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万木草堂,依然书声琅琅,不仅常设康梁(康有为梁启超)文化和事迹展示,还针对青少年等开展多种公益讲座、国学雅集等活动。
广州闹市中山四路长兴里,高楼林立中的“邱氏书室”。
万木草堂内景。“万木草堂”匾为康有为亲题。
万木草堂中楹联众多。
梁启超留下的“无负今日”手迹拓片。
康有为梁启超师生雕塑。
万木草堂中的清代古井。
扫码请看走读古书院专题
简介
万木草堂前身为邱氏书室。1804年,由广府邱(丘)氏族人集资筹建,一为祭祖,二为氏族子弟应试会考学习起居之用。建筑坐西向东,为三间三进、两天井、硬山顶建筑,是河南洛阳西部地区建筑与岭南建筑的结合体,面积约为663㎡,今位于广州市越秀区长兴里3号。
1891年,康有为租用邱氏书室创办长兴学舍,后因以树木喻人,培养大量维新人才,学舍更名为万木草堂。万木草堂大力宣传新思想,是近代新思想的发源地之一。康有为写下了《长兴学记》作为学规,以《论语》“志于道,居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为学纲,对学生施教。
万木草堂曾一度沦为锁厂和杂院。2004年,广州市政府迁出住户并对万木草堂进行全面修缮。2010年起,广州市越秀区文物博物管理中心(广州市越秀区博物馆)与广州市越秀区文德文化商会共同管理、活化利用为万木草堂陈列馆,常设展示康梁(康有为梁启超)文化和事迹,开展公益讲座、国学雅集等活动,以弘扬康梁文化为主旨,传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岭南文化、广府文化。
古朴幽静的书室
中山四路长兴里,四周高楼林立,浓浓的商业氛围包围着一座清朝古建筑,建筑门额上面刻有“邱氏书室”四字。
一踏进书室,触摸着逾百年的青砖墙,外面的喧嚣突然消失了,这座百年古书院给人幽静清雅的感觉。
天井式院落里,种着罗汉松和三角梅,两边还用水缸养着盆栽花卉水白菜,古色古香的氛围感拉满。万木草堂副馆长黄惠雄说,这些植物都是后期博物馆活化的时候,我们自己种的。希望观众从外面喧嚣的闹市一踏进万木草堂博物馆,心情马上就变得安静下来了,在这里享受慢生活,享受安逸的环境。
一座由著名雕塑家潘鹤打造的雕塑《康有为与梁启超》也坐落在院子里。只见两人高低坐立,雕像后方波涛汹涌。黄惠雄介绍说,雕像寓意当时中国正处变革时代。身为老师的康有为身穿长袍,目光沉着,抚着一叠书,寓意思想从此中来。而学生梁启超身穿西装,望着远方。它表现了近代志士探索中国富国强民之路的决心。
院落旁就是康有为曾经讲学的课堂,上面牌匾写着“万木草堂”。里面摆满桌椅,正中间还有一个孔子画像,两旁楹联为“读圣贤书,行仁义事”。
黄惠雄讲起了学堂的历史:1891年,康有为在弟子陈千秋、梁启超的协助下,租借广州长兴里邱氏书室创办长兴学舍,正式设堂讲学,培养“经世致用”的救国人才,长兴学舍亦因此成为康有为宣传维新思想的重要策源地。
由于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扩充,1892年,康有为将学堂迁往卫边街邝氏宗祠(今广州市广卫路附近)。1893年冬又移至广府学宫仰高祠(今广州第一工人文化宫),并取意“夫养人才,犹种树也”,正式更名为“万木草堂”。
而邱氏书室这座当年的学堂,现在依然书香芬芳。在这里,每年定期举行开笔礼活动,长期开放少儿(亲子)艺术空间,还聘请了当代五弦琵琶代表人物为礼乐大使。除此之外,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针对青少年开设了粤语讲古,以及各项“非遗”活动和亲子项目,通过“最美”系列讲座、广府文化讲座等,让更多青少年走进万木草堂,认知中国的经典文化。
万木草堂最重德育
光绪十五年(1889),康有为在北京以布衣上书,请维新变法,清廷置之不理。康有为回广州后,自思孤掌难鸣,要有群众基础,乃可有成,就决定先从教育培养人才入手。
