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辽南盘锦,按照老的风俗,在端午节的头一天晚上或当日一早,孩子们要挂香包。香包又叫香囊或荷包,大小不一,样式各异,里边装有香料或带有香味的中草药。据说,端午节在小孩胸前挂上一个香包,再加上一个用麻编成的小扫帚、小簸箕,这样可以起到辟邪、保孩子平安成长的作用。《帝京岁时纪胜》上说,五月五日"用软帛缝老健人、角黍、蒜头、五毒、老虎等。抽作大红朱雄葫芦,小儿佩之,宜夏避恶。″至今,这种习俗在北方农村、辽宁的东北、辽南的盘锦仍有流行。
在过去,农历五月五日一大早,各家的孩子洗完脸后,当妈的第一件事,便是在孩子的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彩线。系的时候还不让孩子随便说话。
五彩丝线,在古时候又叫长命缕、续命缕、辟兵线、百索、百岁索、长寿线、延年缕、宛转绳、端午索、五彩灵符等。中国古人崇尚五色,以为吉祥色。五彩丝线颜色为青、红、白、黑、黄,按照阴阳五行的理论,分别象征为东、南、西、北、中,所以人们认为,像丝线一样看起来不起眼的小物件,却蕴涵着五方神力,能够驱邪降魔。
据史料记载,端午节系五色丝线相当习俗的出现,至迟不会晚过汉代。应劭的《风俗通》佚文说:″以五彩丝系臂者,辟兵及鬼,令人不病瘟,亦因屈原。″从这里边看出,五色丝不仅能辟邪驱疫,还能保护自己。宋代时,宫廷要在端午节,赐给百官以长命线,也就是五彩丝。这种习俗一直保留到清代。
俗传,五色丝线拴上后,不能随便地摘下或折断,只能在第一次下雨或第一次洗澡时,把它摘下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和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五彩丝线也可以挂于床帐或摇篮、门楣等处。也有敬献给尊长,以求避邪驱祟,保佑安康,益寿延年。从五色丝到端午索,不仅仅用于一般拴戴或馈赠,后来,发展到青年男女用作定情之物。在宋、辽时期,最为常见的合欢索、合欢结就是如此。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大学学历,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共党员,退休干部,现任陈家镇关工委常务副主任。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