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二十年来,拍的最后的关于“侠”与“武”的电影,应该以《师父》和《一代宗师》两部电影为魁首。这两部电影,都拍出了民国时期,武林人士在“以武犯禁”、“行侠仗义”和“保全性命”这两大主题的冲突。
这种情况,是法制健全后,侠客们面临的困境。在朝廷无法涉及到的地方,侠客作为维持秩序的力量,深入光照不见的地方,这是古代侠客们能够存在的基础。例如郭解等西汉游侠,干的就是黑社会的活。
在近代,就有一位著名的侠客。他的一生,可以说践行了“侠之大者,为国为民”。这位侠客,就是王正谊,又被人尊称为“大刀王五”。
河北沧州是一片神奇的地方,这个地方是兵家要地,如果发生战争,这片地方就会成为兵家必争之地。因此,从很早以前,沧州人就开始了在习武之路上一路突进。
因为好武,沧州人的特长也就变成了武力强悍。在古代,没有少林寺、武当的时候,沧州就是很多人心中的武学圣地,也因此,沧州在现代获得了“武术之乡”的美誉。
作为沧州人的王五,毫无疑问被沧州的好武之风所影响。他是穷苦孩子,父亲早死,只能跟着母亲相依为命。家庭背景和地方风气,两者共同的作用,让王五的习武变得自然而然。他跟过许多的武师,融合了多家的武术风格,最终武艺大成,靠着一手过人的武力,成为了走镖的镖师。
但是,时代的背景注定了,王五不会作为普通的武师度过一生。他生于1844年,正是国家受到列强威胁的时候。等到他四十多岁的时候,义和团兴起。生于民间,怀揣一身武艺的王五,自然加入了义和团。
虽然是个草根,但是王五的名声连朝廷大员都有所耳闻。主持戊戌变法的谭嗣同都跟王五有一段交情。谭嗣同在京期间,王五全程跟着谭嗣同,负责他的安保工作。甚至在谭嗣同被捕后,王五还组织过营救谭嗣同。但是谭嗣同为了民众的觉醒,决心以身殉道。
谭嗣同的死刺激了王五,让他的思想进入了新的层次。在遇到谭嗣同之前,王五是个在民间赞誉有加的武师,但是所做的事情仅限于行侠仗义,对国家不能产生什么真正的改变。但是,在谭嗣同死后,王五的思想中有了为国为民的影子。
因此,当义和团将旗号改为“扶清灭洋”之后,王五多次参与了暗杀活动,从义侠转变为“大侠”。当八国联军侵华的战争到来,王五也义无反顾,跟着义和团抵抗八国联军。但是,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北京沦陷。王五也被洋人抓捕,最后被枪决于前门。这一年,王五56岁。
王五死后,尸体无法收敛。身在天津的霍元甲听说之后,立马赶了过来,为王五收敛尸体。后来,他的故事被后人翻拍,有了多个版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