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宾川县县医院对面的小巷深处,一间诊室外挤满了等待看病的人,就连门外都站满了人,一直排到了小巷口。
在诊室里的人群中央,一位头发花白、面容清瘦的老中医正在为患者把脉。
老人名叫李伯藩,自2006年6月29日正式退休以后,他就在自家不足10平米的小院里搭建起了一间简易诊所,无偿为民众看诊。
李伯藩看病只开处方,坚决不收一分挂号费也不卖药,如此坚持了十多年,接待患者超过了上百万人。
李伯藩
曾有不少病人康复后找到他,硬要给他塞些辛苦费表示感谢,可他从没收过一分钱。
李伯藩说:“你们的身体康复了,就等于是送给我金山银山了。”
一心为民:守在基层最前线
1940年10月,李伯藩出生在了宾川县的一个中医世家。
在父辈的影响下,李伯藩也成为了一名中医,在23岁的时候服从组织安排,来到了山区拉乌彝族乡,成为了拉乌乡里的第一位医生。
拉乌乡是宾川县最偏僻的贫穷特困山区,这里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贫穷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有病没处看,也不敢去看。
听说有医生来之后,山区民众们兴奋的准备了烧洋芋和苦荞粑粑——那是他们能拿出来的最好的食物。
初到拉乌乡的李伯藩内心十分震动,他吃着洋芋拿着苦荞粑粑,踏遍了拉乌的大小山头,给每一位村民看诊,成为了村民们心中最值得尊敬的医生。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李伯藩建立起了拉乌卫生院,把青春年华奉献给了大山深处的少数民族群众。
198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宾川县笼罩在了阴影之中。
在县城30多公里外的一个半山区里,爆发了一种不明原因的恶性传染病,一天之内就有20人被传染,有4人不幸去世。
剩下的16人被送到了宾川县人民医院时已经出气多进气少了,县里的医生们紧急会诊,当时担任副院长的李伯藩更是冲在最前线,研究最佳的治疗方案。
但病人恶化的速度实在太快了,没多久就开始高热不退,陷入了深度昏迷,生命垂危。
见此情况,州里要求尽快把病人转到州医院去进行救治,却遭到了病人家属们的反对。
转到州医院路途遥远,家属们很担心病人熬不过去,于是有人找到了李伯藩恳求他:“求求你,救救我们的家人吧!”
李伯藩也十分着急,在重压之下做出一个在当时看来十分冒险的决定:用中药救治。
他凭借着渊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开出了一副药方,随着患者的情况逐渐好转,李伯藩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
之后的几天,16位患者的情况一天比一天好转,最终康复出院。
经此一事后李伯藩的名字在宾川县家喻户晓。
这件事也给了李伯藩一个启发,在这一年里,提出了创办宾川县中医医院的构想,但无奈资金有限,1982年11月24日,医院刚成立时只有10多间简陋的瓦房。
几乎每天,小小的平房里都挤满了来自十里八乡的患者。
李伯藩以身作则,每天都是第一个到,最后一个走,他接待的病人也是最多的。
他常常教育职工们:“即使病人把口水吐到脸上,擦了就是;但过后要找出病人吐口水的原因;如果想发财,就改行,不要当医生,要当医生,就要有奉献精神,对待病人要一视同仁,不能有贵贱之分、贫富之别。”
在李伯藩以及一众优秀的医务人员的努力下,宾川县医院一点点扩建,接诊室也从以前的大杂烩分成了有内科、骨伤科、按摩科、针灸科、妇科等现代化科室,建起了2000多平方米门诊楼和住院部。
除此之外李伯藩还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为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2010年,宾川县荣获“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县”称号。
李伯藩也得到了各级各部门的表彰,各种奖状和证书可以铺满桌子,但李伯藩从不炫耀也不在意,把东西收在箱子里放在房间角落。
2000年,李伯藩到了退休年龄,省城的各大医院听说后都来高薪聘请,县中医院也提出了高薪返聘,但他全都拒绝了。
他选择了在县中医院,作为一名普通医生继续坐诊,继续为广大患者服务,让许多同行都感慨不已。
2006年6月29日,年满65周岁的李伯藩光荣退休,这次前来请他“出山”的医院更多了,一些省外的医院也慕名而来,开出了及其丰厚的报酬,有的还提出可以为其投资开设医院创收。
最具有诱惑力的是有一家三级乙等医院想请他去坐诊,薪酬由他定,还能解决儿子、儿媳的工作,孙子也能进当地最好的学校,李伯藩也未曾动摇。
在饭桌上,李伯藩向一家人说起了这件事,还希望儿子儿媳能够理解和支持。
儿子李少华笑了:“爸,您放心,这么多年,在您的言传身教下,知道您追求什么,又怎么会不同意您的决定呢!”
