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6日,中国第10个房颤日,由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唐艳红教授主持,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主席、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黄从新教授,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张澍教授和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华伟教授云聚一堂,回顾和展望中国房颤日发展,并就如何做好房颤患者教育、中青年医师培养、推广指南及老年房颤患者筛查和诊治等做了深入探讨,为做好房颤全程管理带来重要启示。
十年不懈努力推动中国房颤患者抗凝率、规范管理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显著提升
唐艳红教授:10年来中国房颤日在促进全社会房颤认知方面发挥了哪些作用?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在房颤日有哪些重要活动和举措?
黄从新教授:房颤是一种常见多发病,过去我们严重低估了中国房颤患病人群和房颤危害。中国每年约400万人发生卒中,其中约20%由房颤引起,危害重大。设立中国房颤日主要是为了对全社会人群进行房颤防治科普宣教;对从业人员进行规范、科学房颤管理宣教;向全社会发布房颤相关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10年来,我们在每个房颤日都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正是由于房颤日宣传和相关学术团体的不懈努力,中国房颤患者抗凝率已有明显提升,房颤防治从业人员的科学性、规范程度明显提升,房颤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也在不断提升。我们还将不懈努力,为构建健康中国发挥学术团体和专家应有的作用。
未来要进一步提升房颤知晓度,推进诊疗规范化,开展更多研究和国际交流,做好队伍建设
唐艳红教授:着眼未来,中国房颤日后续10年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发展?
张澍教授:第一,进一步提升整个社会的房颤知晓度。将提高房颤知晓度的工作向县级甚至更基层医院、边远地区拓展,扩大到全国所有地区和患病人群。第二,房颤中心数据显示房颤诊疗规范化有很大改进,但不同层级医院、不同级别专家的房颤规范化诊疗工作可能还存在很大差异,要努力消除差异,切实推进规范化进展。第三,开展更多科学研究工作,展示中国数据,找到适合中国房颤患者的管理模式,研究降低房颤卒中发生率的治疗策略和模式。第四,做好房颤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希望更多经过培训的人才加入房颤管理队伍中。第五,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保证我国房颤诊疗水平处于最科学、最先进的状态。
患教旨在让患者了解房颤危害、能够早期诊断及配合医生进行有效治疗
唐艳红教授:从全国层面上来看,作为协会领导,您对房颤患教开展有何建议?
华伟教授:第一,让患者了解房颤危害。有房颤与无房颤人群相比,卒中风险升高5倍,所致卒中有更高致残率和致死率。第二,让患者得到早期诊断才能有机会早期预防和治疗。有些房颤患者可能通过体检或者有心慌等症状到医院接受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等检查发现,但很多患者无症状,而无症状房颤同样造成卒中、偏瘫甚至死亡。现在我们有很多手段如远程心电图监测及可穿戴设备等,都可用于筛查这类患者。第三,抗凝治疗可有效降低房颤卒中风险,但我国数据显示,很多患者未按标准服用华法林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NOACs),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让患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是患者教育的一个重点。
中青年医师培养聚焦强化规范管理,强化程序管理,强化高责任心管理
唐艳红教授:房颤治疗主力军是心血管医生,您如何看待中青年医师培养工作?
黄从新教授:培养青年医师,让他们早挑大梁,挑好大梁,是学会工作的一个主题。对中青年医师的培养主要聚焦在强化规范管理,强化程序管理,强化高责任心管理;不仅关注业务素质提升,也关注健康成长,希望他们向德艺双馨的目标发展。我一直强调,不希望中青年急于求成,而是要水到渠成,树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医德和高度责任心,同时不断提升职业素养,提升为患者服务的质量。我们三个学术团体除都有青年医师学术组织外,还联合组建了中青年工作委员会来开展交流、合作;中青年医师成长速度之快,提升质量之高,令我们非常满意。
张澍教授:第一,要为青年医师搭建很好的平台,充分吸收其他学术平台经验,做好服务。第二,科学研究素养的培养,让他们有目的、有动力、有渠道开展针对房颤卒中防治以及患者管理等的科学研究,这有助于队伍的持续壮大和发展。第三,要有很好的奖励和评估系统。对各中心医疗机构人才培养进行评估,激励他们做好青年医师综合能力培养,不仅仅是临床诊疗技术,还包括预防、宣教和患者管理。
精确解读,广泛宣传和推广,充分发挥指南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唐艳红教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已正式发布,如何在诊疗中落实贯彻好指南?
