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医道传承 人文为本——“医学史话”开栏了!

0
分享至

医道传承 人文为本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

院校长 王辰 党委书记 姚建红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中华民族拥有悠久的医学文化历史和丰富的医学文化宝藏,古有张仲景疗伤寒纾民困,近有伍连德斗鼠疫解国难,今有中西医合力战新冠护佑人类健康。医学是多学,是人学。医学史是医学与史学等学科的交叉学科。正如医学史学家程之范先生所言,医学史研究的意义不仅在于回顾,更应着眼于服务现实,预判医学未来。

近年来,医学史的研究与传播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医学发展离不开人文传承,医史研究也要关注国家、民族、时代需要和医学科技创新前沿,要服务医学界与社会公众,提升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人文素养。

本期开始,健康报社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联合策划推出“医学史话”专栏,力图向公众科普医学史知识,阐述医学发展的历程,展示重要医学科技成就,研讨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的产生与演变。同时,通过讲述医界杰出人物的感人事迹,弘扬医学科学精神,让公众感受医学大家们为维护人类健康筚路蓝缕、锲而不舍的人道主义情怀。

本栏目还将努力搭建一个医学家与医史学者沟通交流的平台,邀请医学专家讲述行医治学的心路历程,探讨医学发展规律,引导我国医学科技创新的方向;邀请医史专家阐释医学史思想理论,考究医学与人类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关系,将历史科学应用于医学科学,学习如何察古今之变,究盛衰之道,明成败之理。

北京协和医学院拥有百年深厚历史积淀,中国医学科学院正在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百年前,北京协和医学院医史学家李涛先生开创了现代中国医学史研究的先河,热忱期待各界专家、学者积极为“医学史话”专栏撰文,传播先进思想,共同点亮医学历史的浩瀚星空,绘制医学发展的璀璨蓝图。

1961年,周恩来总理(右)视察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生物学研究所时,听取顾方舟教授(左)汇报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生产情况。北京协和医院 供图

1911年初,东北抗击鼠疫时,伍连德(左)在哈尔滨市的实验室内工作。哈医大一院附属伍连德纪念医院 供图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教授陈可冀:

我走过的70年中西医结合之路

1953年,毛泽东主席指出,如果我们中国有东西贡献给全世界,中医是一项。毛主席非常关心中西医结合事业的发展,做过一系列的重要批示,对如今的中西医结合工作也有深远意义。《战国策》有句话: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对我们发展中西医结合很有启发。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各有长处和优势,我们要加强团结,相互学习,优势互补,共同促进中西医结合工作的开展。

我在福建医学院(现福建医科大学)就读期间,参加了很多传染病防治工作,如前往福清县参与血吸虫病防治,赴浦城县参加鼠疫防治工作等,颇受教育。1955年12月,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同时举办卫生部第一届西医学习中医班,我应调来京学习和研究中医,有幸成为素有“南冉(雪峰)北张(锡纯)”之一冉老的关门弟子。

1960年,我转随经方派名老中医岳美中教授临诊,岳老医德精湛,治学严谨,是我从医的楷模,我常以他讲的“治心何日能忘我,操术随时可误人”作为座右铭警示自己。当时,著名的医学家林巧稚、张孝骞、吴英恺都曾向中医大家钱伯煊、蒲辅周等学习临床经验,他们都是我学习的典范。

后来,我参加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的心血管进修班。在多年的临床协作中,我体会到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应该精诚合作、取长补短、互鉴互补,以提高疗效为目的。

在中医药知识方面,我系统阅读40多部中医药有关活血化瘀的经典名著及医方著作,做好一系列摘记。得益于此,我与被誉为“协和才子”的张之南教授等合作编著了《血瘀证与活血化瘀研究》一书。

之后,我又组织科室同行,集历朝本草学著述,将活血化瘀药功能分为和血药、活血药及破血药三大类,相关血液生理学及药理学实验研究证实了分类的合理性。

这个时期,我最重要的工作是同郭士魁医生及阜外医院陶寿淇、陈在嘉教授等,创新性研发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的冠心2号复方,开创了活血化瘀方药防治冠心病的先河。1980年,对此复方用于慢性稳定性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的随机对照试验研究,被公认为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篇循证医学论著,该方也成为日后活血化瘀方药研究蓬勃兴起的祖方。

此后,我国有数十种源于此方的新药面世。随后,在冠心2号复方的基础上,我们又创新性研发川芎总碱和川芎嗪等新药,合作进行了一系列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关的生化及药理机理研究。此项系列研究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这也是我国中医药界第一次被授予这项荣誉。随后,我与国际同道合作制定的国际血瘀证诊断标准,被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批准公布及应用。

