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8日,位于金山区枫泾工业园区内的集中健康观测点,只剩下了最后2名“住客”。临走前,2人采用了防疫时期特殊的礼节,与志愿者陆犇虚空握手、拥抱,表达感激与道别。
陆犇是来到这个观测点的第一批、也是最后一批离开的志愿者。随着最后2人走出集中健康观测点的大门,陆犇结束了他第四期的轮值“守岛”,而这个为枫泾人乃至整个上海守望健康的“边界基地”也完成了本阶段的使命,正式关闭。
3月29日,身为青年党员的陆犇主动请战,第一时间进驻临时集中健康观测点。与陆犇一同接受任务的还有来自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21名志愿者,他们的首要任务就是“开荒”。如何在落实好各项疫情防控措施的同时,更合理有效回应诉求,安抚好人员情绪,调配好志愿服务力量,是他们的当务之急。
前一晚进驻观测点的夏平乐表示,“昨晚大家都彻夜未眠,问题像雪花一样飞来”,从组建观测点到准备物资、全面消杀、接收人员、办理登记、测量体温、分配房间、楼层引导等。一晚上,夏平乐还接了300多个电话,耗尽了3个充电宝电量。
在来不及预案的情况下,大家一面处理一面建立工作体系。陆犇与夏平乐一起,商量形成了工作方案,并将21名志愿者分成了综合组、应急组、保障组、保洁组和外控组,各司其职全部就地化身“大白”“保安”“环卫工”“搬运工”……每个小组配一名小组长,每个点位配一名点位长,双管齐下。就这样,关关摸索、层层分解,在不断改进中逐步提升服务质量,补齐防疫中细微的漏洞。
之后,在“开荒期”为观测点理顺了工作的“元老”们,又马不停蹄地赶去另一个健康观测点,把他们刚刚梳理总结的经验复制过去。
在驻点服务中,陆犇他们逐探索形成了“三防”+“一访”的管理服务机制。这一机制由表及里,从照顾被观测人员的日常需求,到关怀他们的心理健康,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3月29日,是枫泾工业区内这个集中健康观测点的“首战”。起初,问题和困难层出,为了更好地做好隔离观察及后勤保障服务,陆犇与夏平乐经常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与隔离人员建立沟通渠道,对各种诉求一一整理汇总上报,及时回应,让他们真切感受到“隔离不隔爱”。
在这些被观测人员当中,有四户携带年幼孩子的家庭,因为近段时间的封控买不到牛奶,孩子们已经断奶几天了。得知情况后,陆犇第一时间联系了后方指挥部,采购了牛奶分发给孩子们。看到自己断奶的孩子又续上了牛奶,大家都十分感动。“一切的付出都值得。”陆犇说。
目前,随着枫泾集中健康观测点的陆续关闭,陆犇、夏平乐这些“守岛人”也回到正常生活,走入了初夏的人间烟火。
来源:i金山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