣座由法国阿维尼翁迁回罗马。1377年1月27日,圣座正式迁回罗马梵蒂冈,阿维尼翁教廷结束。
教宗额我略十一世于1378年3月27日逝世,后继者为教宗乌尔巴诺六世,但在阿维尼翁,对立教宗克莱孟七世比乌尔巴诺六世更受欢迎,引发了四十余年的阿维尼翁分裂。
93.乌尔班六世
乌尔班六世1318?~1389年Urban VI原名普里尼亚诺(BartolomeoPrignano)意大利籍教皇(1378~1389年在位)。
(1)生平
1363年任阿切伦萨主教,1377年调往巴里,任教皇格里高利十一世的教务大臣。1377年,前任教皇、法国人格里高利十一世将教廷从阿维尼翁迁回罗马,一年后格里高利病故。由于担心新任教皇又把教廷迁走,罗马发生了暴动,暴民们在教堂外游行示威,扬言不选出一名意大利裔教皇就决不罢休。此时还有大量枢机主教留在阿维尼翁没到罗马,罗马城里召开密室会议的16名枢机主教按地域分为三派:4个意大利人、5个法国人和7个利摩日人。意大利人和法国人自然各有自己的人选,相较不下。此时利摩日派突出奇招,把相当于担任秘书工作的普里尼亚诺拉上前台。为了不让对方的候选人得逞,意大利派和法国派同意普里尼亚诺当选新一任教皇。乌尔班上任后开展一系列激进的宗教改革,教廷内外一时怨声载道。乌尔班六世迫于暴力颠覆的威胁,从罗马逃往热那亚,途中,他裹挟了7名枢机主教一起出走,中途把其中5个缝进口袋,扔到海里。几天之后,3名法籍枢机主教逃到意大利的阿纳尼镇,他们逐个把手按在福音书上发誓说,假如不是受到死亡威胁,自己决不会选举乌尔班六世。他们援用教皇尼古拉二世于1059年在罗马宗教会议作出的规定,推出日内瓦枢机主教法国人罗伯特为教皇,称号克雷芒六世(伪)。因而开始了西方教会60年的大分裂。8月9日,乌尔班六世正式加冕。改组了枢机主教团,一口气任命29名本国人,势力已经得到巩固。接下来,两个教皇互相攻讦,开除对方教籍,坚称自己是惟一合法的皇位继承人,并以“伪教皇”互称。站在乌尔班背后的,是神圣罗马帝国、英格兰、匈牙利、波兰、佛兰德、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各国以及斯堪的那维亚半岛国家。为克雷芒撑腰的,是法兰西和它的盟国卢森堡、苏格兰、阿拉贡、纳瓦尔、洛林和萨瓦。1381年葡萄牙改变策略,转而支持乌尔班六世。从这里看出,教会的权威日益衰落,敌对教皇只有靠有关国家的支持,才能与对立派抗争,各国天主教会实际上已经由各国君主控制操纵。不久,两位教皇相继去世,各有后人继续这场游戏。1409年,分裂双方在比萨举行会议,决定同时废黜阿维尼翁的本尼狄克十三世和罗马的格列高利十二世,另立新教皇亚历山大五世。但是他们的如意算盘落空了,本尼狄克和格列高利在一些国王的支持下拒绝退位,天主教会竟出现三位教皇并立的奇事。1417年,荒唐的局面终于走到尽头。历史上第一次,枢机主教、18个国家的大使和令人哭笑不得的三位教皇走进同一间会场。第四位教皇马丁五世产生,前三位教皇被迫屈服,教会终于渡过难关。
(2)结局
欧洲被拥护两教宗的两派划分。当那不勒斯女王乔万娜一世支持克雷芒七世时,乌尔班六世宣布革除那不勒斯女王的教籍,1385停止那不勒斯的圣事。那不勒斯王国的军队和教会的军队在诺切拉发生冲突。乌尔班六世将阿奎那主教以及有反对他嫌疑的主教一律加以囚禁和残杀,使教廷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乌尔班本人此时死去,可能是遭他人毒害而死。
94.波尼法爵九世
波尼法爵九世(拉丁语:BonifaciusPP. IX;1356年-1404年10月1日)原名伯多禄·托马切利(Pietro Tomacelli),1389年11月2日当选罗马主教(教宗),同年11月9日即位至1404年10月1日为止。他于1356年在那不勒斯出生,1404年10月1日死于罗马。他是大分裂发生后第二位驻罗马的教宗。在他前任时代法国王室有在亚维农扶植克莱孟七世为对立教宗。
