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大家钟全昌艺术生涯访谈录
笔者通过采访认识的钟全昌先生,并不是一位传统意议上的画家,他所从事的虽然也是纸墨艺术,但创作工具却是以指、掌、臂等人体各部位代笔在白板纸上作画,观其作品既是精湛技艺的典范,显示出毛笔画不能达到的独特风格,更有游刃于迁想妙得的随性,其性昭彰的与众不同,应了“物以稀为贵”之语,更为画作真谛刻下“钟氏墨韵”的烙印,名扬国内外。
与指墨结缘于童年
钟全昌,字善清,馗元,号墨牛。1944年出生于萍乡市一个贫苦农民家庭。新中国诞生前一年,他刚满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因贫困,三十出头的母亲难以抚养已有两个孩子的困境下,于是好心介绍劝其改嫁。这年头,谁也不愿意接受有孩子的重担,于是就要求将两个孩子送人抚养,被我母亲当场拒绝,后来实在生活困难,只好含泪将两岁不到的妹妹送人了。从此,我母亲一个人靠下地干活和养鸡、鸭为生,含辛茹苦的把他拉扯大。钟全昌,从小就非常懂事,时刻牢记母亲教诲:做人要勤俭,要吃苦耐劳,学好文化,长大要做一个有知识的人。他按照母亲的话去做。
五岁时受伯父的影响,他与纸墨结缘。他对书画艺术的爱好,启蒙于伯父所画的一幅幅线描人物画和他所书写的春联。幼小的心灵亦是在伯父创作时为其铺纸磨墨,参与到书写过程中。一次兴致突发的信手涂鸦,被伯父看到,在惊叹于钟全昌天赋的同时,伯父决定要开始对他做口传心授的教导,由于家庭贫困未有足够的纸张、笔墨供其练习,幼小的钟全昌,便用手指沾墨或清水,在地砖上、墙壁上、玻璃上练字习画。
他六岁时就为生产队放牛,天没亮就起床,放牛争工分,边放牛边在地上和晒谷场用木炭、树枝或手指写画,大地成了他的画板,到处是涂鸦。
七岁入学读书,在学习上非常刻苦认真,晚上靠柴火炉边看书,成绩一直不错,放学后,挑水浇菜之余去小煤井口矸石堆上捡煤碴,一到星期日,挑着几十斤重的煤炭走十多里路到县城叫卖,挣到微薄的钱兴高采烈地交给满脸沧桑的母亲、母亲伤感地摸他的头,拍拍他满是补丁麻布衣裳的灰尘,心疼地掉下了眼泪。
在50年代的困难时期勉强入学,到考取了高中时就辍学了, 15岁不到就下矿井当了采煤工人,挑起了家中生活的重担。
取号墨牛的来历
煤矿井下生产一线的劳动强度大,工作又累、又脏、又险,还未成年的他几乎不堪重负,但他以惊人的毅力和完全自信精神坚持着,在工作之余,每天把自己关在屋子里,坚持习画至深夜,不论酷暑盛夏,不管数九寒天,二十多年如一日,从不间断。尤其是他从井下生产一线调到矿工会担任宣传工作后,他对书画艺术的练习几乎有一种忘我境界,有时外面打雷下雨或家人喊吃饭都听不到,左邻右舍和同事朋友见状,戏称他为“疯牛”。钟全昌从不计较什么,正好有感而发,便将“疯牛”改为“墨牛”为号。
他整个人都沉浸在书画艺术和钻研指掌画艺术的世界里。久而久之,他的性格不免显得有些固执和孤傲,不太喜欢和人交往,不过这样倒也挺好。他认为没有人来打搅,更有利于练习书画,指掌画艺术更需要潜心研究,而钻研指掌艺术则须要耐得住寂寞。他坚信只要方法得当,有耕耘就有收获。
漫漫求索路 承古亦创新
钟全昌酷爱书画艺术,深知必学传统书画艺术基础。他从大自然中写生到画国画、油画、水彩画、年画、板画,他都非常爱好。1978年,他创造的《萍水河畔》、《矿山的主人》、《新矿长》等作品获萍乡市历届年展一等奖并选进省参展。
尽管在创作研究这些画有一定的成就了,但他最爱的是指画。可谓情有独钟。通过广泛的学习研究,在阅览古今中外绘画艺术的基础上吸收营养,真情寄寓,激情的宣泄。指掌画同是用纸运墨作画的,它是传统艺术的结合体,是“天人合一”的符号,是中华民族艺术之魂。指掌画属于中国画,也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支流。