为此,康有为在万木草堂中培养出了一大批人才,其中便包括了“戊戌六君子”之一的康广仁以及戊戌变法的骨干梁启超等人。还有曾经叱咤羊城的江孔殷太史、暨南大学创始人之一郑洪年也是万木草堂的学生。
当年,学生们是怎么在万木草堂上课的呢?梁启超曾经谈到康有为招学生时的场景:“先生初接见一学者,必以严重迅厉之语,大棒大喝,打破其顽旧卑劣之根性”。
万木草堂招收学生不设门第高低、年龄大小等限制,而是通过康有为逐一面试谈话,对求学者的志气、品格、学问等进行甄别,判断其有志于追随自己的维新事业方收入门下。
不仅招生特殊,管理也与别不同。万木草堂特设名为“学长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学长由康有为在学生中挑选担任。万木草堂的学习组织,以及日常事务管理,均在学长带领下有序开展,可将其视作学生自治管理的雏形。
长兴学舍(万木草堂)在学纲中列有“检摄威仪”一项,由此长兴学舍(万木草堂)对学生的仪容服装亦有严格的要求规定,以至于形成鲜明的标识,使人一望而知是“康门学生”。
根据学生卢湘父回忆,凡上堂者必穿长衣,虽祁寒盛暑,无短衣露足者。尔时蓝夏布长衫,散脚裤,为康门之寻常装束,俗人一望而知其为康门也。
黄惠雄也谈道,当时万木草堂是有校服的。统一的校服就是长褂。学生们统一穿长褂坐在这里。课堂前面立了一面大鼓,击鼓三通,表示开始上课,鼓声震耳,也有警醒之意。
万木草堂的学费称为“脩金”,数额为每人每年十两白银。这一学费并非定数,康有为对于家境贫苦的学生,往往免其学费;而一些家中比较富裕的学生,则会多交学费至三四十两银。
万木草堂的学科设置具有鲜明的“变法图强”特点,其分为“学科”和“科外学科”两方面,在内容安排上不仅体现出中西兼备的特点,更特别强调德、智、体、美四育相结合,以使学生达到德智体全面发展,成为适应当时社会变革进步所需要的人才。
为规范教学,使前来求学者在学业上有所依归,康有为根据自己治学的经验并结合古今中外的教育优点,亲自手定《长兴学记》作为学规。
作为学规核心部分的学纲,为依据《论语》中“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四言为纲”,在此之下,又分设格物、厉节、慎独、养心、检摄威仪、敦行孝弟(悌)、崇尚任恤等若干条目,充分体现出康有为对学生德育培养的重视。
当年的集资“高考”房
万木草堂除了大的学堂,还有一些小单间,现在用来做陈列室和展览。只见房间门楣上写着“饶平房”、“增龙从房”……由于年岁久远,已经有点模糊。
黄惠雄说,清朝时候朝廷曾三次颁令严禁广东建合族祠堂,于是很多祠堂便以书院、书室的名义来修建,邱氏书室也是如此。一则以方便邱氏子弟来省城读书,之后便可前往不远处的广东贡院参加科举考试;二则方便祭祀祖先,做祠堂之用。这些房间一般是租给来参加应试考试的邱姓子弟的。他们来省城应考,当时因为交通不发达,从广东各地的家乡到省城这边要提前很早来,来到之后就在书院复习备考,还要适应一下这里的生活。
门楣上的字眼是什么意思呢?黄惠雄告诉记者,整个广府地区姓邱(丘)的人,集资的时候都有捐份子钱。我这条村的孩子将来要考科举,要到省城这边,就按照不同地区的标记安排房间。所以饶平房就是来自饶平的邱(丘)氏族人出的钱,增龙从房就是来自增城、龙归、从化的族人出的钱。
大门右侧的花坛边上,还有一尊也是由雕塑家潘鹤创作的雕像,名为《丘逢甲》。黄惠雄说,清末著名爱国诗人丘逢甲作为丘氏族人,刚从台湾回来时,也是在这里落脚借住。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丘逢甲请命在台督办团练。台湾割让给日本后,他写“拒倭守土”血书,亲率义军抵抗日寇。力战20余昼夜,清兵不援,孤军无继战败,遂内渡福建,后转回原籍广东省梅州镇平定居,创办学校,推行新学,曾主讲潮州韩山书院。宣统元年(1909年),当选为广东咨议局副议长。宣统三年(1911年)9月,广东光复,丘逢甲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