波尼法爵九世出生于一个那不勒斯的古老但是衰败了的伯爵家庭,原名伯多禄·托马切利(Pietro Tomacelli)。一位同代的德国作家迪特里希·冯·尼海姆(Dietrich von Nieheim)称他为文盲(nesciens scribere etiam male cantabat)。他没有受过神学教育,对枢机事物也一无所知,但是他在一个困难的时期显示出谨慎和有节度。德国、英国、匈牙利、波兰和意大利大多数地区承认他是教宗。他被14名效忠于罗马的枢机选为教宗的前日,亚维农的教宗克莱孟七世将一名法国亲王安茹公爵路易二世加冕为那不勒斯的国王。但是1386年被谋杀的那不勒斯国王查理三世的合法继承人是拉迪斯劳,他是查理的儿子,他的母亲出生于一个世代效忠罗马教宗、反对罗马市内反教宗势力的家庭。1390年5月29日波尼法爵九世将拉迪斯劳加冕为那不勒斯国王。在此后十年中两人联盟驱逐亚维农在意大利南部的军队。
在其统治期间波尼法爵九世得以消灭罗马市内不服从教宗的区域,建立了对全罗马的暂时控制。为此他不得不加固圣天使城堡,而且还对所有桥梁驻兵控制,此外他不得不移居到比较安全的阿西西和佩鲁贾。他还攻克了欧斯提亚的渡口。在教宗国内他逐渐重新获得了对重要城堡和城市的控制。他实际上重建了后来15世纪的教宗国。
1394年9月16日克莱孟七世在亚维农逝世,但是9月28日法国的枢机立刻选举了一名新对立教宗:本笃十三世。此后几年里即使波尼法爵九世最强的支持者英格兰国王理查二世和德意志国王瓦茨拉夫四世也劝告他与对立教宗协商结束大分裂,但是波尼法爵九世拒绝。召开大公会议来结束分裂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是在波尼法爵九世任职期间改革运动没有进展。
波尼法爵九世统治时期在罗马召开过两次大庆典,1390年的那次有许多德国、匈牙利、波兰、波希米亚和英国的人参加。数个德国城市获得了特权。1400年的庆典吸引了许多法国人。虽然当时罗马瘟疫流行,但是波尼法爵九世还是待在市内。
1399年末在普罗旺斯发起的苦修者运动开始盛行,迅速传播到西班牙和意大利北部。这些人扛着十字架,穿着白色的罩子,将头也蒙起来,自己鞭打自己。他们的领袖扛一个比较大一些的十字架。一开始波尼法爵九世和枢机支持这些极端主义者,但是当这个运动传播到罗马后波尼法爵九世下令将其领袖烧死。据《天主教大百科全书》报道波尼法爵九世害怕这样的运动容易被人利用导致动乱。
在英国约翰·威克里夫进行反对教宗的布道,他尤其反对教宗和枢机贩卖教职。波尼法爵九世不仅贩卖教职,而且还贩卖教职的预备。一个人可以花钱购买一个教职的预备,假如这个教职空缺了,他可以入职,但是假如在此期间有人花更高价的话,他买的预备就无效了。迪特里希·冯·尼海姆说有的预备在一个星期内就易手数次,他还说他看到教宗在从事仪式的时候做买卖。当时在英格兰有很强的反教宗的倾向,英格兰议会给予国王爱德华三世否决教宗指命的权利。为此教宗与爱德华三世之间爆发了长期的争议,最后爱德华三世在争议中获胜。但是1396年英格兰的主教会议还是决定判决威克里夫。
在德意志选帝侯与1400年8月20日选举巴伐利亚公爵鲁普雷希特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废弃瓦茨拉夫四世。1403年波尼法爵九世决定接受这个决定,承认鲁普雷希特。
1398年和1399年波尼法爵九世呼吁欧洲基督徒去帮助拜占庭皇帝曼努埃尔二世,抵抗苏丹巴耶塞特一世对君士坦丁堡的威胁,但是当时在欧洲很少有人响应他的号召去再次组织十字军。1391年10月7日,波尼法爵九世将瑞典圣毕哲封圣。1391年他建立了费拉拉大学,1398年他设立了费尔莫大学。1392年他批准在埃尔福特设立大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