无论这些人如何劝说,李伯藩老人从未动摇:“钱,生没有带来,死也带不去,政府给的退休工资已足够用了,我哪儿也不去。”
但他放不下热爱的中医事业,也放不下广大的患者群众。退休之后李伯藩就在自家小院里搭建了一个简易的诊所,无偿为民众看诊。
曾有人好奇他这么做的理由,李伯藩只是笑着说:“这是家规。”
坚持义诊,代代相传
“伯藩,要记住,当医生要以治病救人为主,不能为了钱。对穷人要多关心一点,对他们态度要更好一点。”
父亲李子宽临终前的这句话,一直是李伯藩的人生信条。
从李伯藩的爷爷李东美开始,李家人代代行医。1919年,爷爷李东美曾经历过下关、丽江、怒江、鹤庆等地暴发的疫病,但他从未退缩始终奋战在第一线,直到1929年在为病人诊治时不幸染病去世。
当时李伯藩的父亲李子宽只有18岁,却已经跟随着李东美行医几年,于是子承父业接过了李东美手中的接力棒,继续解百姓病苦。
李伯藩的名字是父亲取的,寓意成为百姓的屏障。
李子宽也传承了李东美的那一心为民、无偿义诊的风格,直到临终前都还在为百姓免费看诊。
他在李伯藩很小的时候就教育他做医生的天职是治病救人,对待穷人要多关心一些,态度要更好一些。
李伯藩总是说:“祖辈传下的医德、责任和使命,就是支撑我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力量。生命至上,关注健康、关爱生命、救死扶伤就是我自始至终坚持义诊的信仰。”
如今,李伯藩把这些家规也传递给了自己的儿子李少华,在家风家规的教育下,李少华也下定决心要跟着父亲好好学习中医,学习做人做事,未来也要为百姓,为中医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医者仁心,一心为民
“来,我给你把把脉。”经过望、闻、问、切后,李伯藩对眼前患者的病症有了对策,提笔写下了一份处方,让病人去买药,一分钱都没要。
自从退休开办义诊后,李伯藩就没怎么好好休息过。
附近的民众听说他开义诊,一传十十传百,还有些病人从外省赶过来,小小的诊室每天都沾满了人,后来人实在太多了,宾川县从邻近的妇幼保健院借了几间房,作为李伯藩的中医诊室,把诊室面积扩大到200平方米,依旧每天人满为患。
李伯藩老人每天早上8点就坐在诊室里,直到晚上9点才回家,每天接待的患者少则三、四十人,多则上百人,有时候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
回家了之后还不能休息,还要通过电话和邮件,给一些没办法赶过来的外省的,乃至身在国外的患者们问诊。
有人估算过,如果按照乡村医生每次9元的挂号费计算,这10多年来,收入可达300多万元。
可李伯藩却分文不要,有患者要给他塞红包表示感谢,他还会生气:“我说不要,就是不要!”
