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大省吉林地处“黄金玉米带”,是国家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近年来,吉林省农业现代化稳步推进,坚持科技兴农,保障粮食安全,至2019年粮食产量连续7年突破700亿斤。2020年,吉林省粮食播种面积超8550万亩,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将超90%。
农田装备硬核科技
我们应用了大量的智能机械,包括无人的植保机,无人的插秧机,无人的收割机等。”大安市佰澳格林农场技术负责人葛艳俊说。
为了让粮食生产工作更加高效,吉林还采用了卫星等高科技手段辅助农民种田。“过去勘察农田种植面积,需要工作人员一步步去丈量计算。”长光卫星技术有限公司农林领域应用负责人曲春梅说,应用“吉林一号”卫星星座获取农作物的影像数据,工作人员不仅可以直接在影像上识别耕种作物的类型和面积,还能够通过影像信息分析判断作物的苗情长势、干旱程度,进行产量估算等。这一技术已经在吉林省农安县等开展试点。
创新技术精准“把脉”
将重量不到300克的新型多光谱相机安装到无人机上,绕农作物飞行一周,获取的数据信息将自动传输至云端大数据平台,农民可根据需要下载有用信息,直接掌握作物长势及病虫害信息。
过去农民种地主要靠经验,根据肉眼观察农作物判断长势,这样的传统方法存在精细度不足等缺陷。而光谱相机的查看轻松便捷,图像可以直接形成农情处方图,农民便能对症下药,为农田精准“把脉。云端大数据平台则进一步降低了光谱相机和光谱数据的使用门槛,普通种植者也能使用。该项技术已经在吉林、山东、新疆等地开展试点。未来,农户可以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对作物的出苗率、长势、病虫害等进行科学便捷的田间管理。
高端人才扎根田间
粮食生产根本在耕地。张文迪主要通过免耕技术等保护黑土地,秋天将全部玉米秸秆覆盖还田,春天免耕播种或条带耕作后用免耕播种机直接播种。
在吉林省白城市镇赉县嘎什根乡创业村,绿色稻田一眼望不到头,风吹稻叶沙沙作响,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马巍正在田间劳作。
白城市地处世界三大苏打盐碱地分布区之一,当地大部分土地都是盐碱地。治理盐碱地的有效措施之一是种植水稻。在治理好的盐碱地上种植优质水稻,加工出的大米口感好,附加值高。
如今白城市成为吉林省水稻生产第一大市。吉林西部的大片盐碱地,正逐渐变成生态与经济效益兼具的“稻蟹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