继承和发展指墨艺术,实质上是弘扬传统的民族文化,应该发扬光大。为了证明他的指墨艺术能否参展,有次钟全昌将两幅指掌画“意飘云物外,诗入画图中”和长卷“南山咏诗欣作颂 松林精神万古春”,送市美协参展时,市美协却非要他创作毛笔画参展,他只好拿以前创作的毛笔画去参展了。通过这件事,足以证明固化的传统观念对于承古创新的艺术的排斥,偏见乃历来是如此的,任何开拓者都要承受冷嘲热讽,要勇于走步履艰难之路,否则半途而废。他将送参展的画保留直到入编《1940-2015百年中国书画史》、《大国之魂》、《一代书画大师》、《七十年七大家》等大型人文画册,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和国内外各界媒体的赞誉好评。这就证明了钟全昌的创作理念是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华,为祖国而画,为祖国大好河山立传,为人民大众服务的。
其实,钟全昌的指掌画,是以手指、掌、臂作出的中国画,简称“指墨”画。它的产生与发展和传统中国毛笔、单一的指画有着“血肉相联”的关系。它植根于具有历史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中的沃土,对中国画的山水、花鸟、人物等各科各种绘画技法形式及表现手法等都有可借鉴之处。它可达到毛笔画的效果,也可达到毛笔画不能达到的效果。它有自己的独特风格和魅力,是我国民族绘画艺术的一朵奇葩。
弃笔代指并非易事,要在手指、掌、臂作画上有所造诣,必须有扎实的传统书画基础,决非借此“出奇夺巧”,“哗众取宠”。指墨作画比用笔作画更难,因此,要求从事指墨画家有更高的艺术修养,方能不落窠臼,超古创今,独树一帜。
因指墨画别开生面,奇趣横生,厚重古朴,潇洒自然,别有风味,它的墨团线面,肌肉指纹皱纹尽显,它的线可巧可拙,“拙如画沙”,纯朴生涩,凝重古厚,绝非毛笔所能达到。它的面可大可小,小如雨点,大如倾盆,泼、枯、焦墨法较易发挥。用手作画,不像毛笔画那样容易控制,其创作本身就具有一种“冒险性”,它具有更大自然性,要心手相通,随心应变,只要不伤大体,其扑拙造型的天趣与不饰之美是毛笔画所不能比拟的。它没有斧凿之迹,画则自然不伪,贵在反璞归真,这是“指墨”画的极佳意境。
因指墨传情,意随指运,它不是间接地通过毛笔,而是直接用布满细微毛细血管与感触神经的手、掌、臂各部位运水捻墨,更能直接地把感情之墨倾注于纸上。所以,指墨画比毛笔画更突出激情,更能体现作者的情感个性与艺术修养。
成功的指墨画是无从复制的,其指纹、力度等都是艺海奇珍,不可多得。成功的毛笔画固然珍贵,然他不可复制的,经验丰富的画匠也能绘其名画,往往达到以假乱真的惊人程度,而指掌画则不然,世人无以复制得了。
钟全昌指掌画的创新,是变中有不变,不变中有变,不变中是博学传统绘画基础,取长补短,变的必用白纸板作画更能发挥手指掌运水捻墨的技巧或个性艺术的修养,十指连心的直接宣泄。纸质因其厚重,可承受力道,随心所欲且畅快淋漓一气呵成的精气神韵,更能震撼人们的心灵。指画墨色力透纸背,避潮湿,能收藏更加悠久,且有颜色不变的好处,是收藏家的最爱。变的是表达时代情感的内容和其他画种中吸收营养,丰富自己,是与单一的指画、毛笔画在宣纸上作画的区别。他独具特色,变的纸质不同,且同是用纸运墨,实属于中国毛笔画同类的毛笔画和指画统称为中国画范畴。传统画是历代不断创新成果的累积,年画、工笔画、水粉画、板画等等,甚至引进的西方油画,千百年来继承传统,不断创新至今,千人一面,有碍勇于大胆探索,创造新天地的大无畏的开拓者,对于严守传统画法则,强调师承工具也是一例。应各取所需为创新者留出空间,为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指墨艺术,振兴中华做出应有的贡献。
钟全昌清楚地知道,指掌画是一种奇异的画种,且自古已有之,而且已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已有指画大师虞一凤、虞小凤父子开展指画为先锋,继承发扬指画艺术,精心开创成立了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大大提升了全国指画艺术的爱好者的兴趣,更激励了钟全昌先生研究指掌书画的构想思路,从而大胆地研究指掌书画艺术,而逐渐有所收获。