当年的“高考”房,现在已经成为了陈列室,除了固定展览着万木草堂的历史,还有不定期的康有为梁启超书法巡展等临展。
沉浸式“声音博物馆”
穿过一条长长的青云巷,就是内堂。青云巷有平步青云的意思,旁边种着芭蕉,雨天滴滴答答的,特别有岭南“雨打芭蕉”的意境。
但黄惠雄说,不用等到下雨天,你只要戴上耳机,一样能听到“雨打芭蕉”的声音。广州多雨,文人喜雨,一下雨就思如泉涌。
原来,万木草堂打造了一个声景艺术作品《万物有声》,在草堂的每一个空间,你都可以戴着耳机,听不同的声音,沉浸式感受这个百年古书院。为此,万木草堂也有声音博物馆的美誉。
这个作品的创始人陈弘礼以庄子《齐物论》“人籁”“地籁”“天籁”的声音哲学为基础,感悟《礼记·乐记》对“声”“音”“乐”的阐述而获得启发,将声音归纳为自然之声、社会之声、人文之声三大部分。
比如,在青云巷,可以听到《雨打芭蕉》;在课室,可以听到《草堂怀古》,用击鼓声和孩子的琅琅读书声,呈现出当年学子的学习场景;在内堂,可以听到《风吹竹林》,通过风吹竹林和远处风铃的声音,带出天地人的沟通。
为什么内堂会用如此空灵的音乐呢?黄惠雄讲解道,在老城区能够保留一座古建筑是非常难得的。我们在这个天井可以看到越秀区的天际线,你看,一抬头,就是外面的高楼,古今交融。这里既有城市的烟火气,也有书室的文气。所以,特别设置了一段音乐《风吹竹林》,因为“梅兰竹菊”,“竹”就是代表文人的形象,一个君子的形象。
希望恢复藏书阅读功能
看着今日的万木草堂,你何曾想到,其曾经还一度沦为锁厂和杂院。2020年,“万木草堂保护与活化利用”项目入选“广州市第一批文物保护利用典型案例”,成为了广州重要的文化名片。十年来,举办讲座、研讨会、艺术展、体验课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600余场,宣传康梁学术、传承中国传统以及广府文化。
今天,万木草堂已经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京路文化旅游区”旅游线路的第一站,与城隍庙、南越国宫署遗址、老字号一条街、千年古道、拱北楼遗址、大佛寺、西汉水闸、药洲、庐江书院等景点整合、串联成“S”形的北京路文化旅游区精品旅游路线。
但万木草堂并不满足于此,软硬件改造依然还在继续。万木草堂副馆长温曼薇表示,万木草堂后面还有几间房,想打造成书吧和藏书的地方,让游客可以在这里借书,安静地看书。
其实,万木草堂也曾经是广州远近闻名的藏书楼。据估计,康有为一生所积图书不下数十万卷,仅宋元明善本古籍就有六千余册。万木草堂成立时,康有为的藏书除了留在故居延香老屋一部分外,多存于草堂。为了扩充藏书,他大量购书。上海制造局译印的西学新书,三十年间售出量为一万二千本,而康有为一人就购了三千多本。
万木草堂的藏书实行学生自主管理,轮流值班。据卢湘父回忆,“万木草堂藏书……例以一人每月轮值,借书者向当值人声请,借取某书,由当值人检出交付之,借书人则书名于书藏簿记上,还书时,则注销之。每月终,例将各借书一律缴还,检查书藏一次,如欲续借者则重新登记,而轮值者即于此时交代焉。”这已经很有现代公共图书馆的面貌了。戊戌变法失败后,草堂藏书部分被焚,部分拨给广雅书院,部分流散。
当年,万木草堂以启迪新思想闻名。今天,万木草堂在活化创新中,演绎着传统与文化的传承。
总策划:戎明昌
策划:王海军 王佳
执行:刘炜茗 陈伟斌
题签:刘斯奋
学术支持:李绪柏
专题统筹:周佩文
本期采写:南都记者 许晓蕾 实习生 林嗣鈞 赵婉彤
本期摄影:N视频记者 邹卫
本期视频/直播:N视频记者 马清 邹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