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福明 图说证券史
20世纪之交,无锡乡下两小子荣宗敬与荣德生兄弟来大上海闯天下,他们早年开钱庄,之后开始做实业。兄弟性格迥异,阿哥荣宗敬魄力大,喜欢冒险;荣德生则沉稳甚至木呐。
创业初期,适逢中国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荣氏兄弟相得益彰,经过30来年的 打拼,缔造了一个拥有12家面粉厂、9家纱厂的茂新、福新、申新三大系统企业集团,其产出的面粉与纱布占全国1/3与1/5。
图一:近代著名实业家,荣家企业掌门人荣宗敬
荣家企业掌门人荣宗敬不仅有实业大王之称,他在期货市场上也颇具传奇色彩。
实业大王炒股、炒汇、炒期货一样不拉,橡皮股票风潮中与人合伙炒股亏得把自己的钱庄也搭了进去。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荣宗敬对原料与产品价格的波动非常敏感,如何在时间与空间上进行“套期保值”,做钱庄出身的他似乎很在行。
交易所成立之前,荣家企业面粉厂的“套保”以现货为主,其手法是利用市场规模的优势“控制原料价格”和凭借其社会信用“大量抛售远期栈单”。
图二:荣家“申新”六厂“双喜”牌广告
1918年3月,日本商人在上海成立取引所(交易所),从事粉、麦、花纱布等期货买卖。价格被其操纵,涨落无常。荣宗敬便与同仁于1920年共同发起组织“上海面粉交易所”,福新厂的“兵船”牌面粉作为标准粉。
之后,他又联合纱布厂商聂云台、穆藕初等筹备组织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1921年7月1日正式成立。资本300万元,申新投资43.37万元。除自己入股外,荣宗敬还与王禹卿等合资,以申新、协新牌号合组第12、13号经纪人,经营纱布与证券买卖。
申新出品的“人钟牌”棉纱质量上乘,广受欢迎,被列为纱布交易所标准样纱,由此“人钟牌”“产品更加畅销。
荣德生对交易所不敢兴趣,面粉交易所成立时,他一口回绝了阿哥拉他入股的“美意”,此次“纱交所”成立,荣宗敬特意为阿弟保留了席位,但德生还是回绝,他时不时揭阿哥早年炒股的“疮疤”,提醒他要注意风险。
荣宗敬则认为阿弟太落伍了。他此番涉足交易所业务不同与以往,他要为自己的面粉与纱厂“套期保值”,当然了顺便赚些“快钱”,同时还能压压日商的气焰,为华商争取利益。
“纱交所”位于爱多里亚河南路一幢新建的5层大厦内,荣宗敬经常光顾自己的12号经纪人席位亲自操盘。只见他一边拨拉着手中的算盘,一边盯着纱价行情,“花价若干,原料成本若干,工缴若干,利息若干…
图三:在交易位于爱多亚路15号(今延安东路260号)的上海华商纱布交易所
在交易所的“套保”中,荣宗敬一会做多头,大量吃进棉纱来拉抬花价,一会又抛出棉花来压低花价。待上海棉价压低了,外地市场也跟风下落,此时,他便通过其“申新”纺织系统分布在各地的分庄大量收花。
与此同时,“申新”在交易所吃进棉纱,到期逼空头交现货,使对方不得不通过市场补进,又把市场中的纱价哄抬起来,“申新”就乘机利用各批发处销售棉纱。
当时交易所的保证金为交易总额的10%,杠杆为10倍。通过上述方法套做,荣宗敬很快就掌控了纱厂原料和成品的进出,不仅促进了自己的纱厂业务,还在套做中获得了不少投资收益。为了操盘的方便,他还暗中以别的经纪人牌号买进卖出,他在“纱交所”一明一暗,声东击西,呼风唤雨!
然而这种局面很难持续下去,交易所的“套保”投机色彩渐现。显然,“套保”是面双刃剑,风险也由此陡生。这势必对荣家实业产生微妙的影响。为了左右市场,荣家企业开始还可以通过抛售多余的棉纱头寸来调控市场价格,后来不得不从工厂中运出棉花现货交付对方。
本来作为生产的主要原料,“套保”不成,却沦为交易所的投机筹码,过度“套保”演变成投机,导致产品不能适应市场需求,1934年,“纱交所”取消了“人钟牌”棉纱的标准交易资格,荣家企业品牌遭受重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