书画艺术的不懈追求和执着坚强的信心。上世纪80年代,他的指墨山水画《漓江春晓》等多幅作品获全国历届指画大赛一、二等奖,从而更增添了他研究指掌书画的兴趣。
其指墨艺术始于盛唐,兴于清代,起于张璪,作画时或应退笔或以手指、摸绢素、毛笔与手指并用,效果非凡。但奇怪的是,在唐代至清代的千年时间里,却找不到历代名家指墨之遗迹。更鲜见“指画”一词或与此有关的论述,甚至连张璪的作品也无法考究。直到清初康熙年间,高其佩小部分的指画作品问世后,才又传闻潘天寿的指画艺术的端倪,在千多年历史空白中,不得不说指画艺术的价值和艺术传承相较于传统书画而言,有大量的流失,且艺术地位也略逊一筹,缺少史考和传承少人,也导致其成为当今一门濒临灭绝的指画艺术。
若是一段辙痕在浩荡的历史长河中留下烙印,似乎在某个时间里又会被赋予,能再次与之相汇的轨迹,在当代这个各行各业推陈创新的潮流中,指掌书、画方兴未艾,这仿佛是历史艺海潮流在冥冥中告诉钟全昌,他就是肩负起要让这门宝贵的指墨艺术在当代灿烂绽放之使命之人。
路漫漫而求索,钟全昌从年幼起一直在漫步执着于求索之路,在博览众长于实践传统书画艺术基础上取长补短,不断勤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不仅走遍大江南北,名山巨川,一路拜师,师法自然,问道高人,而得到充实丰富自己的心灵,足迹便是遍布东南亚各国,广交艺友,切磋书法艺术,深入实践,拥抱大自然,然而饱学的钟全昌更得到于儒、佛、道的修养,以及本真的创作朴质、清澈的理解,顽强的意志,执着的信念精神,在几十年的指墨书画探索中奠定了丰富的基础,使他在创作新的指掌山水画和文字画,能得心应手地描绘出具有大国之魂的“天人合一”、“精气神韵”、“大气磅礴”的代表之作。被世人称为“大国之魂”的稀世作品。国内外各界媒体的高度赞扬,鼓励、鞭策着钟全昌先生不断探索前进,勇攀艺术高峰。
创作指墨文字画的理念
钟全昌不仅创作指墨山水画、人物画,让国内外人士的称奇赞叹,他还别具心裁地创造出举世无双的姓氏文字画。他所创作的文字画和山水画已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其个人的书法专集相继由中国世纪博物馆收藏,作品“云峰出江海,帆影挂前川”由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人物画“荀子”和题词书法“长城,炎黄子孙血肉筑成”入选镌刻于面向八达岭长城的壁画。
钟全昌称所创造的汉字画。是深研中国文字之美中创新出来的,他用手指掌蘸墨布局上精心策划,构思精巧,以形写神的艺术手法创作的艺术文字画,做到与时俱进,体现了当代人对“百善孝为先”的优良传统的继承和发扬。这种具有现实教育意义的“百家姓氏”画,将每个姓氏的姓源与百家姓氏的堂号清晰地还原诠释出来,让观者了解自己姓氏就是自己的祖先,是千百年前的始祖所传下来的后代,是中华民族血脉相传的后代。由此,中华民族的传统祖训是一贯的孝道父母,孝忠祖国的,没有国就没有家,只有在党领导下的祖国才能保护黎民百姓。那些世世代代出生在中国却不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而去爱一些侵略成性的西方国家,甚至以一己之利去跪舔外国人屁股当汉奸走狗帮凶的人,确确实实是一种数典忘祖、背叛祖宗、背叛祖国的卑劣之人。
钟全昌的纸墨文字画,更具有深意的是字中有画,画中有字。已返璞始祖仓颉造字之图腾意境穿越时空想象力,达到情感的宣泄,字画中不仅营造出中华大地优美的山水意境,还表现出了祖姓的柔美、祥和、温馨和情趣,这就是他创作姓氏文字画的理念。其简单质朴的字画,寓意使人一目了然。
钟全昌在游历于东南亚各国20余年的指画演展中,他的姓氏画不仅受到国内人士喜爱,更受到海外华侨人士的热烈欢迎及青睐,被各国各界媒体采访,广泛宣传,称其为“东方精神”的杰作,“书画双奇绝”等,被中国书画史又添一片绿叶,是公认的艺术大师、教育家。
