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十分独特的存在,伴随着文人政府的高度发展和商业贸易的繁荣,宋代成为了中国封建时代市民文化的巅峰时期。
市民阶级的形成也带来了旺盛的娱乐需求,许多如今的曲艺形式都起源于宋朝。
除了曲艺艺术之外,宋代还成为了中国古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巅峰,在小说《水浒传》中,北宋市民俨然将蹴鞠、摔跤等体育活动,当做了生活的一部分,奸臣高俅更是靠着出色的蹴鞠技术平步青云。
▲蹴鞠图
到了南宋时期,蹴鞠在民间得以继续发展,并催生出了历史上第一家“足球俱乐部”——齐云社。
这一组织的出现将蹴鞠运动的发展引向了最高潮,但也间接导致了蹴鞠的消亡。
一、宋代蹴鞠的发展
蹴鞠这一运动在宋代之前便已经出现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蹴鞠都被视作寒食节的专门娱乐项目,而且多是女性参与。
宋代之前蹴鞠用的球都是用皮革制成的,中间会用动物毛发填充,因此质量较重,只能进行简单的传接。
▲蹴鞠的古人
到了宋代“蹴鞠球”的制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人们开始通过在皮革球中充气的方式,来制作蹴鞠球,这让皮球的重量变轻,也可以做出许多更加花哨的动作,这为蹴鞠在全国范围内的流行提供了条件。
当时一些孩子甚至直接把猪牛等动物的膀胱拿来做蹴鞠球踢,由此可见蹴鞠在宋代的普及程度。
随着蹴鞠的不断推广,蹴鞠的玩法也逐渐变得多样化,其中既有考验队员花式技巧的“白打”,也有相对正规的“筑球”。
现在人们一般将蹴鞠视作现代足球的雏形,但事实上,宋代的“筑球”除了不可以用手接球之外,其余规则其实与如今的排球运动更加相似。
▲北宋的蹴鞠场地
在球比赛中,人们会在一个方形场地上竖起两根三丈多高的竹竿,然后在竹竿的顶部拉上一条九尺五寸长的横幅,之后在横幅的中心处裁出一个直径二尺八寸的圆洞,被称为“风流眼”。
然后对战双方在竹竿的两侧按照队形站好,他们需要通过头顶脚踢的方式,将球从风流眼中踢过去,如果哪一方接不住这个球就要给对方计分。
这种比赛方式十分讲究团队配合而且观赏性极强,因此蹴鞠的筑球比赛渐渐成为寒食节期间,人们最喜欢的娱乐方式。
后来即使不在寒食节前后,大街上也随处可见玩蹴鞠的人,不少贵族也将蹴鞠表演当做重要的娱乐方式,蹴鞠文化也迎来了巅峰。
▲高俅剧照
北宋时期便出现了一些依靠蹴鞠为生的艺人,蹴鞠也被宋人列入了“百戏”之中,不过当时这些专业的蹴鞠艺人多是以表演花俏动作的“白打”为主,并没有人专门从事筑球比赛。
二、“齐云社”的兴起
到了南宋时期,蹴鞠在我国南方地区依然十分流行,而且相比于白打,更加专业的筑球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由于筑球比赛对于运动员之间的配合要求很高,因此成立一支固定的队伍,成了许多蹴鞠爱好者的强烈诉求。
南宋时期我国的手工业发展到了封建时期的巅峰,在各大城镇中出现了大量手工业店铺。
店铺老板们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害,便通过成立行会的方式联合起来,而行会中的成员之间,也建立了十分紧密的联系。
▲南宋城镇模型
后来这些手工业行会便会成立专门的蹴鞠队伍,报名参加城镇中举办的蹴鞠比赛。
但是由于这些队伍本质上还是依托于手工业行会而存在的,因此还不能将其视作俱乐部的雏形。
这些队伍由于队员之间十分熟悉,因此在蹴鞠比赛中往往能够取得十分不错的成绩,那些临时组队的蹴鞠爱好者们根本不是他们的对手。
南宋时由于经济的高度发展,在许多大城市中已经出现了脱产市民,其中不少人都将精力投入到文娱活动当中。
他们见自己的队伍无法在蹴鞠比赛中取胜,便决定成立专业的蹴鞠社团,并将其取名为“齐云社”,这是为了讨个“平步青云,高与云齐”的好彩头。
在齐云社成立之后,立即吸引了大批蹴鞠爱好者前来报名。
▲南宋蹴鞠比赛
很快在全国各地都出现了齐云社的身影,而且各个齐云社中都有不少社员。
