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镇位于沾化区南部,东邻东营市利津县,南接滨城区,是连滨州市主城区的南大门。总面积108.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8.9万亩。36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4万人。
民国时期,属四区。1944年。泊头解放。1945年10月,属新建四区。1949年,划为泊头区。1950年2月,复为四区。1958年9月,成立泊头人民公社。1963年2月,复置区。1968年5月,撤区划为泊头人民公社和王侯人民公社。1971年,撤销王侯人民公社,其行政区的16个大队划归黄升人民公社,9个大队划归泊头人民公社。1984年6月,改称泊头乡。1996年12月,撤销泊头乡设立泊头镇。因镇政府驻泊头村而得名,距沾化区城区8.5公里。《沾化县地名志》:明朝洪武年间(1368~1398),雷姓由河北省枣强县迁此定居。永乐年间(1403~1424),朱、常两姓来此共立村庄,因徒骇河中往来船只在此停泊,故名泊头村(曾称小传头、传头店)。
泊头镇之名与徒骇河有直接的关系。《通览》记载:“泊头镇码头的泊位有盐码头、渔码头、木材码头和散货码头。码头每年车水马龙。由渡口登岸,既是宏伟的弥陀寺。寺内古柏参天,十分壮观。街内店铺整齐,货物齐全。泊头镇一六逢集,另有二月十五、四月初八、十月初一、腊月十六四次庙会,十分热闹。”泊头作为徒骇河上的码头由来已久。东周的陈家遗址、郑家古窑遗址就可以作证,二遗址的发掘证明这里至少又3000多年的人类聚居文明。境内的泊头、孟家口、道口、孙家桥四村都与徒骇河息息相关。值得一提的是,泊头镇有姜牙店、东吕、西吕、季姜、姜家窑、东姜等姜姓、吕姓村庄,有两个村直接以姜太公之名命名,可见这里传说的姜太公真的有可能践履于此,其后裔定居于此。沾化旧志载:姜牙店有姜太公钓台、姜太公祠等古迹。太公祠在康熙初年又重建过,从当时出土的铜器可以作为姜太公于此视察盐务的旁证。太公祠抗战前还在,如果想崇祯沾化区的文脉的话,重建泊头镇的太公祠是十分必要的。
镇域内徒骇河、潮河及引黄干渠韩敦干、过徒干贯穿全境,水浇条件较好。有郑家、陈家古窑址,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对象。有徐万粮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加强乡村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助推乡村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入选第二批山东省红色文化特色村培育创建名单。
徐万粮村位于沾化区泊头镇以东,现有332户891人,党员28人,村民代表30人,耕地面积1710亩,村内经济以传统种植、畜牧养殖和水产养殖为主。抗日战争时期,在该村发生了渤海军区历史上著名的徐万粮战斗。1944年秋,驻惠民的日军曹野清大队,纠集滨县、青城、商河、沾化日伪军共计1200余人,计划在富国集结后,向沾利垦抗日根据地进行报复性扫荡,妄图重占利津。11月1日凌晨,渤海军区杨国夫司令员组织精干小分队,埋伏在徐万粮村南三岔口处,准备迎击来犯之敌。经过激烈战斗,八路军共击毙日军40余人,击伤60余人,俘虏日军中队长中岛;击毙伪军200余人,俘虏、击伤100余人,至此,敌人梦想扫荡沾利垦抗日根据地,重占利津城的美梦彻底破灭了,徐万粮战斗成为渤海军区战役中的重要一环。
徐万粮村依托“徐万粮战斗”打造了徐万粮战斗纪念馆,纪念馆占地2.5亩,建筑面积达582平方米,于2016年建成投入使用。馆内设有管理人员和解说员,内部管理制度完善。自建成后组织镇村干部、党员、人大代表及学生前来观摩学习,感受抗日战争时期渤海区革命战士的英勇奋斗事迹,进行精神洗礼,传承红色基因,每年受教育者达1万余人次 ,是沾化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沾化区关心下一代教育基地。近年来,该村在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突出党建引领,村班子战斗力不断提升,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村,各项产业随之蓬勃发展,村集体收入稳步增收。徐万粮村先后获得滨州市委市府颁发的市级生态文明村、市民政局颁发的优秀红白理事会、滨州市沾化区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颁发的区级文明村、中共滨州市沾化区委颁发的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