华伟教授:临床实践要规范、科学,指南是指导实践非常重要的方案。《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是在2018年版本基础上更新,凝聚了当前国内外最新循证证据,科学性和先进性毋庸置疑。对指南推广,首先要精确解读,还要将指南推广到医院特别是基层贯彻执行,才能更好地规范医疗行为,更有效地为患者服务。另外,房颤不仅在心内科常见,在其他科如神经科、急诊科或老年科等也非常常见,很多房颤患者首诊并不是在心内科,因此将指南在更广范围加以推广也非常重要。广泛宣传,科学解读和推广,才能真正发挥指南对临床实践很好的指导作用。
老年房颤抗凝要监测肝肾功能,关注合并用药,优选一天一次服药的沙班类药物
唐艳红教授:我国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对老年房颤诊治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
黄从新教授:老年房颤往往合并基础疾病,各器官功能也逐步下降,很多存在肝肾功能降低。房颤最严重的并发症是血栓栓塞事件,抗凝治疗是非常重要的防治策略。对老年房颤抗凝治疗:第一,全球房颤指南在华法林和NOACs之间均优先推荐NOACs;在NOACs之中,对老年房颤又优先推荐沙班类药物。研究证据提示,艾多沙班更适合亚裔人群,更适合老年患者。第二,老年人群应用抗凝药物要高度关注肝肾功能,特别是肾功能,若肌酐清除率(CrCl)<30 ml/min,抗凝药物至少要减量,若CrCl<15 ml/min则不建议使用抗凝药物。第三,对老年患者最好选用一天一次服药的沙班类药物(如艾多沙班、利伐沙班),可增加顺应性。
张澍教授:老年人群房颤患病率远高于普通人群。房颤筛查要提前,要重视,要优先。我们要掌握各种房颤筛查技术,对不同人群有针对性地使用,包括心电图、动态心电图、长程心电、可植入心电监测装置及便携设备等。对社区人群的筛查要推广实施和落实。我们要加强对老年特殊人群疾病特点的认识,如症状不显著或非特异、治疗更为复杂,抗凝治疗出血风险增加,需审慎合理用药等。老年人常有固有思维方式或不确定因素如早期老年痴呆等,可能不按医嘱服药,我们要建立有针对性的管理模式,努力提升其依从性。另外,呼吁社区建立专门的房颤患者档案,加强管理;提供帮助,家属也要接受房颤宣教和培训,协助房颤管理。
华伟教授:对老年房颤,在有效抗凝同时减少出血风险非常重要。近期一项荟萃分析显示,对>75岁的房颤患者,与华法林相比,NOACs尤其艾多沙班和阿哌沙班能够明显降低大出血风险,可见对于老年患者抗凝应优选NOACs,不仅更便利,无需常规监测,且安全性更好。《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2021)》明确推荐房颤抗凝优选NOACs。另外在应用过程中还要注意影响NOACs作用的因素,如肝肾功能以及合并用药等,努力寻求风险和获益的平衡。
总结与展望
唐艳红教授:今天有幸邀请到中国房颤中心联盟、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三个学会的领导黄从新教授、张澍教授和华伟教授。三位专家全面深入的讲解和分析,将极大有利于房颤患者自我管理,有利于房颤从业人员规范房颤诊治,也有助于促进全社会从政府到媒体相应从业人员关注房颤,推动各方齐心合力共同降低我国房颤发生率,提高房颤治疗率,最终促进健康中国目标的实现。
FOLLOW US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电话:0512-68295918
邮箱:info@ccahouse.org
网址:https://www.ccahouse.org
地址:苏州工业园区水坊路36号姑苏会平江馆中国心脏之家
七大学科中心
胸痛中心
心衰中心
房颤中心
高血压达标中心
心脏康复中心
瓣膜中心
泛血管疾病管理中心
教育 & 科研
护技培训中心
心血管远程学院
健康心血管
Cardiology Plus
@心血管健康联盟平台 头条号
@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 百家号
@心血管健康联盟平台 抖音
关注联盟官方视频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