他曾有过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机会,但他毫不犹豫地放弃了,总是说自己的退休工资够用。
但在生活上李伯藩却十分节俭,在许多拍摄的照片和新闻报道中,一件陈旧的毛领皮夹克经常出现,李伯藩很喜欢这件皮夹克,穿了20年都不舍得换,妻子和儿子想要给他换新的还会被责怪:“花那么多钱干什么?还能穿。”
有人建议李伯藩压缩一些看病时间,最好晚上不要再看,好好休息,毕竟如今已经年过八旬,要注意身体。
可李伯藩却十分反对:“那怎么行!一个医生躲开病人就是犯罪啊。”
但老人身体确实不好,因为长年久坐不动,他的屁股上长了血管瘤,常常会磨破出血,可李伯藩依旧坚持看诊。
忙碌的看诊让李伯藩饮食很不规律,有时候吃饭的时候有病人来了,他立马放下碗筷就去看诊,等病人走了,饭菜也冷了,长此以往,李伯藩还患上了胃病,经常让他疼痛难忍。
于是李伯藩只能妥协看病采用预约挂号,由志愿者和义工来安排,每天限号150个。
2009年,宾川县金牛镇彩凤村的一位名叫杨建美的村民因为放化疗的影响,引起了膀胱大出血。
杨建美
家人急忙把她送到了昆明的医院,采用激光治疗出血点,情况才有所好转,但一天几百元的治疗费让杨建美的家庭根本无力承担。
原本在村里,她的家庭算得上是比较宽裕的,但因为这一次生病,花费了十几万,掏空了家里的积蓄,最终,因为无钱治病,杨建美放弃了治疗,让家人把她带回老家等死。
就在这时,有人告诉她,在宾川县里有一位有名的老中医,抱着试一试的想法,杨建美在丈夫的陪同下来到了李伯藩老人的诊所。
李伯藩老人给她开了一个处方,按照上面的药材,一个星期只需要十几块钱,一个月一百多就能解决。
但夫妻俩却有些不敢相信,毕竟省城的大医院花了十几万都没治好,这十几块的中药还能“逆天”不成?
然而事实却由不得他们不信,在中药调理下,杨建美的膀胱不再出血,原本只能卧床不起的她渐渐地能够自己起来走两步,到后来能够自己上厕所,如今年近70的她健步如飞,还能下地干活。
杨建美一家都非常感谢李伯藩,几次想要塞一些钱给老人都被拒绝,就拿了一些家里自己种的菜,放下就走。
一说起这件事,杨建美就十分感动:“李伯藩医生真的是一心为民、救死扶伤的大好人啊!”
像杨建美这样的患者还有很多,他们饱受病痛折磨,有的是走投无路,有的是无钱治病,但李伯藩老人都一视同仁,尽全力给患者医治,传出了一个又一个佳话。
李伯藩老人把名利看得很淡很淡,把生命看得很重很重,他从不提起自己曾经的成绩和贡献,但党和国家、政府、人民永远都不会忘记!
李伯藩老人先后被表彰为全国民族地区先进科技工作者;被云南省卫生厅表彰为模范工作者、最美医生;多次被大理州委、宾川县委评为“优秀共产党员”;被评选为“建国60周年感动宾川十大人物”之一,大理州“十佳医生”、大理州首届“敬业道德模范”,云南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宾川县首届“道德模范”,荣登2014年“中国好人榜”,被评为“2014云南好人”……
如今,年过八旬的李伯藩老人身体大不如从前,他很珍惜每天的工作时间,能尽量多看一个病人,就尽量多看一个病人。
他曾经希望把祖先留下来的宝贵遗产继承好也发扬好,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和学习中医,宾川县中医医院也一直在为这个目标而努力。
2015年,宾川县李伯藩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成立,2019年顺利通过验收,立志将中医传承工作持续开展下去。
一生坚守,大爱无言。李伯藩老人用一生来诠释了到底何为医者,他的精神将被无数后辈学习和发扬。
祝福老人身体健康,也祝福中医事业、中医文化能够发扬光大,不要让祖先留下来的宝贵财富断了传承。
参考资料:
央视:中华医药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为民务实清廉的忠实践行者——记云南省大理州宾川县退休干部李伯藩
人民日报:老中医李伯藩:义诊九年分文不取
新华社:云南宾川退休医生李伯藩:救死扶伤是一生的追求
央广网:李伯藩:悬壶济众生 奉献践誓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