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黄河小记者
——写在左权殉国八十周年暨辽县易名左权县八十周年之际
昨日,从黄河新闻网上看到一篇报道,“左权县组团赴绍兴上虞去看望何云烈士女儿”。得知何云烈士女儿的下落,我百感交集,这也不禁让我的思绪再次飘向了七十多年前的那个烽火年代,那段峥嵘岁月,叫我再次去探究、铭记与怀念那深深镌刻于此的历史……正是在76年前,在中国,在辽县,在麻田,在十字岭,一代名将殉国于斯,无数先烈罹难于斯……
从2006年2011年,我曾在麻田镇工作五年之久,在哪段时间里,每年我都不只一次地或独自成行、或组织同志、或陪同他人前往八路军总部旧址,前往十字岭左权将军纪念亭,前往太行新闻烈士纪念碑等地去祭奠逝去的英灵,接受传统的教育,洗礼心灵的世界。而此时,我又一次开启了对那段历史的回忆……
朦胧中,“将军远眺”、“龟兔赛跑”和巍巍的武军山已浮现在我的脑海,武军寺村便坐落于其间。1940年11月8日,彭德怀、左权、邓小平等率领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军总部及其它150多个党政军机关走进了武军寺,走进了麻田。
当时,麻田已经入冬,已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但我想,他们一定是在百姓的欢呼雀跃中感受到了这方小镇洋溢着的不同寻常的温暖与生机了吧!否则,怎么就停下了奔走许久的脚步驻足于此了呢?那时,他们可曾预见到这一天将成为新的历史的开篇?那时,他们可曾想到自己将在这个偏居一隅的小镇开创出新的坚固的抗日根据地,并以此扭转抗战局面,改变整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他们这群人和他们领导的人民军队,竟然在这小小的武军寺村领导了举世瞩目的“百团大战”第三阶段战役,竟然在这群山险岭之间,豪迈地书写下了“抗战精华又此间”的壮丽篇章?
在这遥远的遐思中,八路军总部最长时间的驻扎地,“龙盘虎踞”的麻田村已赫然映入眼帘——这就是让我顶礼膜拜的麻田。麻田村位于清漳河下游的河畔,“东山卧着一只虎,西山藏着一条龙”,“前面金鸡报晓,后有佛光普照”是老百姓中流传下来的对麻田特殊地形和山势的比喻,也恰恰印证了自古以来“盘龙卧虎”、“易于屯兵”的说法。其实,我曾无数次地去探寻其中深蕴的内涵,也更喜欢诗意地去想象这一方天然的圣地,就是为了等待一群开天辟地的人们的到来。诚然,他们这群人和他们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五年驻扎在这梁峁沟壑之间,他们的目光并没有被眼前的崇山峻岭所遮挡,而是穿越了千山万水,俯瞰于广袤的华北平原,巡视于苍茫的中华大地,认真落实来自于延安,来自于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扎实开展壮大队伍、发动群众、敌后抗日、发展生产、建立华北及其它抗日根据地等等各项工作,建立了不巧的功勋。是啊,正像陈毅元帅1944年1月途径麻田书写的长诗《过太行山书怀》中所描述的那样:“人心有向背,所到皆振臂。政治尊民主,联合定大计。经济重生产,首事减租息。文化归大众,工农兵统一。民间艺术源,提炼显神迹……”,从中我们怎能不会跨越时空去想象七十多年前麻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社会等景象呢?
