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作者:天下女人
借着“母亲节”的网络信息传播,涨了一个知识:这件造型极度夸张的著名“蜘蛛”雕塑,名字居然叫《妈妈》,而且背后还有一段耐人寻味的故事。
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2010),是一个传奇的奶奶。71岁才成名,80岁迎来创作黄金期;她颠覆了男性主导的艺术界,活到98岁,也创作到生命最后一刻。
2015年,布尔乔亚以“蜘蛛”造型震惊世界的巨型雕塑作品《妈妈》(1997年,铜质)在佳士得拍卖出2816.5万美元,约人民币1.8亿元,创下女性艺术家雕塑作品拍卖的世界纪录。
雕塑《妈妈》
从古到今,“母爱”是文艺创作永恒的主题之一,歌颂母亲的作品比比皆是、随处可见。
母亲在文艺创作中的形象也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很少有人会想到把母亲塑造成“蜘蛛”的形象,离传统意义上的“美”相去甚远。
在路易丝·布尔乔亚这一惊世骇俗的创意背后,其实是有着一个悲伤的故事。
路易丝·布尔乔亚
路易丝·布尔乔亚1911年生于法国巴黎,一个从事古董挂毯修补的家庭。
路易丝的父亲脾气火爆、重男轻女,在家掌握绝对主权,母亲一面协助父亲一面操持家务。
等路易丝到了学龄,父亲请来了一个名叫Sadie的女人做她的家庭英语老师。很快路易丝就发现,原来这位年轻的女士不仅负责她的语言学习,还连带着满足父亲的个人需要,是父亲的情妇。
但更令她心痛的是显然早已知晓内情的母亲,母亲依然闷不做声,做着手头的工作,佯装什么也不知道。
甚至为了不让孩子受到精神创伤,反而给他们更体贴的关怀。
这段童年经历,给路易丝造成极大的心理阴影。后来她虽然是从数学系毕业,却毅然决然地转向艺术,就是要让创作成为他精神伤痛的出口。
在定居纽约之前,路易斯回到曾经属于妈妈的那间卧室,在蒙尘的角落里,她发现了一个小小的蛛网,上面的小蜘蛛战战兢兢地挪动着,勤奋地修补着那张一家子赖以生存的网,这与她的母亲何其相似啊!
“蜘蛛”成了路易丝作品中象征性的形象,凝聚了她最复杂的情感:愧疚,遗憾,眷恋……
那只脆弱的小蜘蛛,既是她留不住的母亲,也是她同为女性,对自我命运的恐惧。
1999年,88岁的路易丝把《妈妈》做成10米高的大蜘蛛,肚子里还装着18颗大理石做的蛋。
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子宫,充满整个房间。
站在它的肢节下面,还会意识到它攻击与反抗的姿态,对路易丝来说,有一种巨大的安全感。
路易丝解释:“它是对我母亲的颂歌。母亲是我最好的朋友,她聪明、耐心、整洁、自给自足、敏感如蜘蛛一般,总是辛勤地在织锦机前劳作。”
母亲就像那只在为家庭的不断奉献中度过短暂一生的小蜘蛛,如此脆弱纤细,却又备受伤害,从早到晚全力以赴,织成一张维系家庭的网,始终蕴含着无尽的能量,那是终其一生,住着一个母亲内心深处的力量。
在路易斯看来,母亲就像蜘蛛一样聪明,耐心,灵巧,坚强,完美。
她的母亲,忍受丈夫的情妇,保护孩子。所以,路易斯塑造的蜘蛛雕塑,表示了母亲的力量,暗喻了勤劳、哺育和保护。
这当然是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彰显着“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但是这个故事也让我们感到不安:女性为了家庭付出隐忍和牺牲是一种美德,但是这种美德应不应该有个底线?
如果一味为了照顾家庭表面上的和谐而放弃自我、牺牲自尊,又怎能体现一个女性独立的个人价值呢?
叶嘉莹老师曾经创造了一个关于女性的说法叫“弱德之美”。
她说,对于自己感情的节制,一种约束,一种品德,一种忍耐承受,就是弱德的美。
但她同时也说:“我有弱德之美,但我不是一个弱者。弱者只是趴在那里挨打,弱德则是你承受,你坚持,你还要有你自己的一种操守,你要完成你自己,这种品格才是弱德之美。”在这一点上,叶嘉莹先生的见识无疑是高出路易斯的母亲的。
或许在路易斯母亲生活的那个时代,她的隐忍与牺牲已经是一个女性所能做到的极致了。
一百年后的今天,女性已经走向了更加独立更加自尊的新世纪,已经学会了在有限度的隐忍同时,勇敢地表达自己,这就是可喜的进步。
杨澜说
合作:pr@chinasunmedia.c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