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好奇过,地球的内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在上世纪七十到八十年代,我们的老邻居前苏联曾经进行过一场浩浩荡荡的地心挖掘行动,然而在挖到12262米时,苏联政府却突然下令终止这项工程。这一数字,也就成为了人类历史对于地球内部探索的极限。
这么多年过去了,现在的人们回想起当时的地心计划,依然好奇地充满着很多问题。而且时至今日,我们对于地球内部的探索还是一头雾水,各种假说甚嚣尘上。
那么,地球内部到底是怎样一番景象?前苏联的地心计划,又为何会在已经过万的深处突然停工?
你想去地心看一看吗?
在我们从小就听的神话传说故事里,像孙悟空、哪吒、二郎神这样神通广大的人物,总是动不动就有上天入地的本领。而在现实当中,“上天”这一点确实已经被真实的人类科技所实现,不仅是我们国家正在进行的神舟飞船任务和嫦娥探月工程,研究制造脱离太阳系的飞行器也大有人在。
相比之下,九天揽月已不是梦想,入地万米却始终是困扰人类的难题。生活在地球表面的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幻想这颗蓝色星球里面的样子,那里是否也生活着像我们一样的生命,还是像教科书里讲的那样只是一颗高温的火球?
根据目前科学界最普遍的认知,地球的构造就像是一个鸡蛋。最外面的“蛋壳”,就是我们人类和所有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地壳,这里也是岩石、土壤、和水的聚集地。从生物学的理论上说,地壳还是最适合生命生存的地方。
在地壳的包裹之下,下一层的名称叫做地幔。这是三大构造中最厚的组成部分,分为上地幔和下地幔。它们的主要作用是为地球表面提供地心的能量,很多火山地震活动,都是由地幔的上涌流动引起的。
而走到最后,我们的星球中心就是地核。体积仅有地球整体16%的地核,质量的占比却达到了三分之一。
这里的最高温度,根据估算已经接近七千摄氏度。也就是说,地核虽然供给着地球的全部能量,也是太阳辐射与光照最终的收容处。但是,这里并不适宜任何生物生存,更不可能存在某种生态系统。
然而,偏偏就有人另辟蹊径,认为地球内部和我们地表一样,存在一定规模的生命文明。即便没有具体的证据,这种猜想还是被很多人奉为真理,甚至出现在了很多影视作品里。比如著名的《地心历险记》,就是以虚拟的方式勾勒出了导演与编剧眼中,地心深处应有的样子。
根据影片的描述,我们可以通过一处神秘的洞穴抵达地心,那里有山川河流,也有丰富多样的动植物,在当时吸引了无数年轻观众和相关科学爱好者的青睐。
然而,“地心空洞说”的提出,才让有关这一问题的讨论达到高潮。这种观点认为,地球的引力和能量并不来自地核,而是地幔。地核和地表一样,都是由地幔供给能量的。更为破天荒的论点是,“地心空洞说”的支持者们指出,地核和我们地表的引力呈相反方向。也就是说,我们行走在球体的外表面,而那里的生物则行走在内表面。
前苏联地心计划的终止原因
当然,无论地心深处到底是层层叠叠的高温熔岩,还是别有洞天的全新世界,只有真的派人进去一探究竟,才能获知真相。
1970年,当时正值苏联与美国互相对立,大搞科技和军备竞赛的冷战时期。在航天领域,美国人在一年前把三名宇航员送上了月球。那句“我的一小步,人类文明的一大步”,更是让美国的地位瞬间抬升了不少高度。不甘落后的苏联只能将目标瞄准地下,展开了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次,被政府官方授权的地心挖掘行动。
这一番探索颇有效果,尤其是突破了地下一万米的挖掘奇迹,让苏联名声大震。然而,既然创意如此标新立异,又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为什么又在12262米的深度突然叫停呢?
