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 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0
分享至

  □ 丁式江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省第八次党代会指出,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面对耕地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坚持科学“划”、严控“占”、规范“补”、严格“管”一体推进,全力确保耕地安全、粮食安全,助力自由贸易港建设行稳致远。

  耕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耕地保护,指出“要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并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加强耕地保护,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政府主体责任,为新时代耕地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来,海南坚决贯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大幅提高耕地开垦费收缴标准,推行耕作层剥离利用,建立完善全省补充耕地指标统筹调剂和跨市县交易机制,开展“两违”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双零”整治,积极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较好实现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任务,但也面临补充耕地指标储备不足、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时有发生等问题。

  地者政之本也,辨于土而民可富。面对耕地保护的新形势、新要求,要从“国之大者”的政治高度,深刻认识耕地保护的极端重要性,真抓实干,坚持科学“划”、严控“占”、规范“补”、严格“管”一体推进,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夯实资源安全基础。

  科学“划”,强化规划刚性约束。习近平总书记今年4月在考察海南时指出,要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农业全产业链建设,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城镇开发边界三条控制线。规划是耕地保护的源头。我们将持续深化“多规合一”改革,高质量编制国土空间规划,按照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生态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的优先序,以“三调”为基数、底图,从实际出发并带位置下达各市县耕地保护任务,对现有永久基本农田进行优进劣出,做到现状耕地应保尽保、永久基本农田应划尽划。将26.8万亩适宜南繁科研育种的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统筹布局农业空间,优化橡胶、槟榔、椰子、花梨、沉香、油茶“六棵树”布局,引导其上山上坡,鼓励利用“四荒”资源,不与粮争地。科学划定城镇空间,严控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推动城镇紧凑发展和节约集约用地。组织实施好村庄规划,统筹安排耕地保护和农业发展、乡村建设。统筹划定耕地后备资源区边界,为耕地垦造预留空间。

  严控“占”,严格耕地用途管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农田就是农田,只能用来发展种植业特别是粮食生产,要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加强用途管制,规范占补平衡,强化土地流转用途管控,推进撂荒地利用。我们必须把握耕地“占用”这个关键,从“非农化”和“非粮化”两端,全面落实耕地用途管制,守护好良田。一是严控建设项目占用耕地。坚持关口前移,强化审查把关,严格控制建设占用耕地特别是永久基本农田,坚持能不占就不占,能少占就不多占,能占差的就不占好的。规范实施建设占用永久基本农田调整补划,严格调整范围和程序。制定海南省节约集约用地办法、评价标准,健全对赌协议制度,大力推广“亩产论英雄”,把好的土地给好的项目。大力盘活存量建设用地,严格落实“增存挂钩”机制,全面清理批而未供土地,实行建账上图入库,加快建立“土地超市”制度。持续推进闲置土地处置,灵活运用有偿收回一批、动工开发一批、无偿收回一批、市场盘活利用一批“四个一批”办法,确保到2022年底存量闲置土地下降60%、到2025年下降80%。二是明确耕地种植利用优先序。粮食生产功能区要严格用于粮食生产,引导每年至少生产一季粮食。永久基本农田要重点用于发展稻谷、薯类、玉米等粮食生产和南繁作物育制种,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一般耕地主要用于粮食、蔬菜等农产品及饲草饲料生产,在不破坏耕作层且不造成耕地地类改变的前提下,可以适度种植其他农作物。三是科学实施耕地“进出平衡”。严格控制耕地“非粮化”,对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农用地及农业设施建设用地的,实行年度耕地“进出平衡”,补足同等数量、质量的可以长期稳定利用的耕地。对已经发生“非粮化”的耕地,不搞运动式、一刀切,稳妥、有序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并恢复为耕地。加大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力度,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

  规范“补”,确保占补平衡数量和质量。随着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深入推进,建设占用耕地需求比较旺盛,加强补充耕地指标储备、提升资源要素保障能力迫在眉睫。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推动集中连片造大田。我们将准确把握“补充”这个要害,立足省情,坚持市县平衡和省级统筹并举、新增开垦与后期管护并重,实现耕地占补数量和质量“双到位”。一是实施耕地垦造行动。落实《海南省耕地垦造行动方案(2022-2025)》,按照“集中连片、设施配套”要求,大力开展集中连片造大田。加快实施补充耕地项目和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通过省级、市县级和农垦三种方式垦造耕地,到2025年垦造耕地数量5万亩左右、新增水田面积8万亩左右。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实施集中连片造大田,拓宽补充耕地来源,引导和规范社会资本参与补充耕地项目,支持农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等利用自身土地资源实施补充耕地项目。二是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通过实施土地综合整治,解决耕地碎片化、村居分散化问题,推动规模化种植、集约化经营,引导村庄集中居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旅融合发展。三是完善补充耕地省级统筹机制。设立省级补充耕地指标收储资金池,健全全省统一的补充耕地指标公开交易市场,确保补充耕地指标优先保障海南自由贸易港重大建设项目需求。建立补充耕地任务落实情况与指标使用挂钩机制,采取指标奖励、指标扣减的方式对市县补充耕地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奖惩,压实市县补充耕地主体责任。四是强化补充耕地后期管护。组织市县制定本行政区域补充耕地项目后期管护实施方案,明确管护职责、措施、标准等要求,压实项目实施主体、乡(镇)、村及土地承包经营者的管护责任,防止新增耕地“非粮化”情况产生。

  严格“管”,强化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党政同责”,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公众参与、上下联动”的共同责任机制,实行全链条、全过程闭环监管。一是严格耕地保护考核监督。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层层签订耕地保护责任状。会同相关部门完善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加大督察、审计工作力度,将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落实情况与市县绩效评价挂钩,并将考核结果作为市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考察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刚性指标考核和“终身追责”,发挥好考核问责指挥棒作用。二是加强耕地动态监测预警。强化“智慧监管”,结合年度国土变更调查,依托“机器管规划”平台和“田长制”工作机制,利用卫星遥感、无人机等信息化手段,每半年开展一次全省耕地流向情况动态监测,加强对永久基本农田、蔬菜基地和高标准农田等多类耕地资源种植情况的动态监测,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预警。三是严格督察执法。严格执行“六个严禁”,严禁违规占用耕地绿化造林,严禁超标准建设绿色通道,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从事非农建设,严禁违法违规批地用地。建立早发现、早制止、严查处闭环管理的执法监督机制。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持续推进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整治、土地领域突出问题整治等专项行动,抓好土地例行督察和耕地保护督察整改,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行为,坚决扭转和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态势。

  (作者系海南省自然资源和规划厅党组书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南海网海南新闻
南海网海南新闻
海南省级重点新闻网站
177495文章数 46472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