是的,在麻田,一代民族精英卓有成效地领导与指挥华北抗日军民同日本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直至抗战胜利,谱写了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壮丽乐章,铸就了传之久远、光照千秋的太行精神;在麻田,一代民族伟人在追求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进行了不懈的实践与深刻的探求,研究和完成了一系列关乎根据地政治、经济、文化、军队建设的理论文章和重要著述,成立了“晋冀鲁豫地区临委会及边区政府”,开创了中国现代史上民主政治的先河;在麻田,无数的爱国志士与文化青年汇聚于此,创办鲁艺学校,出版《新华日报》(华北版),创作了许多来自于群众、服务于大众的诸如《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优秀作品,极大地繁荣与发展了根据地的文化,最广泛地宣传与发动了人民大众投身于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中;也是在麻田,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疯狂进攻、国民党顽固派的经济封锁和连续数年自然灾害的侵袭,广大军民与延安遥相呼应,积极响应党中央毛主席的“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奔赴“龙王堂”,开始了轰轰烈烈的生产自救工作,获得了生产与思想上的丰硕成果。由此,我更能想象得到当时的麻田,多像一个充满魔力的巨大磁场,把无数的民族精英与热血青年吸引到了她的身边,进而聚集到了中国共产党为之领导与奋斗的正确目标的航向上。
在这一次几乎杂乱无章的遐思之后,我不禁一遍又一遍地问自己:“这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地方?这又是一支怎样的队伍?”不仅要经受战火的考验,还要战胜饥荒的威胁?不仅要保家卫国,还要求得生存与发展?翻开世界历史浩如烟海的卷跌,这恐怕是富有创造精神的中国共产党人和她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为历史画卷点染了又一绝无仅有的浓墨重彩。回首往昔的岁月,这段经典的历史已被精辟地概括为“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成为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成为珍藏于记忆、激励于来者、升华于发展与新的实践的永久的精神留存。
漫漫的浮想之中,“十字岭”进入了我的视野。它以一种特有的凝重与浓烈的悲壮嵌入我的印象与想象之中。这里位于麻田东北角的晋冀两省的交界处,算是麻田的至高点。然而,在这里,将军那一声紧似一声的指挥声、呐喊声,在众多的历史回声中显得是那样的迫切、那样的急促、那样的坚定,悠然进入了我的耳际。1942年5月25日,在日军组织的以摧毁华北抗战中枢的八路军总部和主力129师为重点的“第二期驻晋日军总进攻”(五月“扫荡”) 中,在指挥中共北方局、总部机关、野战政治部、后勤部、北方局党校、新华日报(华北版)社2000余人的转移与突围中,在应对日军低空扫射轰炸地面激烈决战之中,左权将军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将星陨落在了麻田十字岭上,同时在这次战斗中牺牲的还有《新华日报》(华北版)社社长兼总编何云等40多位新闻战士。为此延安震惊、主席落泪、朱总恸哭、漳河呜咽,太行悲恸;为此,一篇篇祭奠与怀念将军的题词、祭文和传唱左权将军丰功伟绩的歌曲、文章相继问世;为此,辽县万余民众联名请求并经晋冀豫地区政府批准将辽县易名为左权县。而今,那一首最为经典的《左权将军》之歌仍在传唱,但我想,那已远不是一曲简单的歌唱了,而成为一曲怀念左权将军、传承将军精神的激越的赞歌了。因为当你吟唱起这首《左权将军》之歌时,总会想象的到十字岭那一场生死存亡的战斗,那一段将军奋不顾身、气吞山河的壮举,由此,也会想象的到长眠于麻田西山脚下的新闻战士,隐约之中,那支势要改天换地的军队依然在奔驰,十字岭山头一代名将的英灵依然在呼喊,西山纪念碑上那群新闻战士依然在奋笔疾书。
任思绪流连于麻田的村村寨寨、沟沟峁峁和众多的旧址遗迹之间,遐思愈多,感怀愈深。仿佛麻田八路军总部旧址与新建的麻田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已映入了我的眼帘。想象中,我曾为之奋斗过并祈望早日建成新的八路军总部纪念馆已以全新的姿态向世人开放,以丰富的收藏、先进的手段,去把那段不朽的历史足迹完整而鲜活地展现了出来,去把八路军总部在麻田五年惊天动地的光辉历程记录了下来。它犹如一首激越的英雄史诗,在永远歌颂着中华民族的不屈抗争,犹如一部厚重的历史教科书,去给予人们丰富的启迪。
历史启迪未来,圣地蕴育精神。解读历史,是为了探寻历史之所以发生的必然,更是为了探寻历史传承于今天的价值。传承精神,是为了探求精神之所以形成的必然,更是为了升华精神对后人的意义。关于七十多年前麻田那段辉煌历史的发生,如若分成一件、一段、肯定都可以找到各自的必然,但当把它串联成一个时代,那就只有创造了这段历史的人们身上所凸显的精神才会凝聚成唯一的必然。“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奋斗,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岂止成就了中国共产党和它所领导的八路军八年抗战的成功与辉煌,不也成就了从那以后的中华民族所有进步与辉煌吗?今天,当战争的硝烟早已落定成尘埃,时间的步履早已远行成历史,我们所怀念的、所汲取的,不正是这历久弥新的精神力量吗?
麻田,1942年,5月,你叫我遐思万千,感怀一生!
(作者李雪峰 系晋中市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原麻田镇党委书记、麻田八路军纪念馆馆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