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剧》是文旅中国原创品牌文化栏目,将书画与戏剧、戏曲融合,边听剧边赏画,如苏轼“赤壁赋”中所言: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君今年少笔已老,
才堪绐述同襟期。
自是君家有根柢,
不比寻常称画师。
这是1938年著名书法家沈尹默,点评画家董寿平的四句诗,从中不难看出,其评价之高。
而董寿平所绘之画,尤以梅称绝,他画的梅,花瓣正、反、侧、合相得益彰,被称为“董梅”,观其画似身临其境,如听评剧可闻“梅香”,皆是诸般之绝,妙不可言。
董寿平出身于诗书之家,自幼熏陶,酷爱书画,他入画坛不是拜师学画,而是从观赏、研磨、临摹前人画卷入手。他每周去故宫博物院看历代名画,然后,默画所见。有时则到琉璃厂,赏画兼学。遍研历代名家名作,博采众长,自辟蹊径,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画风;初画花卉,再研山水,尤以画梅、竹及黄山风景而著称于世。
董寿平老家是山西灌县沱江之滨的玉垒关,青年时期,在玉垒,他观正月红梅从含苞待放到落英缤纷,将山川云雾、红梅绿竹,以笔墨渲染;并养成了上午读书,下午作画的习惯,到90岁仍然如此,晚年思乡,常以“玉垒草堂”落款。
董寿平画的“松”,坚挺舒展,郁郁葱葱,别有风韵,被称为“寿平松”。他画的“竹”,在风、晴、雨、雪中多种姿态,维妙维肖,被称为“寿平竹”。他画的黄山,云雾、青松和怪石灵动多变,他被称为“画黄山的巨擘”。此外,其书法古朴潇洒,飘逸超凡,也为人所称道。
号外:评剧,流传于中国北方,是汉族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位列中国五大戏曲剧种。评剧是民间小戏,演唱形式简单,通俗易懂,把“平”字加上一个“言”字就成了“评”,意为以评论社会,评书说唱为重的意思。
监制:李霞,范伟
编辑:袁佳文(实习)
校对:孙朝阳(实习)
审核:邵俊林
责编:李扬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