根据所有的已知说法来看,最恐怖的流言毫无疑问是挖掘工作者们听到了“地狱的哀嚎”。且先不论鬼神是否存在这个问题,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想,就算是大家晚上出门,在灯光昏暗的无人街角,其实也经常自己吓唬自己。更何况是未知的大地深处,不管听见什么样的声音恐怕都会让人觉得毛骨悚然。
不过,这种个人主观层面的畏惧,一般来说不可能左右国家宏观角度的某项决策。战争年代,难道会因为士兵怕死,就停止与敌国开战吗?
话虽是这么说,给予自己工作人员一定的人身安全保护,还是一个国家政府应尽的责任。然而,到了地下一万多米的未知领域,苏联方面也只能说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这声音是不是来自地狱的恶鬼我们不得而知,但从真实的科学角度讲,到了这种深度确实会发生很多,作用比地表强出百倍的地质灾难。
比如大家最为熟知的地震,震源的强度传输到地表尚且都能够造成房倒人亡的悲剧,把这个距离再拉近一万米,可想而知会是什么样的后果。
除此之外还有地下水的渗漏,可不要以为“生命之源”在哪里都能起到救人一命的作用。如果是深处一万多米的地下,一滴滴水的落下确实可以供给生命活动,可是一旦多了,就很有可能引起松软土质的坍塌。这就像很多煤矿的管理一样,在工人下矿劳作之前,必须要先检查好排水情况。
以这些为代表,就足以说明当时苏联的科学技术水平,已经继续无法支撑这项地心计划。
而不仅是地质灾害难以防御,地心计划的工作人员还要应对很多别的困难。其中最难熬的,就是高温和高压。我们以海平面为划分标准,那么往上接近天空,体感温度会越来越低,反之接近地心,体感温度就会越来越高。而且,大气压强也会随着挖掘工作的深入,在人身上压得越来越重。
如果说一万米深处的酷热难耐,以及长时间闷在地下的压迫感还可以忍一忍,可是根据当时的工作人员描述,在人难以到达的深度,钻头、铁片等金属工具也出现了融化的现象。这就是一种科技“硬伤”的问题,主观再怎么努力也没用。
当然,还有一项客观原因,被最多人认为是停止地心计划的真正决定因素,那就是资金供应出现了问题。
再说得直白一点,苏联政府没钱了。无法再支付相关工作人员的应得报酬,也买不起先进的技术装备,自身供给不了继续研制的科学经费,更没有能力应对可能出现的各种突发情况。
前文讲过,他们之所以要开启这项地心计划,主要就是为了对抗美国在航天领域的成就,这关系到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博弈。而最终的结果大家也都清楚,只重视军事重工业发展的苏联,无法避免地走向了经济崩溃的结局。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已经疲惫不堪的苏联政府,不用说提供给地心计划这种高投入高成本,而且没什么实际收益的工程,就连维持自身秩序都变得十分困难。
在地心计划停止后不久,1991年冬天,这个曾经屹立于世界之巅的巨人,迎来了最终的崩塌与解体。从那之后,再也没有人问津过有关挖掘地心的技术项目。苏联人也给了全世界一个深刻的教训:盲目地为了某种虚名而劳民伤财,是不会得到善终的。
还有一点值得一提,那就是苏联人费尽心思挖掘到了地下12262米,实际上连17公里厚的地壳也没有挖透,更不用说地幔和地核。当然,根据这个话题延伸,人类的科学技术虽然已经到访过月球和火星,最厉害的宇宙飞行器也飞出了太阳系,但是对于浩瀚的外太空而言,这些成就也不过是九牛一毛。
所以,我们实际上还是没有做到真正意义上的“上天入地”,需要我们探寻和求索的未知问题还有很多很多。说不定有朝一日,我们的后代就能够打破前苏联创造的记录,也可以飞出银河系,看一看他们的祖先,不曾见过的风景。
作者:木下易人 校稿编辑:小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