道法自然 墨韵玄机
钟全昌所描绘的指掌画,是以丹田之气,汇集于指、掌、臂,端运水捻墨,凝神敛思,待心中构思已就,挥手泼墨,畅快淋漓,一气呵成。所描述出“气象万千”、“精气神韵”意境深远的传神之作,让观者叹为观止。他以易经风水元素周密地描绘出真龙真穴为主的指墨画,令人耳目一新,赏心悦目,古人曰:所谓风水,实质是气,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
钟全昌在创作理念上是以易学大极阴阳互抱为根本,以藏风聚气为核心,以风水环境中的“龙”、“水”、“沙”、“向”、“穴”为五大构图要旨,以指、墨、纸为主体,创作出一幅幅鬼斧神工、双乘龙顺之气象,趋吉避凶的奇妙风水杰作。
钟全昌有些大幅作品,那是云水浩瀚、气势宏伟,既给人以美的享受,又给人以心灵的强烈震撼。他的山水画讲究远近层叠位置经营,使画面充满生机勃勃,如龙腾凤舞般起伏连绵,凝似伴着音乐的节奏,给人以蒸蒸日上、欣欣向荣之遐想。他的画,蕴含着以山为德,水为性的内在修为意识,蕴含着古代文人纵情山水之间的传统精神,除美的追求外,更高的层次是“天人合一”仙气逼人的个性指墨艺术。对墨法而言,用墨取气,妙在墨氲摄气,指墨相济,才可称为指墨,以墨为形,以水为气,以墨之静为阴,以指取气为阳,以墨生彩为阴,以指之动为阳,以阴阳起伏平的五采运用变化,抒发五行生克之中和之道。指墨交融,妙在以形传神,故每一画成,大而丘壑深渊,小而树沙石水,无一指墨不精当,无一点不生动,是其功纯熟,以摄墨之自然,合乎天地之自然,其画可以称绚烂满幅,独树奇绝之意境。
他的画,收尽名山巨川之陡崖峭壁,棱角分明,高耸突兀,大有“巍峨神功”之气概,然时有起伏,平缓开阔山势,山峦叠嶂,极尽深明悠远之宽博。对墨色的浓淡、干湿、阴阳变化准确把握得恰到好处之精妙描绘,这亦是易学风水相融。
为国而画 孜孜不倦
钟全昌说:作为一个画家,要有服务于人民,为祖国而画的思想情怀,否则发挥不出本真个性的优势,画得再好,也会缺少点灵性,要为祖国壮丽山河立传,要以自己艺术品让世界上各国人民认识了解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从而热爱我们这片广阔而美丽、富饶、神奇的国土,让世界更加尊重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其二是要弘扬民族文化,发展指画艺术,使 中华民族的这一艺术瑰宝后继有人,不断发扬光大。
钟全昌在国内和东南亚各国巡回进行只画艺术演展时期,吸引到众多指画爱好者,在马来西亚槟城的一所学校,教长带来一班学生来参观钟全昌的指墨画创作演展学习,并要求手把手的教学生画画。在新加坡有专门培训学子万达良、徐洪源等,在东马有李良杰、黄锋等;在吉隆坡有苏氏两姐妹等,国内有新疆乌鲁木齐刘爱国、宫希廉,贵州有刘兵、唐纠等,东北有王义等,上海有画家张洁,萍乡有钟氏家族多人。因长时间和通讯工具的不断变动,以上大多弟子都无法联系,望他们继续努力,坚定信心,巩固发展指墨艺术。望所有同仁取长补短,互为指正,不断创新发展,为发展指墨艺术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种新的画种在南昌问世
钟全昌回忆起自己的艺术生涯中,当年许多往事历历在目,谈到游历于国内外名山巨川时,他是边走边写生,边创作,边去各地区和大城市中巡回演展。从1988年起,先后应江西省文联之邀,于南昌市举办个人画展期间受到江西省万绍芬等领导的大力支持,在演展中接受文联领导同省电视台、各报社记者采访报道,江西日报发表以《妙手生花惊四座》等为题报道。次日,省电台专访以《一种新的画种在南昌问世》为题的新闻报道后,转中央电视台播放。驻中国、德国和法国大使闻讯前往省展馆参观钟全昌现场演展时,惊叹道:从未见过用手画画的!并用手蘸墨涂鸦一次体验。黎巴嫩大使夫人也非常兴奋,要求钟全昌手把手教他作了一幅画,并要求收藏。陪同而来的省报记者当场拍下他手把手教黎巴嫩大使夫人创作指画的照片,并在南昌晚报刊登出来。
