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国(二十九):庇护九世
141.庇护九世
庇护九世(拉丁语:Beatus PiusPP. IX;1792年5月13日-1878年2月7日)本名若望·玛利亚·马斯塔伊·费雷提(意大利语:Giovanni Maria Mastai-Ferretti),1846年6月16日至1878年任罗马天主教会教宗。庇护九世在天主教历史上在位长达31年,在任期间召开了梵蒂冈第一届大公会议(1869年-1870年),确立教宗永无缪误的道理(指教宗在公告信仰教理上的不能误,而非教宗永远正确),由于意大利统一过程中罗马陷落,会议被迫中止。
1819年任神父,1823年升任教廷驻智利公使秘书,1827年担任教廷辖区斯波莱托总主教,初露头角。1840年被立为枢机主教,1846年教皇格列高利十六世去世,当时他声望还不高,但枢机主教团经过两天的秘密会议,就决定推他为教皇,他是至今在位最久的教皇,1846年到1878年间领导教廷32年。也是最后一任兼任世俗君主的教皇。坚持自己的教皇的世俗权力。
(1)逃离罗马
1848年,欧洲爆发自由主义革命,其首先发起地点为意大利的西西里岛,而波及的国家几乎涵盖全欧洲,仅俄国、西班牙及北欧少数国家未受影响。1848年11月15日,教皇国司法大臣佩雷里诺·罗西(Pellegrino Rossi)被暗杀,次日罗马市民走上街头游行,要求教皇国实行社会改革、指定民主政府、以及对奥地利宣战。11月24日晚,教皇庇护九世化装为普通教士逃离罗马,前往两西西里王国避难。教廷主教卡洛·穆扎雷利(Carlo Emanuele Muzzarelli)组成了留守政府,随后颁布了一些自由化的新法令,教皇因此拒绝承认该政府,并在流亡地组建了新政府。
为了将教皇迎回罗马,罗马市长组成了一个代表团,前往教皇避难地加埃塔城堡,但教皇拒绝返回罗马。罗马城中首次出现了没有政府的情况,因此市民在1849年1月21日举行了首届自由选举,以组成制宪会议,年满21岁的男性都可以投票。2月8日,制宪会议宣布成立罗马共和国,以三人执政委员会为元首,教皇仅保留宗教领袖的地位。罗马共和国的宪法宣布宗教自由,给予犹太人平等地位,废除死刑,还取消重税、新增工作职位。意大利爱国者及军人朱塞佩·加里波第组织了一支名为“意大利军团”的志愿军,成为罗马共和国的武装部队。教皇向天主教国家求救,法国总统路易·波拿巴遂联合奥地利帝国出兵干涉。6月29日,法军进入罗马城。
(2)重返罗马
庇护九世法奥军队此后继续追击加里波第军团,迫使加里波第率众前往圣马力诺避难,并将其军队解散。庇护九世在1850年4月重返罗马。法国军队驻扎在罗马城中,以保护教皇。此役后,意大利的民族主义者——既包括撒丁王国和萨伏伊王室为核心的君主主义者,也包括众多的共和主义者——将教皇国视为意大利统一的绊脚石。法皇拿破仑三世则将教皇国作为其插手干涉意大利事务的筹码,一方面支持撒丁王国统一意大利,一方面则继续扶植和保护教皇国政权。
(3)收复历程