为了管理他们齐云社的创始人们,构建了十分完善的规章制度,设立了社团内的多个等级,这让齐云社的发展进入了平稳期,各地社团之间的比赛也越来越多,这将南宋时期的蹴鞠氛围推动到了最高潮。
在齐云社成立之后,社团组织者为了扩大齐云社的影响力,先后推出了多种宣传措施。
首先是齐云社每年都会举办一次全国范围内的蹴鞠比赛,参赛选手都是各地社团精心挑选出来的高手,因此比赛水平远高于其他民间赛事。
每年齐云社大赛举办的时候,各地观众都会赶往比赛现场观赛,这让齐云社的名号迅速传遍了大江南北。
为了扩大赛事的影响力,齐云社的社员们还编出了许多顺口溜来向百姓宣传蹴鞠的妙处。
在他们口中蹴鞠就是全天下最潇洒的运动,“世间子弟千般艺,只此风流最夺魁”、“万种风流事,圆社(齐云社社员的自称)总为先”等琅琅上口的宣传语,也让蹴鞠的关注度进一步上升。
▲南宋戏台
在南宋时期随着齐云社的发展,许多伴生社团也应运而生,其中最知名的当属专职解说齐云社比赛的“遏云社”。
遏云社的成员们每逢齐云社比赛,便会到现场为观众解说比赛,赛后他们还会将比赛内容编进小曲在戏台上演唱,其中部分唱段甚至成了当时的流行曲目。
这也让蹴鞠成为了南宋时期最大众化的体育项目,成为了众多百姓们观看的首选。
三、“齐云社”与蹴鞠的消亡
不过在齐云社发展到巅峰的时候,蹴鞠走向消亡的隐患也已经被种下。
当时齐云社为了显示自身的专业性,在社员入社时便会向他们传授所谓的社规。
这种社规的内容,本来大多集中在赛场礼仪和比赛规则上,这些规则的推出也确实让齐云社的比赛显得更加正规,为社团的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山东临淄足球博物馆中的齐云社牌匾
但后来越来越多的推出,让齐云社的比赛变得十分复杂。
繁文缛节
他们甚至要求参赛队员必须用靠近皮球一侧的肢体来与球进行接触,否则就要视为违规。对于用什么身体部位接什么方位的球,都被详细规定。
后来齐云社更是出版了一些所谓的“规定动作”,谁能全部掌握这些流程,谁才有资格站上比赛的场地。
这些细则的推出无疑让参加齐云社比赛的门槛被提得很高,许多人稍有不慎,在场上做出了违规动作,之后就会被取消参加比赛的资格。
这虽然让齐云社的比赛拥有了更强的竞技性,但真正能够投身其中的百姓却越来越少。
人们也逐渐从蹴鞠的爱好者,演变成了观看蹴鞠比赛的爱好者。这虽然让齐云社的组织者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让蹴鞠活动在民间百姓间的热度持续走低。
▲女子蹴鞠图
南宋末年百姓们如果想要玩蹴鞠,就免不了被一些观看过齐云社比赛的观众们(古代喷子)品头论足,这让蹴鞠从一项自由自在的休闲活动,变成了一个只有少数人才能参加的专业体育项目,这对于蹴鞠的推广和传承,无疑是十分不利的。
而且齐云社为了保证自己的优势地位,也会采取各种手段打压其他民间蹴鞠社团的发展。
这进一步缩减了蹴鞠在民间的生存土壤,最终蹴鞠运动在南宋末年,早已不复北宋时期盛行的模样了。
而随着蒙古统治者入主中原,许多原本的民间娱乐活动都受到了打压,蹴鞠自然也不例外。
但是在明清时期,蹴鞠依然迟迟不能恢复到宋代的流行,筑球玩法甚至彻底销声匿迹,最终这也让蹴鞠逐渐被更加轻便的毽球所取代,彻底退出了历史舞台。
通过分析齐云社对蹴鞠运动的影响,我们不难看出,在运动的推广中,过于专业化并不是十分有利的条件。
专业化虽然能够在短期内提高这项运动的水平,但也会给体育运动的民间推广,造成不小的麻烦。
▲参加足球比赛的小球员
因此在推动全民体育发展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大众的参与热情,要比如何提高专业水平要重要得多。
只有将体育活动变成人们喜闻乐见的娱乐项目,中国的体育事业才能迎来真正的发展,我们才能从体育大国走向体育强国。
- 注:
本文关于齐云社和蹴鞠的相关内容,参考自《浅谈南宋民间社团“齐云社”的形成及发展》,刊登于《兰台世界》2014年31期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