1993年,早已“内退”的钟全昌应厦门艺协、文化宫之邀,举办个人指墨演展,深受厦门各界人士及各报社媒体热情欢迎赞誉,“厦门特区报”、“鹭风报”、“福建日报”、“海峡之声报”记者陆续采访报道。接着厦门电视二台记者专访《指掌画家钟全昌先生专集》为题的新闻视频报道。参加百绝博览会演展。
游历于东南亚各国的收获
1995年至2010年,钟全昌应邀长期在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文莱等国巡回演展,作品深受各国人士的欢迎喜爱。新加坡《早安您好》电台记者邀请钟全昌去电视录相厅专访视频新闻播放,并转香港、亚州电视台播放。1997年应邀到马来西亚吉隆坡演展期间,马来西亚首相夫人恩顿前来展厅参观钟全昌演展时,觉得很新奇,用放大镜细细观看画中的指掌纹理,非常的赞赏其画的艺术效果,并求画收藏。1999年10月16日,马来西亚首相斯马哈迪通过官员去邀请钟全昌到政府办公厅接见,要求钟全昌为马来西亚华桥主 席和交通部长林良实,拿督张天赐现场作指掌姓氏画,随行记者摄影报道刊登在各报刊头条位置。有美国驻马知名人士瑟莉娜露米娥博士前来求画收藏。2002年中国驻马来西亚大使馆杨玲珠女士闻讯赶来观看钟全昌演展,并求作“杨”氏姓名汉字画收藏。
紧扣时代,追求创新
精益求精,大胆创新,大胆走进去,大胆打出来,这就是他的风格。他的书画专辑上,沈鹏为他写序道:“其作品是在“识”与“学”两方面下工夫的”。钟全昌所获得的国内外各界殊多的荣誉,是他毕生精力刻苦学习钻研,大胆实践的结果。他淡泊名利,谦虚质朴,誉满画坛。指画艺术,十指连心,是画家思想情感的直接宣泄,是现代东方文化的强烈反映。心手相连,使这种绘画本身超出了艺术本身,是现代人文精神的写照,它是直接展现一种心灵迹象,展现他的心灵深处,质朴地将内心思想感情跃然于纸上,展示在作品中,让读者观众产生一种共鸣,从而达到理想艺术的效果。这就是他始终致力于追求目标。钟全昌从事指墨艺术研究,是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的。
近来他创作了指墨《八骏腾飞》,用浓墨重彩夸张地将马的鬃毛拖长,体现骏马风驰电撃地飞速狂奔,猛不可挡的雄风气势。这画构思与其它骏马图就有明显不同,如若没有这种夸张创新,这幅作品就不会与众不同的新意宣传效果。
钟全昌所创作的历史人物画如“孔子”、“老子”、“孟子”、“墨子”、“荀子”、“炎帝”、“皇帝”、“蚩尤”、“伏羲”、“郑成功”等“盘古开天地”的始祖、历史人物,得了解这些人物的基本状况、时代背景,不仅要画好他的时代着装、身型、毛发,尤其是他们的精神气质、气度、皱纹和眼神的刻画,以体现他们的睿智、慈祥、威严、谦逊、博学、贤德、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哲学家、政治家的大国古来圣贤风范的内心世界,精神气质。让世界人民都清楚地认识到只有中国才具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的泱泱大国,并唯一拥有易经等经典巨著的文明古国,将势必引导全球统一以易经和平发展之路的中流砥柱是地球村的灯塔。
由此可见,紧扣时代,注重创新,对于纸墨创新尤为重要。是用指抒情、真情寄寓、激情宣泄所创造出的中华民族艺术之魂。
指墨艺术要有戏剧性感染力加伴随美妙动听的艺术节奏感深入人心,它可以让人充分展开想象空间去体会,去遐想,去吸收,去欣赏,它又像诗一样可以吟哦,可以玩味,可以给人以启迪和鼓舞,这或许就是为什么有人把指画艺术称之为“东方精神”的缘故吧。
誉满画坛 淡泊心性
虽然当年那个用手指在地上涂鸦的孩童如今已有诸多的荣誉加身,但在钟全昌的心底,还始终葆有一份初心,澄澈之心。他的座右铭是:为弘扬民族文化,振兴中华,为承古创新指墨艺术而努力耕耘,毕生奋斗!。
