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满城汉墓的发现,极富戏剧性。
话说,在上世纪60年代末,在“备战、备荒”及“深挖洞,广积粮”的号召下,全国各地都在大规模进行国防战备工程建设。
北京军区工程兵第六工区165团8连的建设地点是在保定市满城西南1.5公里处的陵山。
这个陵山海拔不到300米,形如落凤,因而原名凤凰山。
为什么改叫陵山了呢?
传说,古代有位帝王认为这是个风水宝地,选为墓地,修建了陵寝,后来就安葬于此。
所以,人们就改叫凤凰山为“陵山”。
但战士们看到陵山,就是个普通的小土包子,光秃秃的,不但没有陵,连坟墓也没一个。
大家都觉得,“帝王在此建陵”云云,也只是个传说而已。
但要说是传说,满城县境内却有三个与“陵”相关的村子:北陵山村、南陵山村与守陵村。
其中最蹊跷的是守陵村。
这个名字,明摆着陵山上有帝陵嘛。
而且,守陵村就在陵山东南两公里处。
8连的战士在陵山上搭建营帐时,曾和守陵村的老人们闲聊过。
这些老人只说他们的祖先是看“王子坟”的,却又说不出“王子”到底是谁。翻来覆去的只有一句,“我们种王爷家的地,看王爷家的坟,世代在这里守陵山”。
这句话,让战士们啼笑皆非。
还有村民神神道道地说,每年当大雪覆盖整座陵山时,总有两块地方,雪化得特别快,但是也没有人知道原因。
战士们不是考古工作者,并没有过多把这些闲聊往心里去,只是把它当成茶余饭后的谈资而已。
满城汉墓被发现的时间是1968年5月23日。
当天,是8连3排11班上早班。
中午12时,爆破手柯友文、于振柱、张士林引爆了上午的最后一个炸药包。
在震耳欲聋的巨响声中,山体震颤。
爆炸过后,是要等落石稳定、烟尘尽散,才能开展下一步工作的。
这等待的时间,得在一个小时以上。
于是,班长李锡明按照惯例,让战士们返回驻地吃午饭,自己留在爆破场地值班。
战士们都走了,李锡明盯着爆炸口看,感到很反常。
要知道,正常的炸药爆炸,很快就会有烟从爆炸洞口飘出。
但李锡明朝那个爆破口盯了大半天,都没有一丝烟飘出。
太诡异了。
当然,李锡明只有一个人在现场,他也不敢冒冒失失地走近去察看动静。
大概又过了四十多分钟,代理排长曹培成最先吃完了午饭回来。
李锡明迫不及待地对曹培成说了这一反常的情况。
曹培成怀疑,刚才的爆破没有成功。
想着距离刚才的爆炸已经过快一个小时了,应该没什么危险,两人决定进洞去看看情况。
进爆破洞之后,两人发现,里面的碎石都没几块,也没有烟。
烟都哪儿去了?
突然,他俩惊奇地发现,爆破洞底部出现了一个直径约60厘米的黑洞。
原来,烟都钻这洞里进去了。
李锡明本能地向洞里扔了一块石头,从石头触地的声音判断,黑洞有一定深度。
曹培成则拿来一根皮尺,拴上石头,吊进洞里丈量,一看,洞有六米多深。
洞里到底有什么古怪?
不行,进下去看个究竟。
他俩用钻杆把洞口周围疏松的碎石捣碎,把洞口扩展到一米以上。
这时,吃完午饭的战士们陆陆续续回来了。
曹培成让战士们抬来一根六米长的圆木,竖立在黑洞的底部上。
再牵来电线,接上了灯泡,通电照明。
一切准备就序。
曹培成、李锡明、柯友文、于振柱、张士林共五个人,顺着圆木次第下洞。
这样,著名的满城汉墓就被意外发现。
最后补充一句,主持发掘工作的,是当时已76岁高龄的郭沫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