从事中西医结合工作70年的经历,让我有充分理由坚定地发展中西医优势互补的中国结合医学。

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医药工作做出重要指示,他提出,要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因此,我们应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中医药及中西医结合的优势,做正确的事情,并把事情做正确,为人民健康做出新的贡献。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教授 郎景和:

从医学本质出发修炼从医之道

在纪录片《手术两百年》里,制作者回顾了手术的发展历程,梳理了外科解剖刀铸就的现代医学文明史。然而,医学的发展过程何止两百年,我们与疾病的斗争是艰苦而长期的。我们甚至认为,疾病不可能被完全征服,它们总是伺机反扑,妄图把人类推入深渊。


从艾滋病到SARS,每过几年,新的病毒就向人们侵袭而来。一直到今天,我们仍在与新冠病毒鏖战。我们对事物的认识总是有局限性,因此,更要把注意力集中到对疾病的体验上,而不仅仅是疾病本身。

医学的风险无处不在,体现在诊断、用药、手术等多个方面。每一位医生都要在诊疗过程中如履薄冰、如临深渊,就像张孝骞大夫说的——戒、慎、恐、惧。医学不是纯粹的自然科学,也不是纯粹的社会科学,而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结合。我们在医学的发展过程中要始终牢记医学的本源,即对人的善良情感的表达。

医学是人学,医生应该像哲学家一样,要通天地、近人情、达国法。天理是自然的规律,或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规律;人情是人的思想意识、感情意愿要求、家庭社会背景;而国法是上至国家的法律,下到基本的政治原则;此外,规范技术、路线方法等等,都是医生要掌握的。哲学始源于医学,医学要归隐于哲学,这种观念十分重要。

大概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很多医学观点涌现出来,从循证医学、转化医学,一直到后来的数字医学、智慧医学、群医学等。究其本源,都应该不违背于医学的人文准则。

早在100年以前,伟大的医学教育家威廉·奥斯勒就说过,“医学是个不确定的科学和可能性的艺术”。

100年过去了,医学有很大的发展,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可能更加准确,但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的问题。我在为协和医学院新生讲课的时候会说,我们真的不能保证治好每个病人,但我们一定要保证好好地治疗每个病人。很多新的观念,实际上都没有离开毛泽东主席讲过的实践论和矛盾论。因而,医务工作者对医学与哲学的学习同等重要。

医学是时刻变化、难以琢磨的,临床医生不应只成为一个解读报告、使用仪器的科学家。就拿一个小小的听诊器来说,实际上,它是将病人与医生联结起来的感情纽带。

我们要记住林巧稚大夫的话:永远走到病人床边去做面对面的工作,单纯依赖检验报告做医生是危险的。作为一个医生,我们要从医学的本质上去修炼,提高我们的职业精神、职业智慧、职业洞察与职业能力。

专家声音

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教授、北京大学医学图书馆馆长 张大庆

当代医学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科学技术体系,也是一个庞大的社会服务体系。

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融合,不仅意味着对病人个体的关照,还应体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公平原则。我们既要看到,医学技术的发展提升了疾病防控、诊疗的能力,也应意识到,医学依然面临的不确定性风险。

因此,医务人员不仅需要具备科学家求真务实的精神,也要有哲学家通达思辨的睿智。倡导医学科学精神与人文关怀的融合,是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它不仅是对医生的要求,也是对整个卫生保健服务的期望。

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院长 余新忠

医学与生俱来地有着社会文化属性。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一样,乃是医者从事医学工作的灵魂。希望通过关注医学历史,我们能探究医学人文重要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期盼医史和医学人文的学科建设及学术研究日渐成熟。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 刘士永

我们不仅要看到中国现代医学的突飞猛进,也应正视存在的困难与瓶颈。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建校“四骑士”之一韦尔奇曾说:“医学是一门科学,也是艺术。”20世纪初,他为了在中国建立一所西式医学院而远渡重洋,这家医学院就是北京协和医学院。而韦尔奇的主张,也在某种意义上为当时刚刚起步的中国现代医学引烛照路。

上海大学文学院教授、院长 张勇安

医学是一门“百科全书式”的科学,涉及领域之广、涵盖对象之多、变化之繁复……这些特性必然增加了我们认识医学的难度。

如何能够由外而内地认识医学,让医学与社会、政治、文化等更好地衔接和互动,把医学置于更为宏大的人文叙事中加以理解和认知?这方面的工作尚有诸多可推进的空间。

以此专栏开设为契机,深化对医史档案文献、口述材料、实地探访的专题研究,加强医学研究者与人文学者的深度合作,将为健康中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编辑:于梦非 魏婉笛

审核:徐秉楠 闫龑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健康报 incentive-icons
健康报
健康报社有限公司官方账号
17655文章数 4281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