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闲《草书千字文》(局部)
■蔡显良
(广东省书法评论家协会副主席)
手中飞黑电,象外泻玄泉。
——孟郊《送草书献上人归庐山》
此诗句极好地道出了书僧们于书法中渗入禅意识,从内心领悟书法三昧,复付之于手,再传之于笔,创作出妙得“真如”和逸意的作品的境况。除怀素歌诗,唐代另有歌咏书僧及僧书之作约14首,歌颂的书体主要为草书。类似还有:“崩云落日千万状,随手变化生空虚”;“落笔纵横不离禅,方知草圣本非颠”;“画状倒松横洞壑,点粗飞石落空虚”。
书僧们的创作亦如诗中所描写,任性恣肆,本色天然,“醉僧”怀素是为典型。此外,修上人“书时须饮一斗酒,醉后扫成龙虎吼”,释梦龟“兴来乱抹亦成字,只恐张颠颠不如”,这种物我两忘、棒喝顿悟式的创作,排除一切私心杂念,追求澄净空明的禅境,不啻是书法艺术的最高境界。
书僧作为一个群体最早在中晚唐出现,其出现的原因主要与禅宗的兴起有密切关系。而草书是诸书体中最自由烂漫、最“散怀抱”的书体,最能表达庄子纯任自然的思想,并与禅学思想甚有沟通之处,故书僧们最擅长草书,且颇具“逸”的品貌,于书史上卓然独立。
唐代书僧在中国书法史上赫赫有名。唐代佛学大昌,诗僧、书僧随之兴起,禅宗勃兴后的中晚唐尤盛。
从内容来看,书僧歌诗主要咏赞书僧的草书。从韩偓、裴说、贯休三人之诗看,直到唐末怀素依然书名不减,以至五代杨凝式仍作诗颂之。“落笔纵横不离禅”“悲喜双遣”的怀素草书对晚唐书僧草法影响甚大。他们重视“意”的作用,强调禅悟,不龂龂于规矩,悟得“天机”,“兴来”而作,情自天纵,最终“笔下龙蛇似有神”。而这,也可被看作是身处晚唐五代离乱之际的书僧们逃避现实世界的一种无奈手段吧。
唐代以后,各朝书僧弘扬了唐代书僧善书的传统,有不少僧人痴心书艺,对中国书法的发展起到了很重要的推动作用。清代的石涛、八大山人姑且不论,民国的弘一法师,才华横溢,多才多艺,书法受佛禅“顿了本心清静”的影响,静谧敛神,超脱淡逸,显现出返璞归真之态,别创一格,直至今日亦有不小影响。
(摘选蔡显良《诗歌中的书法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