他的书画作品及论文,被入编《世界书画家辞典》、《世界书画家经典》、《中国当代文艺名人词典》、《世界现代美术家大词典》、《中国当代文学艺术人才传略》、《现代指墨大观》、《中国手指画百家作品集》、《中国指画》个人集、《七十年七大家》、《一代书画大师》、《一代宗师》、《人民喜爱的书画家》、《1840-2015百年中国书画史》、《艺海大观——书画领军人物》、《中国当代书画传承大使》、《当代书画艺术典籍》、《当代艺坛书画代表人物》国礼卷、《神州名家书画》、《中国当代书画巨擘》、《中国当代德艺双馨书画巨匠》、《盛世国艺——领秀中华艺术巨匠》、《大型传记》访谈录、《一代宗师》、《盛世国艺》等书籍。并授予颁发《中国传奇》、《中国艺圣》、《一代宗师》、《东方文艺泰斗》等殊荣匾牌。
作品相继入选中美邮册、邮票十多册,作品“荀子”和题词“长城炎黄子孙血肉筑成”入选镌刻于面向长城壁画,作品“云峰出江海,帆影挂前川”由北京人民大会堂收藏,部分作品书籍相继由中国世纪博物馆收藏,作品曾获国内外各界美展金奖和一、二等奖。几十幅作品相继被多国总统收藏,国际艺术家协会等单位鉴于钟全昌在国内外的影响力,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事业所作出的巨大贡献,授予《最具收藏价值的名家名作》和《德高望重的艺术家》等称号。
近年来,钟全昌被人民日报社相继特邀参加《袭古创今》栏目组专访报道《承古创新》的艺术生涯,《致敬崇高心系英雄》、《心系河南》等一系列作品。
钟全昌长期在国内巡回演展中,求画者有穷有富,富少穷多,他以自己的作品廉价服务于大众。他曾多次用自己的作品捐赠给残弱福利基金会,国内国外都有赠,无偿地为国内外一些单位和个人书写,1990年4月,中国残联福利基金会主 席王震、邓朴芳盖章签名的《荣誉证书》。在国外巡展时,对各国友人的书画价格相当低廉的,只要能“以画养画”,他也会欣然答应。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的友谊,1995年广州华侨主 席廖俊桥聘请他为各国友人作画,他无偿地为世界六十多个国家总统创作,并赠送了六十多幅作品。为增进与这些国家的友谊,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在国外演展期间,我国发生地震,马来西亚华人华侨组团发起赈灾活动,华侨们积极响应,他作为中国人,当时便将准备回老家盖新房的钱捐献给祖国抢救灾区人民,略表心意。1995年上海民族画院院长“南山”、朱光明通知他赴上海参加希望工程献爱心和传授指画技艺等系列活动,获得了《献爱心模范艺术家》称号。
这些年来,钟全昌获得的各种头衔也不少:曾任萍乡市书画研究院副院长,上海民族画院副院长、教授,国际书画艺术中心荣誉副院长,人民美术家画院副院长、中国画院江西分院副院长,高级院士,世界文艺交流中心终身顾问,艺术资本理事会副 主 席,北京翰林国际书画艺术中心荣誉副 主 席,清华大学书画院名誉教授,北京墨染风华文艺中心荣誉副院长,中国古韵华唐文化传媒发展中心荣誉副 主 席,中国书画艺术传承大使,中国当代美术出版社名誉社长,北京孔圣文化艺术中心荣誉主 席,中国手指画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艺术百科总监,特级美术师,国家一级美术师等。
钟全昌从二十世纪末至二十一世纪初,在国外飘流了近二十年,终于又回到了养育了他的故乡,受到萍乡市政府热烈欢迎,并派电台及报社记者相继多次采访视频及报刊报道。2015年应南京电视台专访视频报道。他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身体状况依然良好,他还要抽时间去写生,还要抓紧创作,还要出作品,为中国的指墨艺术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衷心的祝愿他一路顺风,在指掌书画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新的高峰。
钟全昌的这次《访谈经典》一书,值得欣赏,借鉴珍藏。
作品欣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