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房山有这样一个地方
只要提起它的名字
您一准儿听过
但是这个地方
曾经有三个发音相同的名字
不是本地人的话
根本无法辨别
到底是哪儿呢
一起上房山走一趟
到底是闫村?还是阎村?
yancun
阎村镇是连接良乡新城与房山古老县城的重要乡镇。新中国初期,镇域大部分村庄属良乡县,大董村、焦庄、西坟等西部数村属房山县。1958年属良乡人民公社大紫草坞管理区,1961年改称大紫草坞人民公社,1983年改为大紫草坞乡,1995年成立闫村镇。2008年,经市政府批准,将闫村镇更名为阎村镇。
所以各位朋友要注意啦
2008年以前是“闫村”
2008年以后改名“阎村”
再有人问起来
你们知道答案了嘛~~~
阎村镇的那些事儿
房山区境内460多个村镇中,因姓得名的村庄有120多个,如张庄、李庄、于庄;大董村、小陶村;陈家台、马各庄等等。
阎村镇境域内有前沿村、后沿村两个行政村,邻近的西潞街道办事处还有东沿村。那么,阎村是因姓得名吗?
新出版的《房山政区概况》中在关于阎村镇名称来历的叙述中开宗明义地介绍:“明初称永丰里屯,永乐年间有涿州八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遂称阎村。”
西潞街道在《东沿村》条目中这样介绍:东沿村位于西潞街道西部。元代以前成村,原与前、后沿村统称阎村。因临近盐沟(今刺猬河)而得名。1915年分为前、后、东三村。
阎村镇在《前沿村》条目中这样介绍:前沿村位于阎村镇东北部,明初称永丰里屯,永乐年间有涿州八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遂称阎村。古时良乡称盐沟,前沿村因在盐沟附近又称阎村。
▲地铁阎村东站,图片来源:中国网
这里产生三个问题
一、既然是因为永乐年间有涿州八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遂称阎村,村庄因姓得名,那么,为什么村名书写为“沿村”?
二、既然因临近盐沟(今刺猬河)而得名,为什么不写作“盐村”?
三、据民政局调研数据显示,前沿村中闫姓为大姓,而东沿村、后沿村中闫姓则很少,而且没有姓阎的村民。那么,为什么2008年将镇名“闫村镇”改为“阎村镇”呢?
沿村?闫村?阎村?还是盐村?
哪个是正宗?哪个是山寨 ?
三个沿村原来为一个村,统称阎村,1915年分为前、后、东三村。因此,首先要把成村时间厘清。
如果《房山政区概况》中“明初称永丰里屯,永乐年间有涿州八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遂称阎村”这条史料详实可信,那么这只是距今最近的史料。因为东沿村已经在元代以前成村(1915年以前与前、后沿村为一个村),这时的村庄应该与阎姓无关。最早的史料应该是“古时良乡称盐沟,(阎村)因临近盐沟(今刺猬河)而得名。”这里有必要追朔盐沟河的前世今生。
元代以前是什么时期?辽宋金分裂割据时期。唐朝末年及五代时期,北京地区称为幽州。
《五代史·辽附录》记载了今日良乡城建立的始末:“自唐末幽蓟割据,戍兵废散,辽因得出陷平、营。自涿州至幽州百里,人迹断绝,转饷常以兵护送。辽多伏兵于盐沟以击夺之。庄宗末,赵德钧镇幽州,于盐沟置良乡县,又于幽州东置三河县,由是幽蓟之人始得耕牧而输饷可通。”这是在正史上首次提到盐沟,并明确说明在盐沟附近筑城,即良乡城。
五代时期,兵戈不息,房山良乡地区常常受到契丹兵马的侵扰。后唐卢龙节度使赵德钧在盐沟筑城。赵氏所筑即今天的良乡城已经成为信史。但“古时良乡称盐沟”的说法并不准确。良乡县——燕代置中都县,县治位于今窦店西土城。
秦始皇二十三年(公元前224年),中都县改良乡县,治所仍然在窦店村西土城。赵德钧筑城后,良乡县址才由窦店迁移至盐沟以东。盐沟即今天的刺猬河。盐沟雪浪曾经是辽金时期良乡八景之一。盐沟水量很大,水流很急。每逢冬雪之后,盐河沟内形成一起一伏的雪浪。远望银装素裹,在红日高照下,层层雪浪闪着银光道道,景色十分迷人。
曾有诗记载:“西来白水日潺潺,流入盐沟不纪年。急浪翻时疑涌雪,微波漾处欲摇天。园荷点点跳新雨,弱柳依依带晚烟。偶步城南间眺望,堤边尚少钓鱼船。”
释清了疑问,就明白处于盐沟附近的村庄命名为“沿村”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否曾经叫过“盐村”呢?这还要从盐沟河说起。
刺猬河古称福禄水,北魏时期著名地理学家郦道元在所著的《水经注》一书中记载:“广阳水出小广阳西山,东流经广阳故城北,又东富录水注焉。乱流至阳乡右注圣水”。据房山区水务局专家称,古富录水即今天的刺猬河。刺猬河从什么时候称为盐沟?综合分析史料,应该不会晚于唐末。
