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5月23日电(记者杜一方)白云倒映碧波里,青翠芦苇伴风起伏,初夏的白洋淀鸟翔鱼跃,一派水乡景色。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白洋淀进行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生态环境显著提升,许多珍稀鸟类如青头潜鸭、东方白鹳、天鹅等频频亮相,“华北明珠”再现鸟类天堂胜景。
航拍红头潜鸭群。(高腾 摄)
白洋淀作为华北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系统,被誉为“华北之肾”,是我国候鸟迁徙通道上重要的停歇地、繁殖地和越冬地。近年来,雄安新区从流域治理角度出发,通过补水、治污、清淤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以全面恢复白洋淀“华北之肾”功能。
野生鸟类一向被誉为生态环境的“晴雨表”。中国环境监测总站数据显示,2021年白洋淀淀区及上游有水入淀河流水质全部达到Ⅲ类及以上标准。在2021至2022年白洋淀越冬鸟类调查期间,观测到合计约600只国家二级保护鸟类灰鹤种群,这一数量也是新区设立以来观测到灰鹤最多的一年。
据安新县自然资源局监测,雄安新区设立五年来,白洋淀观测记录到的野生鸟类较新区设立以前总共增加了31种,包括红尾水鸲、紫翅椋鸟、赤嘴潜鸭等多个鸟种。截至目前,白洋淀野生鸟类达到237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鸟类10种,国家二级保护鸟类43种。
随着保护野生鸟类宣传的不断深入,当地群众爱鸟护鸟意识显著提高。5月中旬,安新县端村镇马堡村村民赵文田在马堡湿地公园发现一只受伤大鸟后立即上报,安新县自然资源局火速安排工作人员将大鸟带回救治,经确认该鸟名叫“夜鹭”,是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现在环境越来越好了,周边出现了不少之前没有见过的鸟儿,村里一直宣传保护野生鸟类,大家伙儿对这件事都很上心。”赵文田说。
除了加大宣传力度、普及法律法规,当地持续加强野生鸟类巡查救护工作,打击相关违法犯罪行为。在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部署下,雄安新区多部门联合开展巡查督导,2021年仅林草部门就共出动执法人员1700余人次,出动执法车次550余车次,救护野生动物170余只。
凤头鸊鷉背负着雏鸟。(高腾 摄)
为给白洋淀野生鸟类营造更好的栖息、繁衍环境,雄安新区在加强水生态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同时,积极推进生态修复工程,开展唐河入淀口湿地生态保护项目,藻苲淀退耕还淀生态湿地恢复工程(一期)累计恢复湿地面积1654公顷。
安新县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人田海战介绍,2021年末,安新县有林地面积达2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21.94%,绿化率由2020年的39.86%提高到45.29%。其中新建的湿地公园、口袋公园、苗圃、花田、林带等生态环境,为攀禽、鸣禽等林鸟提供了栖息和繁殖的可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