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高校教师如何强化教育自觉

0
分享至

“四有”好老师、“四个引路人”“大先生”一脉相承,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民教师素养的新时代要求。高校教师肩负着培养专业化、专门化人才的重任。高校教师应强化教育自觉,育人先育己,将国家意志有机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高校教师的师道尊严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他在清华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成为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教师要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

高校教师既要教书更要育人,工作重心是大学生的价值塑造。品格意为格调格局,高校教师要胸怀祖国、心系人民,扩展学生的视野,涤荡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的人生抱负。品行意为行为操守,高校教师要“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帮助学生明辨是非曲直,在正确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教会他们运用专业知识和能力服务祖国和人民。品味意为趣味涵养,高校教师要儒雅高尚,言谈举止濡化和涵化大学生,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养成审美情趣,培植拒腐防变的能力,反对低级趣味和庸俗行为。品格、品行、品味,突出了高校教师的为师之本和师道尊严。高校教师只有打好自身人生底色,才能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点亮每一位学子,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

民主主义革命斗士鲁迅先生可以被视作“大先生”的典范。他一身傲骨刚正不阿,又学富五车,济困世、医民心,是“中国的脊梁”。他的著述时刻关切民众,这正是当时“大先生”的意涵。新时代的“大先生”须恒念“国之大者”,助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输送源源不断的优质人力资源。高校教师应常怀“大先生”之心,关心人民、厚爱每一位学子,引导学生为谋求人民幸福美好生活而奋斗。

高校教师的立命之本

新时代高校教师成功履行师者使命,要在以下方面增强自己的修养:

一要秉持党的教育方针传达国家意志。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是重大教育理论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各级各类学校教师应回归教育本体功能,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高校教师要给大学生传的“道”,是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的“大道”。

二要落实国家教育政策培育各行各业所需人才。党的教育方针,是党和国家渴求人才的具体反映。高校教师作为国家意志的代言人,唯有成为“大先生”,才能胜任高等教育领域的政策要求,切实履行教育教学、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等多方面岗位职责。

三要提升育人本领适应受教育者成分发生的重大变化。当前大学生主体多为“00后”群体,他们身处复杂的社会,面临价值多样化的环境,这就要求高校教师潜心问道、静心育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选择。高校教师要不断推进学科建设、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四要把自身发展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融为一体。高校教师要实现个人荣辱与国家建设、民族复兴的有机统一,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守正创新,培根铸魂、启智润心。

高校教师的师者之魂

高校教师应当努力成为黄大年式的“大先生”,树立崇高理想信念。各地高校教学科研创新团队在人才培养中发挥极其重要的集群效应。高校教师应把个人理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融为一体,以国家意志浇铸崇高的理想信念,把国家重托化为团队攻坚克难的合力,通过人才培养实现报效祖国的宏伟志愿。

高校教师应当严守师德师风底线,在时代担当上彰显师德。高校教师承载历史使命,师德师风是红线、底线。高校教师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突出高校培养人才的政治标准和专业优势,为党和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教师要以教学为根基,以科研为动力,传承与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播人类优秀文化,在服务社会中担当使命,在世界范围接续中华文明的薪火。

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在人才培养上播洒师爱。高校是“三全育人”的重要战场,面对多元价值冲突应当正本清源。面对大学生的成长,高校教师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心智。同时,高校教师要关注国家发展,弘扬民族大义,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领域推陈出新,带领青年学生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学术话语体系贡献智慧。

高校教师应当不断提升育才本领,在自身修为上铸就师魂。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高素质高校教师。高校教师在教师群体中具有特殊性,无论是普通高校还是职业院校,高校教师始终以专业支撑其自身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体量庞大,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矛盾突出,高校教师须用新发展理念审视我国高等教育,突出自身专业长板优势,破解育人难题。高校教师要坚守专业理想,将自身发展融入国家兴旺发达和中华民族崛起的伟大征程,培养数更多的高质量人才,促进社会各行各业稳健发展。

(作者单位系吉林师范大学学生处)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3日第6版

作者:赵东方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中国教育新闻网 incentive-icons
中国教育新闻网
教育部直属中国教育报刊社主管
52780文章数 12391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