1859年第二次意大利独立战争后,撒丁王国从奥地利手中收复了伦巴底地区,加里波第则在两西西里王国发动革命,推翻了波旁家族的君主。加里波第试图在南意大利建立共和国,但是撒丁王国请求法国出兵,将意大利南部纳入自己的版图。在得到法国的允许后,撒丁军队于1860年挥师南下,先在当地居民的配合下征服了教皇国东部三分之二的领土,随后进入两西西里王国。当年年底,这些被征服的领土都被撒丁王国正式吞并,统一的意大利王国正式诞生。此时教皇国仅剩下了以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为中心的三分之一领土。1861年3月,意大利王国宣布罗马为新首都。但是由于法国驻军的存在,意大利无法收复罗马城。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驻扎在罗马的法国军队撤回国内。意大利国王维克托·伊曼纽尔二世不必再顾忌法国的威胁,将教皇国纳入意大利版图的时机已经到来。他先派特使向教皇庇护九世送去密信,并提出了一个保全教廷脸面的解决方案:意大利军队以“保护教皇”的名义和平进驻罗马城。但是这个提议被教皇拒绝,因此意大利于1870年9月10日对教皇国宣战。意大利军队在9月11日越过边界,缓慢地向罗马城推进。进军速度非常缓慢,以等待外交协调解决的可能。
(4)罗马沦陷
虽然教皇国仅拥有一支为数甚微的军队,但庇护九世还是下令进行抵抗,以造成这样的法理事实,即教皇国是被意大利以武力入侵、而非和平接管所征服的。9月19日,意军包围了罗马城。1870年9月20日,经过3个小时的炮轰,意军在罗马城的奥利留城墙上轰塌了一个缺口,随后进入了罗马城,在阿庇亚大道上举行了盛大的入城式,教皇国灭亡。此后,经过公民投票,罗马城和拉齐奥地区并入意大利,意大利王国的首都旋即从佛罗伦萨迁到了罗马。49名意大利士兵和19名教皇国士兵在这场战役中丧生。此后的教皇避居梵蒂冈,直到1929年教皇与意大利签订条约,梵蒂冈正式成为主权国家。
142.利奥十三世
利奥十三世( LeoⅫ,1810-1903),第一个资产阶级教皇(1878-1903)。耶稣会士,原名阿基诺佩契(Gi-acchino Vinconzo Pecci)生于罗马南部山区的一个中上等家庭,1831年取得神学博士学位,1837年任神父。1843年,作为教皇格列高列十六世的全权代表,总领主教衔派驻布鲁塞尔,他曾访问过科隆、伦敦和巴黎,对欧洲的工业化和议会制度有所了解。1846年在佩鲁贾教区任主教。1853年任枢机主教,继续在佩鲁贾教区任职,1877年前往教廷,任事务长,开放梵蒂冈珍藏,鼓励研究圣经。1878年2月任教皇,是梵蒂冈丧失教皇国以后当选的第一位教皇。
(1)与意大利的斗争
他在担任教皇的25 年里,竭尽全力企图恢复教皇国,他曾向俾士麦、弗兰茨·约瑟夫一世,甚至法国的第三共和国寻求帮助一起反对意大利。利奥十三世曾60 次正式抗议意大利对教会的掠夺,直到20 世纪他还坚持要求意大利天主教信徒执行“不参政”的政策。与利奥十三世反对意大利的行动相对应,1889 年罗马树起了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被罗马教廷宗教裁判所迫害致死的乔尔达诺·布鲁诺的纪念塑像。同年意大利还颁布了限制神职人员活动的新的法律条款。10 年以后,意大利政府还成功地阻止了利奥十三世出席“海牙和会”。尽管利奥十三世利用其他国家企图恢复教皇国的努力完全失败了,但是他的确为罗马教廷赢得了新的道德影响力。1903年利奥十三世去世时,意大利和罗马教廷之间的“罗马问题”已不再是人们热情关注的问题。
(2)充实经济力量
利奥十三世在位正值教会史上的艰难时期,他足智多谋又富于热情,做了许多工作。他十分重视教廷的经济收益,上台不久就收购了大量奥地利、巴伐利亚、法兰西和比利时的股票和有价证劵。他接手法国投机商邦特的建议,决定将梵蒂冈的财产化为资本,成立各种企业,如电气汽车公司、面粉公司及罗马银行等。庇护九世死时,梵蒂冈财产据估计约为8000万里拉,此时上升到1.4亿里拉。全年预算600万里拉。
