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他的小创新,大梦想
第一堂课
“听说航空工业特级技能专家黄卫是我的师傅,那一刻,我觉得自己太幸运了,能成为‘大拿’的徒弟,这可不是什么人都能碰上的‘幸运事”!
没多久,在师傅的带领下,刘家豪(昵称“家豪”)迅速熟悉并掌握了钳焊厂生产制造的产品和相关生产流程,开始辅助师兄开展绕制云型锁弹簧的工作。
第一考验
云型锁弹簧绝对称得上是一个“大”活儿——不仅难干、数量“大”,而且材料硬、不易成型,尤其是手工绕制成型后精度不稳定,仅成型簧体就要耗费两个多月。
每天下班后,家豪要挨个挑破手上磨出的血泡,撑着几乎抬不起来的胳膊上下床,“那一刻,真不想干了!”
他就想着,要是有一台自动化机器就好了……没等这批活结束,他就和师傅黄卫抱怨上了,而师傅只告诉他,“要是觉得太累,就自己动脑子、想办法、去解决。”
一次实践
随着对弹簧了解得越来越多,他发现,如果把手工绕制和机器绕制的方法结合一下,是不是能让云型簧在机器上成型?
在师傅的指导下,一个型胎雏形逐渐产生:将手工绕制的工具改为一个圆形上模,成型簧体的工装改为一个圆形下模,将上下模安装在两个电机上,让它能够自动旋转成型簧体。
想法有了还得有实践。一开始钢丝虽然能够从出丝孔出来,却不能到达下模合适位置。他就在下模上加一个导正片,让钢丝能到达下模的正确位置。
创新路上新问题总是不断。成型后的簧体只有一半,另一半在剪断钢丝时会导致钢丝从型胎凹槽里直接“蹦”出来。他再次开动脑筋,在下模上加装一个压丝条,剪断钢丝时让其把钢丝压在凹槽里边,另一半簧体就能顺利成型了。
“生产一线其实不乏创新想法,缺少的是真正付诸的实际行动。”感受到成功喜悦的他感慨道。
不断改进
面对随之而来的第二个问题:簧体自动化成型结束后被卡在下模上无法顺利脱落,下一个云型锁弹簧自然也不能顺利成型。
他觉得,必须再想办法让其能够自动卸料,形成一个完整的自动化流程闭环。
在不断的改进和实验中,如今这个创新的小装置已经能成熟应用于生产一线了。
“一个创新小想法竟然解放了双手。”站在自己设计制造的设备前,家豪有些自豪。
成功实施
项目的成功实施为航空制造业生产该类标准弹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基于多工位数控绕簧机自动化加工云型锁弹簧的新型加工模式。
如今,使用这个创新设备数控绕簧后,每小时就能生产600件,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质量更有保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