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智铸魂,古盐道向阳而行
过去,由鄂入陕有很多青石板古道,这些古道除了你来我往的普通行走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功能,那就是运输,无论是人力背挑或是骡马驮运,这都是重要的路径,其中驮运最多的就是盐,所以这些青石板路又被称为古盐道。
镇坪就有一条这样著名的古盐道,自曾家镇再一分为二,向东翻越秋山垭进入湖北竹(竹溪、竹山)房(县)三县,向北继续延伸至东沟垭,到达平利。这条昔日繁忙的交通要道却在日益发展的高速公路和铁路中逐渐沉寂下来,慢慢地没了行走的人影,从而变得杂草丛生,蛇虫出没。镇坪古盐道它所承载的不仅是资源和人力,更是一种坚韧不拔、舍生取义、崇德向善的人文精神。现在已成为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追溯历史,可以发现,到夏朝时,盐还是一种仅限于贵族享受的奢侈品。到了商代,盐才为人们所了解,那时人们甚至用盐来治疗疾病。周之后,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需品。
春秋时期,齐国管仲发现盐业经营的巨大商机和利润,提出了“官山海”政策,即“盐铁专制”,实施后不仅给齐国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腾飞,还对诸侯国起到了一定的经济制裁,达到战略目的,这也可能是有史以来最早利用经济制裁达到政治目的的案例之一了。
说到这里,仿佛看到曝晒在露天中的盐场,颗颗六边形晶体在阳光下熠熠生辉。现在交通发达,运输方便,盐类品种多,成品盐产地分散于全国各地。而在古代,除去内陆极少的井盐外,绝大多数是沿海产盐。所以就有了从内陆不远千里去海边挑盐的商贩,他们风餐露宿,或边走边卖,或一直挑到终点。正是他们这一批人促进了这条古道的经济繁荣,此功不可磨灭。
如今,这条古盐道已成为镇坪的景点的一部分,闲暇之余走在山中小路上,呼吸新鲜空气,强身健体同时,亦能感受到历史的沧桑与悠久。青石板路上,石板很光滑,证明多年前行人之多。走过的两面岩石的缝隙透过对面的亮光,完全就是一个天生的葫芦形状!不得不惊叹古人细微的观察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而古盐道两边的丛林仍然茂密,一直以来在风吹中挺立,在雨打中参天,这种精神何尝不是被盐商们吃苦耐劳精神所浸染,经由历史年轮传递给我们的呢?
古盐道很小,小得宛如一根羊肠;但又很大,大到承载着万家幸福味道。其实,镇坪古盐道不仅仅是一条路,它更是一段历史,一种精神,一份情谊,牵连着陕鄂人民的情感纽带。历史就像古盐道一样不曾消失,沧桑的史册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时过境迁,如今的交通条件越来越好,出门坐小车坐火车任由选择,镇坪古盐道再难觅盐帮的身影,只剩下深深的马蹄印和杵拐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和传说,成为游客思古怀旧的文化大餐。
古称国之宝,谷米与贤才。现在,镇坪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比任何时候都需人才助力,希望各位镇坪老乡发扬古代盐商吃苦耐劳,共克时艰的精神,齐心协力,共谋家乡发展。
核稿:丁伟 编辑:余锐
本文为镇坪旅游综合整理,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图片素材来源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到您的权利,请联系小编删除。
*6月16日:多云 16-32℃
*6月17日:多云 17-32℃
*6月18日:多云 18-29℃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