利奥十三世把重现确立教会在现代世界体系中的领导地位作为自己的主要目标,对教皇世俗权利和经济问题紧抓不放,犹其在晚年尤甚。沙皇政府驻梵蒂冈的代表古巴斯托夫在1903年7月向国内汇报时写道:世界各国天主教徒献给梵蒂冈的捐款平均每年达600-700万法郎,而在圣年多达1000万-1200万法郎。利奥十三世死去前私人积蓄估计已经达到3000万---4000万里拉。
利奥十三世一方面继承了其前任庇护九世的政策,继续攻击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和虚无主义,攻击共济会;干涉各国的天主教会,强化了罗马天主教会的中央集权制,加强了教皇宗座代表的地位和对各个修会的领导。另一方面他又首先倡导教会与社会的对话,提倡研究托马斯·阿奎那的哲学,在梵蒂冈请科学家研究天文学和其它自然科学,请天主教历史学家撰写历史著作,向所有的学者开放梵蒂冈档案馆,并且提出了圣经研究的指导方针。尽管他提倡教会要研究当代思想,但后来他又发表通谕谴责教会内部的自由主义思想。这种在保守和开明之间摇摆不定的矛盾的作法,贯穿于他的整个任期之内,体现在他的许多政策之中。
(3)灵活的政治手段
在政治思想上,利奥十三世继承了他的前任庇护九世的观点,主张罗马天主教会要坚决反对政治自由和民主,反对政教分离,反对公民自由和宗教信仰自由。但是在实际政策上,他又表现出较大的灵活性。继任教皇不久,为了联合法国反对意大利,他针对法国天主教流行的反对共和国的观点提出,罗马天主教并不只追求一种政体形式,而是可以接受君主政体、贵族政体或民主政体三种形式中的任何一种形式,希望法国的天主教徒为了教会的最高利益——夺回教皇国,接受撒旦的共和国为“既成事实”,与之妥协。
在对待美国的民主制度的问题上,他提出“只要是公义的事业”,《人权法案》中的自由是“可以宽容的”,因为教会不必谴责那些“为了获取某些大的善,阻止某些大的恶”的异端派别的统治者。但是当美国天主教自由派领袖大主教吉本斯和艾兰德明确表示从根本上赞成民主制度时,他立刻予以谴责。因为他认为罗马天主教徒只可以接受政治民主的外在形式,而不可以接受其思想。
利奥十三世指示为了天主教的利益,要非常机智灵活的处理问题。他本人外交手段灵活。尽量避免采用强硬手段和激烈措辞和世俗国家打交道。19世纪70年代,德国俾斯麦力图消除国内割据势力,采取了一系列文化斗争的措施,打击了以天主教会为代表的某些邦国的分离倾向,利奥十三宁愿同新教的德国和解,同威廉二世会见时,说往事已忘。
他鉴于科学日益发展,被迫采取比较现实的态度,要求把神学和科学结合起来。他因此获得了中世纪经院哲学最后一个老托马斯主义者,又是新托马斯主义者的创始人。1891年发表著名的《劳工问题通谕》,攻击社会主义的“谬误”,鼓吹工人与资本家合作,谋求共同幸福。坚持私有财产是不可侵犯的,穷富之间的阶级差异是不可改变的,宣称政府应当实行仁慈的独裁专制。《新事》通谕提出,工业行会应当对工人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条件作必要的限制和规定。它也维护工人和师傅的结社权利,称这是他们的“天然”的权利。在西欧和美国,许多人对梵蒂冈竟然能论述工人结社的权利和政府规范工业企业的权利感到惊奇。利奥的这一通谕在欧洲大陆对罗马天主教徒中的各类社会行动产生了很大的刺激作用。由于他在一定范围内也提倡社会“公义”,因而在教会内享有“工人教皇”的称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