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兴趣是学生发展思维的巨大推动力,也是我们无法替代的好老师。只有让学生对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唤起他们饱满的学习热情。在《“贝”的故事》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授课老师就是通过灵活运用多种识字教学法,很好地引导和启发了学生的识字兴趣。
【关键字】识字教学、兴趣、自主
识字教学是小语低年级阶段教学的重点,怎样才能让我们的孩子更好的认识汉字,如何让我们的识字课堂充满趣味呢?观看了《“贝”的故事》这堂教学实录后,我感触很深,下面就结合我在教学实践中的做法谈谈如何做到科学识字、趣味识字吧!
一、激发兴趣,自主识字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于学生来说,是启发思维的最好因素,也是学习中不可或缺的老师。识字更是如此,要让学生一开始就对识字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就可以激发他们的持续不断的学习热情。在教授《贝的故事》这堂课时,老师就灵活运用了至少四种识字方法,引导和启发学生始终保持了强烈的识字兴趣。
1.看图猜字游戏
教学伊始,老师就出示了几张甲骨文图片,让学生们根据字的起源来看图猜字,由此导入今天的课题“贝”。学生们对古人用画图的方式来造字感到十分新奇,于是,在猜字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已完全被古人所使用的新奇文字所吸引,他们的思维顿时活跃起来,还怕记不住这些字吗?
2.随文识字
通过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教授学生认识新的汉字,了解、理解其意义和读写方法。并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贝”引出课文,再由课文带出“贝壳”的“壳”字,经过观察、书写,最后又将“贝壳”一词放入文段中进行朗读,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学生们不仅仅认识它,还会运用它,完成了汉字作为一种工具的实用性。
3.摇身一变你还认识“我”吗
很多字都是有关联的,可以通过多种办法由一字变幻出新的字,并不断识记新的字,从而扩充词汇量。比如在《贝的故事》教学中,学习“币”字,老师提问可以用什么方法记住它呢?学生说出了用“巾”字加一撇的方法来记住它,这就说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这种识字方法,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会不自觉的按照这样的方法来识记新字。对于学习识字中,其实我们还有很多这样类似的学习方法,比如可以通过加比划、减笔画、换部首、改偏旁等不同方式,让学生在学习中,既巩固了对旧字的理解掌握,又学习认识了新的字。
4.通过多种感官刺激,引导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教师要充分利用课件为学生创设生动有趣的识字情景,比如“购物游戏”,分组去超市买东西闯关,看哪一组又快又好的完成任务,这样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多种感官参与到教学中,从而让学生从中充分感受到识字的乐趣,而不是呆板的背记,通过这种方式,我们的识字教学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通过很多次这样的教学实践,尤其是制作精美的教学课件来组织识字教学,发挥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到识字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激起学生内心那种学习汉字、掌握汉语的兴趣和欲望。当然,我们还可以灵活采用联想的方法、讲故事比赛的方法、不同偏旁部首归类的方法等,不断激发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理解和掌握、记忆生字。
二、自主选择识字方法
在识字教学中,我们习惯于通过让学生被动记忆、机械抄写来教育学生认字识字,这样的方式,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厌烦情绪,甚至失去识字的兴趣。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必须采取有效方式不断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从而从心底里愿意和渴望学习认识新的字、新的词、新的句,从而逐步摸索适合自己的识字方式方法,不断掌握适合自身的、积极主动的认字识字本领。进而在不断地认字识字中,体会到那种学习成功的幸福感、成就感,这样就更能激发学生的对识字保持持续的兴趣和动力,由单纯的兴趣爱好转化为自主积极的心理满足。让学生自主识字,就是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自由选择识记的字,根据自身实际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的方式方法来认字识字、掌握字形、字义,老师只要作在适当的时候做出一些适当引导。
三、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识字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很多的汉字,比如商铺的招牌上,超市的货架上……只要学生们愿意识、喜欢认,那么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到识字的地方。因此,作为老师的我们,要引导和鼓励学生学会在日常生活中自主识字、积极认字,而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上。我们可以时常开展日常生活识字比赛,可以通过看谁认识的招牌多,谁认识的物品多,提出表扬,发给小奖品。这样,在老师和同学的掌声中、肯定中、表扬中,孩子们能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自然而然地就会积极主动地去认识汉字,积累汉字。
归结来说,对小学语文低年级段字、词、句的教学和练习,是整个小学阶段学生语文素养和语言能力的积累、提升的基础和关键,从某种意义上说影响着孩子一生对语言能力的掌握和运用。灵活采取科学的教育教学方式,启发和引导学生们科学识字,激励好掀起学生浓厚的识字兴趣,从而构建快乐识字、成就自我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始终处在一种愉悦和满足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健康快乐成长,通过日复一日地主动积累,不断开创识字教学的新天地、新局面。(平远县第二小学胡倩)
【参考文献】·爱因斯坦1979年第1版《爱因斯坦文集》第三卷 商务印书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