明朝蒋一揆所著《长安客话》记述了北京明代地方历史和地理沿革,该书介绍良乡时叙述:“良乡亦称盐川,因境内有盐沟故也,盐沟即阎沟。”又云:“旧传其水可煎盐,故名盐沟。”清代的钦定四库全书《畿辅通志》以及《日下旧闻考》等北京地区地理风物典籍也有类似的记载。
根据以上史料
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1. 盐沟得名于“旧传其水可煎盐”
盐沟得名于“旧传其水可煎盐”;故良乡亦称盐沟、盐川。江苏的盐城即因该地举目皆为煮盐亭场而得名,还有房山境内的阎仙垡村,原名盐鲜垡。明称盐鲜垡。因地势低洼,水过后土地上盐碱莹鲜,故名。另一说为盐碱垡之误,渐依谐音演化为阎仙垡。
那么,盐沟河附近村庄称为“盐村”也不无道理。然而,“盐村”的名称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终止,于史无载,亦难考证。
2. 盐沟即阎沟
“盐沟即阎沟。”说明明朝时已经称为阎沟。这与“明初称永丰里屯,永乐年间有涿州八户阎姓人家来此定居,遂称阎村”相互印证。
至此,读者心中仍然还有未厘清的问题——既然前沿村中闫姓为大姓(东沿村、后沿村中闫姓则很少);而且没有姓阎的村民,那么,为什么将镇名“闫村镇”改为“阎村镇”呢?
清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的《良乡县志》中记载的村名是“阎村”的名称而不是“闫村”。这或许是2008年“闫村镇”改名为“阎村镇”的历史依据。史家评论这部县志“犹百年前旧志也”说明明朝以来这里即称为“阎村”。
3. 作为姓氏,阎与闫有何区别?
作为姓氏,阎与闫有什么区别吗?《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姓谱》中分闫、阎二姓。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黄帝族的后代,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
《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中明确指出:“闫,姓。‘闫’不是‘阎'的简化字。”《说文解字》中曰:有阎无闫,闫乃后世俗字。《现代汉语词典》同样中有“阎”而无“闫”。
阎姓为《百家姓》收录。阎氏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50位的大姓,人口约492万余,占全国人口的0.24%。如今,阎氏族人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为多。
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民间就产生了阎、闫二姓。《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1977年颁布,1986年废止)把阎的繁体字误简化为闫,当时,连阎锡山的名字也被误写成闫锡山,所以至今两姓并存。因此今天前沿村中的大姓是“闫”而不是“阎”。
4. “沿村”和“阎村”
今天三个“沿村”没有写成“阎村”的原因有二。一是村庄沿着盐沟所建而得名;《东沿村》词条上明确写着:因临近盐沟(今刺猬河)而得名。二是历史上许多村名书写图简便,并不规范,而沿袭相传很长时间。这样的例子很多,比如窦店曾经写成“豆店”,窦各庄曾经写成“豆各庄”,后殿写成“后店”,南尚乐写成“南上乐”,梁各庄写成“良各庄”等等。
需要说明的是,今天盐沟河沿岸的三个沿村,有两个已经搬迁原址。2009年因轨道交通房山线车辆段建设,东沿村全村整体拆迁,村民搬进了13栋回迁楼。后沿村村民全部拆迁至西潞街道东沿村西侧,搬迁到住宅新区阎欣苑小区。
希望大家一起
走进房山、了解房山
-END-
■说明:本文由家住房山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来源:北京房山 青春房山 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网络等。
关注家住房山
看房山大事小情,搜身边吃喝玩乐!
======= 房山邻友圈!=======
商务微信:jiasupao2014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