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何时启动β受体阻滞剂?
众所周知,β受体阻滞剂是心肌梗死后治疗的关键药物,这对心梗后心脏重构和心衰的预防有着事半功倍的作用,尤其是对于伴有射血分数减低的心衰患者,多数指南及共识[1,3]均建议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 (STEMI)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后应用β受体阻滞剂,但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何时启动β受体阻滞剂?本文带大家一起解密。
一
急性期,用还是不用,什么时候用,用多久?
β受体阻滞剂通过阻断心脏β1受体,从而减慢心率、抑制心肌收缩力、减少心肌缺血和氧耗、降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等发生率。因此,β受体阻滞剂不仅有利于缩小梗死面积,减少复发性心肌缺血,而且也是预防心梗后各种并发症,降低急性期病死率的有效药物之一。
急性心梗后患者早期死亡的原因主要为心脏性猝死,多见为心脏破裂和原发性心室颤动,这两种状况一旦发生,治疗和抢救成功率极低,重在预防。β受体阻滞剂正是预防这两者所致心脏性猝死最有效的药物,应及早应用。
对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NSTE-ACS)患者,若无禁忌证,血流动力学稳定,应在入院24小时内启动β受体阻滞剂治疗。
基于目前的证据,应当考虑在所有STEMI患者中常规应用β受体阻滞剂。没有禁忌证(如急性心力衰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高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左心室收缩功能降低(LVEF≤40%)的患者建议应用β受体阻滞剂,应给予证明有效的药物和剂量。美国指南 [1] 推荐:无禁忌证的心梗后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使用至少3年。
值得注意的是,当存在口服β受体阻断剂的禁忌证时,如PR间隔超过0.24秒,二度或三度心脏传导阻滞,活动性哮喘或反应性气道病,以及急性心梗早期出现心衰体征、低心输出量状态证据,心源性休克危险增加时,应避免静脉使用β受体阻滞剂,直至病情稳定后再用口服剂型进行长期治疗 [2] 。
二
常用药物初始剂量及目标剂量
口服β受体阻滞剂的滴定过程也需考虑个体化治疗。剂量滴定过程中结合肺淤血、心律失常类型等情况综合考虑,监测心率在不低于靶心率的前提下,从小剂量起始逐渐滴定至靶剂量或最大耐受剂量并长期应用。使静息心率降至55~60次/分[4] 。
表1 常用β受体阻滞剂的起始剂量及目标剂量
三
老年患者能否使用β受体阻滞剂?
目前临床上,造成医生畏首畏尾,应该使用β受体阻滞剂却未使用的原因主要为患者年龄较大。最近,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一项研究 [5] 对2007~2010年美国15720例在疗养院居住的、年龄≥65岁的心梗患者进行了分析,与未应用者相比,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者心梗后3个月的死亡率可降低26%,这提示在严格把控适应证与禁忌证的前提下,高龄患者也能从中获益。
在《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4]中建议,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应遵循的“BETA”原则,即Beneficial assessment(获益评估)、Enough dosage(足量应用)、Timely usage(及时使用)、Adequate titration(充分滴定)。长期应用β受体阻滞剂耐受性良好,可减少缺血负担,显著降低心梗患者死亡风险。因此,心梗后β受体阻滞剂应早期足量、长期应用、并强调剂量管理。
更多精彩用药
请关注医生站“心内用药”专栏
1.扫码下方二维码
3.打开医生站App点击专栏
4.在病例分享里找到「对应科室」
关注专栏
订阅专栏,每天读篇好病例!
下载医生站App,随时随地订阅啦~
参考文献:
[1]Null N, O Gara P T, Kushner F G, et al. 2013 ACCF/AHA Guideline for the Management of ST-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Circulation, 2013,127(4):e362-e425.
[2]葛均波,钟南山. 人卫版内科学(第9版). 2018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 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在心血管疾病应用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9,37(03):195-209.
[4]应用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中国专家共识组. 应用 β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规范治疗冠心病的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循环杂志, 2020, 35: 108-123.
[5]Alapati V, Tang F, Charlap E, Chan PS, Heidenreich PA, Jones PG, Spertus JA, Srinivas V, Kizer JR. Discharge Heart Rate After Hospitalization for Myocardial Infarction and Long-Term Mortality in 2 US Registries. J Am Heart Assoc. 2019 Feb 5;8(3):e010855.
本文来源: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GingerJia
本文审核:赵洁慧
责任编辑:彭建萍 章丽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 欢迎转发朋友圈
- End -
征 稿
《医学界心血管频道》长期招聘线上约稿作者,1.心血管内科临床实用技能、误诊病例、临床用药、有趣的内容;2.心血管内科医生有趣的诊疗故事;3.心血管内科行业重磅进展;4.其他(心血管内科医生感兴趣的内容即可)。
欢迎来稿分享!我们将为您提供有竞争力的稿费和展现您才华的平台。投稿邮箱:pengjianping@yxj.org.cn(来稿必回复)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